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青年到文痞(閑話文人 4 )
文章來源: 閣老2006-09-29 07:49:39

 

        2006 年 1 月 6 日,中國的新聞媒體極為低調地發布了隻有一句話的新聞: " 四人幫 " 最後一個成員姚文元去世。在 80 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誰,然而從文革十年走過來的人清楚地記得,正是這樣一個禿頂微胖、鼓著一雙金魚眼睛的人,在十年文革的政治舞台上,可是個炙手可熱、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一篇《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把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置於死地的同時,興起了文革的文字獄,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倒在他的腳下,成為他爬上權力頂峰的台階。他沒有殺人,但他的筆下流淌著文人殷紅的鮮血。

        老祖宗說,人之初,性本善。哪一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是一肚子壞水。實事求是地說,當年的姚文元也是一個頗有才華的青年,一腔報國之誌,心中鼓蕩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大學畢業後從事宣傳文化工作。 1948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職於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市盧灣區團工委、中共盧灣區委宣傳部、上海《解放日報》和中共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最初寫作的一些文藝批評也是有理有據,遠不像後來那樣斷章取義,充滿殺氣,無限上綱上線,必欲置人死地而後快。

        隨著“四人幫”的垮台,姚文元獨領風騷的年代已經成為曆史陳跡。但是類似姚文元這樣的文人會不會就此銷聲匿跡,永遠不會再現於社會的舞台,恐怕誰也難以置否。因此剖析姚文元從一個文學青年墮落為“文痞”的原因,對於我們認識文革前後、乃至時下的文人,仍然具有警世的意義。

        名利是促使姚文元墮落的第一個原因。今天不管我們給姚文元冠以什麽樣的稱號, " 文痞 " 、 " 槍手 " 也好,“文化流氓”、“文化政客”也好,“陰謀家、野心家 " 也好,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就是姚文元歸根到底是個 " 搖筆杆 " 的文人。古往今來,少有文人能夠逃脫名利的誘惑,這一點似乎連孔聖人也不能免俗。但是姚文元的過人之處在於找到了一條成名的捷徑,這就是通過批判古人、名人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並且很快在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和反右運動中嚐到了甜頭,得到了高層領導的賞識。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從批判胡風到批判吳晗,從批判武則天到批判宋江,從批判孔老二到批判現代大儒,從批鄧到反擊右傾翻案風,隨著批判的逐步升級,他的名聲也與日俱增。

        對權力的欲望是導致姚文元墮落的第二個原因。古往今來,大凡文人要想出人頭地,必須緊緊依附於權力,並通過依附權力再衍變為自己的權力,熟諳曆史的姚文元當然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名利的惡性膨脹便是野心,為了讓自己的筆換來權力,他緊緊地投靠一心做著女皇夢的江青,成為江青禦用寫作班子的領軍人物。他聽命於江青,極為敏銳地捕捉一切政治信號和把握鬥爭方向,把自己的文章作為江青實現女皇夢的開路先鋒。在權力欲念、政治野心的鼓蕩下,他置人類基本的道義準則於不顧,以手中之筆作為晉身之階。十年文革當中,他采用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羅織罪名、無限上綱的手法,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文字冤獄。依附權力使他獲得了權力,他踩著無數無辜者的肩膀,登上夢寐以求的權力金字塔,從上海市委宣傳部成員成為中央文革領導小組成員,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委第二書記,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及至到他被捕的前一刻,他還做著“政治局常委”的美夢。

        縱觀曆史,能夠像姚文元這樣,靠一支禿筆在曆史上刻下這麽深的印記,發揮那麽大的作用,製造那麽多的罪孽,而其本人又占據那麽高的名位,古往今來似乎僅此一家。但是,在我們的社會已經步入市場經濟的今天,有誰能夠說,誘惑一個文人放棄良心的機會就全然沒有?!現實生活中的文人就沒有一絲姚氏的遺風?!

        中國的文字妙 , 妙就妙在能玩。   中國的文人妙,妙就妙在會玩。

        清明時節雨紛紛 , 路上行人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 , 牧童遙指杏花村 .

        這是一首七絕 , 稍作刪改 , 就成了一首五絕 :

        清明雨紛紛 , 行人欲斷魂 .  酒家何處有 ? 遙指杏花村 .

        再作改動 , 可以變成一首小令 :

        清明時節 / 雨紛紛 . 路上行人 / 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 ? 有牧童 / 遙指杏花村 .

        還可以作下列改動 :

        ( 清明時節 )( 雨紛紛 )

        ( 路上 ) 行人 ( 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 ?

        牧童 ( 遙指 ): 杏花村 !

        這一改又變成有時間 , 地點 , 人物的微型短劇 .

        中國的文字是不是很好玩 ? 中國的文人是不是很會玩?

         既然文字能玩 , 那麽在現實生活中 , 肯定會出現一些專門玩弄文字遊戲的人!

        曆史的教訓,值得警惕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