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文學青年到文痞(閑話文人 4 )

(2006-09-29 07:49:39) 下一個

 

        2006 年 1 月 6 日,中國的新聞媒體極為低調地發布了隻有一句話的新聞: " 四人幫 " 最後一個成員姚文元去世。在 80 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誰,然而從文革十年走過來的人清楚地記得,正是這樣一個禿頂微胖、鼓著一雙金魚眼睛的人,在十年文革的政治舞台上,可是個炙手可熱、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一篇《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把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置於死地的同時,興起了文革的文字獄,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倒在他的腳下,成為他爬上權力頂峰的台階。他沒有殺人,但他的筆下流淌著文人殷紅的鮮血。

        老祖宗說,人之初,性本善。哪一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是一肚子壞水。實事求是地說,當年的姚文元也是一個頗有才華的青年,一腔報國之誌,心中鼓蕩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大學畢業後從事宣傳文化工作。 1948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職於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市盧灣區團工委、中共盧灣區委宣傳部、上海《解放日報》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最初寫作的一些文藝批評也是有理有據,遠不像後來那樣斷章取義,充滿殺氣,無限上綱上線,必欲置人死地而後快。

        隨著“四人幫”的垮台,姚文元獨領風騷的年代已經成為曆史陳跡。但是類似姚文元這樣的文人會不會就此銷聲匿跡,永遠不會再現於社會的舞台,恐怕誰也難以置否。因此剖析姚文元從一個文學青年墮落為“文痞”的原因,對於我們認識文革前後、乃至時下的文人,仍然具有警世的意義。

        名利是促使姚文元墮落的第一個原因。今天不管我們給姚文元冠以什麽樣的稱號, " 文痞 " 、 " 槍手 " 也好,“文化流氓”、“文化政客”也好,“陰謀家、野心家 " 也好,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就是姚文元歸根到底是個 " 搖筆杆 " 的文人。古往今來,少有文人能夠逃脫名利的誘惑,這一點似乎連孔聖人也不能免俗。但是姚文元的過人之處在於找到了一條成名的捷徑,這就是通過批判古人、名人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並且很快在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和反右運動中嚐到了甜頭,得到了高層領導的賞識。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從批判胡風到批判吳晗,從批判武則天到批判宋江,從批判孔老二到批判現代大儒,從批鄧到反擊右傾翻案風,隨著批判的逐步升級,他的名聲也與日俱增。

        對權力的欲望是導致姚文元墮落的第二個原因。古往今來,大凡文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緊緊依附於權力,並通過依附權力再衍變為自己的權力,熟諳曆史的姚文元當然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名利的惡性膨脹便是野心,為了讓自己的筆換來權力,他緊緊地投靠一心做著女皇夢的江青,成為江青禦用寫作班子的領軍人物。他聽命於江青,極為敏銳地捕捉一切政治信號和把握鬥爭方向,把自己的文章作為江青實現女皇夢的開路先鋒。在權力欲念、政治野心的鼓蕩下,他置人類基本的道義準則於不顧,以手中之筆作為晉身之階。十年文革當中,他采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羅織罪名、無限上綱的手法,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字冤獄。依附權力使他獲得了權力,他踩著無數無辜者的肩膀,登上夢寐以求的權力金字塔,從上海市委宣傳部成員成為中央文革領導小組成員,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委第二書記,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及至到他被捕的前一刻,他還做著“政治局常委”的美夢。

        縱觀曆史,能夠像姚文元這樣,靠一支禿筆在曆史上刻下這麽深的印記,發揮那麽大的作用,製造那麽多的罪孽,而其本人又占據那麽高的名位,古往今來似乎僅此一家。但是,在我們的社會已經步入市場經濟的今天,有誰能夠說,誘惑一個文人放棄良心的機會就全然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文人就沒有一絲姚氏的遺風?!

        中國的文字妙 , 妙就妙在能玩。   中國的文人妙,妙就妙在會玩。

        清明時節雨紛紛 , 路上行人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 , 牧童遙指杏花村 .

        這是一首七絕 , 稍作刪改 , 就成了一首五絕 :

        清明雨紛紛 , 行人欲斷魂 .  酒家何處有 ? 遙指杏花村 .

        再作改動 , 可以變成一首小令 :

        清明時節 / 雨紛紛 . 路上行人 / 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 ? 有牧童 / 遙指杏花村 .

        還可以作下列改動 :

        ( 清明時節 )( 雨紛紛 )

        ( 路上 ) 行人 ( 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 ?

        牧童 ( 遙指 ): 杏花村 !

        這一改又變成有時間 , 地點 , 人物的微型短劇 .

        中國的文字是不是很好玩 ? 中國的文人是不是很會玩?

         既然文字能玩 , 那麽在現實生活中 , 肯定會出現一些專門玩弄文字遊戲的人!

        曆史的教訓,值得警惕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禦用文人,每朝每代皆有之,不足為奇。生命的終極價值是什麽?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在這樣一個理智嚴重匱乏與大麵積缺失的畸形社會裏,“昏睡著的人”是有幸了的,而“醒著的人,前進著的人”注定要感受到生活的痛楚與艱澀。如張養浩在《潼關懷古》中所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政治永遠是統治者虛晃一槍的花招,而百姓不過是他們挑在槍尖上的戰利品而已。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在當時的政治的環境下,像姚文遠這樣的文人,多如牛氓,實在不值一提。倒是那些屈指可數,不向強權低下“高貴頭顱”的人,倒值得我們今天來書一書。

“恢宏布衣書生本色,不為世俗所動,不為權勢所屈,耿介不阿”的陳寅格老先生可算一個。

在抗戰時期,他吟出了“殘剩河山行旅倦,亂離骨肉病愁多”、“人事已窮天更遠,隻餘未死一悲歌”、“近死肝腸又沸熱,偷生歲月易蹉跎”;在國民黨時代,他寫出了“九鼎銘詞爭頌德”、“弦箭文章苦未休”之句;在共產黨的時代,他又寫出了“文章唯是頌陶唐”、“弦箭文章哪日休”那樣的句子來抨擊黨天下、一言堂。他發現在迂異的曆史表象背後,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是非誰定千秋史,哀樂終傷百歲身。鐵索長江東注水,年年流淚送香塵。”想必他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長江中的沉戟、王榭堂前的舊燕、英雄的故壘、滄桑的遺址...都一一從他眼前走過,令他警醒,更令他痛苦萬分。十年浩劫,陳老先生自不能幸免,目盲腳臏、備受摧殘的他,不覺悲從中來;“涕泣對牛衣,載都成斷腸史(載字念xi,意指四十年);殘廢堆豹隱,九泉稍待枯眼人。”是他當時對自己的心情寫照。

欽佩他,因為他一點也沒有回避慘痛的曆史,以超乎個人的關懷和超乎時代的視野,在對曆史的闡述與記錄中顯示自己的文化信仰。

感謝他,因為他用他的生命為我們後人譜寫了一部血淚交織的“史詩”;更要感謝他,用他高貴頭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所應該具備的骨氣。
豆沙小月餅 回複 悄悄話 不管文字怎麽玩,怎麽變化,本質還是一樣的,換來換去還是那幾個字。

文學青年到文痞,那是本質就是爛的。被當作文學青年的時候,隻是沒發現其臭而已。如果內心沒有缺口,變化也沒不會那麽劇烈。

我覺得,是心理的隱疾被揭開了,然後發病了。然後,沒病的人,遭殃了。
DUMARTINI 回複 悄悄話 不知道留言於何處,就這兒吧!

給閣老:

把放進博客真是個好主意不是嗎,象不象一顆小小的石子?不經意地這麽一扔,原以為隻是信手而去解解悶的一個小動作,原以為石子投向一個曆經風浪的湖麵,湖水早該波瀾不驚的了.但這兩天來圍繞著它發生的事,實在讓我感到意外而興奮不已.你們的留言一個比一個精彩---小石子濺起水花了!

首先是北鶴先生留在我博客裏的靈性創作有絕頂奇效,他看了故事又進入了故事,竟把自己化為一個角色來抒發詩人的內心,在他創作的詩中,他成了悵零水!---掀起曆史陳跡的塵蓋,拂去心上沾染的灰土,還原我們的真情,這一手真是感人,難免使我淚花飛飛,情不自禁!不僅是寫作技巧的成功,特別表現了北鶴先生的易感和豐富,性情中人!

然後是罷了.我來文學城時間不長,對罷了兄弟和北鶴先生來說我都是一個陌生人,但罷了卻不吝筆墨和情調,在我的留言處洋洋灑灑寫了這麽大一篇情感分析!他告訴我,沒有水聲相伴的橋是可憐的。橋的生命是凝固的,而水聲則給橋帶來真正的生命氣息。橋本身是為了與水相配才誕生的,沒有水聲相伴,是橋最大的悲劇。可惜陷入其中的人往往沒旁觀者清楚,我年少時也不懂這些, 輕率地處理了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幸好現在懂了也還不晚,學學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處理人際關係,善待親友.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這位同學或朋友,我一定會對他非常好的.

今天又是閣老.看到了您的留言和那熟悉的標誌圖片!其實我不止一次進入過您的領地偷偷瞧瞧,看看,學著點兒.也常同家人談起您的收藏和見解.所以您來了,我不勝榮幸嗬!

您說:我始終認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可堪回首,意思是說人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對嗎,怪不得幾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回過頭來追憶下放那幾年的生活,覺得也還好嘛,也不見得有多難捱,因為那時我們很能吃苦呢!於是痛苦和困難被沙塵埋了,留下的難忘的都是些有紀念意義的片段了.但選擇性記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恰到好處的.我們同輩人裏已經有好些因病痛,因命運不濟,因耿耿於懷,精神上已經未老先衰,再無追求.幸虧我們不是.因為我們選擇了與時俱進,不落伍於時代潮流之外.比如說我們同年輕人一樣建博客寫日誌發短信交網友,話題可能不同風格有點兩樣,但尋求抒發尋求表達,自戀一把的願望一樣是很強烈的!

所以說盡管歲月對我們有點殘忍,使年輕時的您不敢說愛不敢接受愛,沒有快樂的追求愛的過程,但是這也是一種經曆嗬,這樣我們就更懂得珍惜現在了.不會輕易糟蹋別人對你的感情,知道如何保持一種超然的穩定的心態看世事,應該說,我們才是更幸運的一代,不必隻是物質上的富足,應該是精神上的,閱練之後的慶幸的感覺---讓我們趕上了這樣的時代,多麽幸運;讓我們通過網絡結識了這麽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多麽幸運!

願經常互訪,交流!


DUMARTINI(我是一杯酒:)))
小黑哥哥 回複 悄悄話 閣老,寫寫餘秋雨吧.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