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調也可重彈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揣支毛筆漂四海.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怎樣評價上海人?(京海雜壇之十六)

(2006-07-20 10:52:14) 下一個

        我在前麵的三篇文章裏,用了很大的篇幅對上海和上海人作了回顧。目的是通過這些回顧,讓人們看到上海人一路走來的軌跡,對上海人有個全麵的了解和認識,也使我們上海人看到自己身上閃光的亮點和優秀的品質。

        但是讀者的反應有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位朋友在看了我的文章後不無驚訝地說:你筆下的上海人真的有那麽偉大、高尚嗎?六十年代的上海人真有那麽好嗎?我覺得你在前麵的北京人上海人的係列文章中,對上海人的描述才是真實的,也是我們所看到的上海人,而且說句你不愛聽的話,這裏的上海人更差勁,虛偽、騙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要人格,斯文掃地。所以你現在的文章是不是有點過於理想化或者說有點兒唯美主義。

        朋友的這番話給了我不小的震動,使我不得不把將要從上麵三篇文章中引出的親情、友情、愛情的主題暫時放到一邊,而首先考慮另一個問題,即怎樣看待和評價上海人?

        我不能說這位朋友看法偏頗,因為他年輕,沒有經曆過那個激情燃燒的時代,沒有看到彼時的上海人,隻看到此時的上海人。

        平心而論,建國以來,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上海那樣把那麽多的技術力量支援全國各地。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上海那樣把那麽多的優秀兒女支援邊疆建設,做出最大的奉獻和犧牲。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上海那樣對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那麽大的貢獻。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像上海那樣慷慨地把財力物力人力支援外地。

        上海這不是一個空洞的名詞,而是由一千萬有靈有肉的上海人組成的。如果說當年是沂蒙山區、太行山區、井岡山區的人民用小車扁擔推著挑著把中國革命送上勝利的坦途,那麽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中,正是上海人和全國人民一起把改革開放的航船駛向勝利的彼岸。但是,為什麽作出如此巨大奉獻和貢獻的上海人,在人們的眼裏卻是虛榮、愛占小便宜、明哲保身、既不高明也不英明呢?

        這實在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

        如同國人拷問“雷鋒精神哪兒去了?”、“焦裕祿精神哪兒去了”、“公仆精神哪兒去了”一樣,我作為上海人也在拷問自己:我們上海人的優秀傳統、品質、情愫、亮點 ------ ,到哪 兒去了?為什麽在國人的眼裏是那樣而不是這樣?

        由此我想,維護上海人的尊嚴,重塑上海人的形象,改變國人乃至世人對上海人的看法,是我們每個上海人的責任。

        此見不知我的上海朋友們以為然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托尼福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是很懂得用“上海人”甚或“上海女人”之類的字眼來搶眼球的。至於將之作平行與北京人或北京文化的比較,則更是樂此不疲了。

“上海人”自 Day One 起便本是來自於五湖四海的,但這從未淹沒過這一人群及相隨的文化的特性。

題目雖是“上海”,讀來卻很“un上海”。好像是張愛玲說過的,有些人是先在書上看到海的。那麽為什麽生長在海邊的人筆下的海也讀來好似一個大了一點的水塘呢?

這篇文章倒更象一篇京味文章(對照樓下某人評論的風格)。

最後再造次一句:寫海,就應該把海的習性寫出來,而不是老想著書上的海應該是怎樣的。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各位朋友的光臨。關於上海和上海人的話題,我想以下幾點是朋友們的共識:
1、上海隻是一個地域名詞,上海是中國人的上海,而不是狹義的上海人的上海。
2、上海人已經不是傳統概念的上海人,今天的上海人由來自五湖四海、乃至五洲四海的人組成,因此上海人應該是指生活工作在上海地域的群體的代名詞。
3、上海為全國英豪構築了一個博大的盡情展示才華的舞台,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引領潮流的氣魄,吸引了神州各路精英雲集上海,促進了上海的迅猛發展
4、上海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為外商營造了一個最佳的投資環境,而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潛在的無限商機使他們可以上海為中心輻射全國,外資的大量引進是促進快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5、上海在依托全國的同時又以自身的活力影響全國,合縱連橫、四方互動、強強聯手的格局,使上海走入強者更強、富者更富的良性循環。
由此我們應該在這樣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去思考問題,才能對上海和上海人有新的認識。
歡迎朋友們繼續評點,謝謝!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海上小友,喝茶怎能沒有你呢,先來一碗北京大碗茶解解渴,如何。咱倆山上山下,吼一嗓子就行,沒有那麽多禮節了。
海上無名 回複 悄悄話 哈哈,真的熱鬧,喝茶哪能沒我呢。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蓮花遠道而來,先坐下喝杯茶,消消暑。
清靜蓮花 回複 悄悄話 哇,兩天沒來,閣老這裏好熱鬧啊!

我還是相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一個地方的人,時間長了會出現一些共性,比如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甚至樣子都會越來越相似。

但是,這個世界現在變化太快,也是越來越小了,人們成天地東奔西走,在一個地方生活超過十年也都不容易。試問一下,今天生活在上海的人,有幾個的家族在上海居住超過了100年?所以,現在真正意義上的上海人隻是極少部分的,上海人的共性也越來越少,很難再有放之上海人身上而皆準的東西了。現在的上海幾乎和深圳差不多,是全國各的移民組成的,會不會有一天,上海也和紐約一樣,成為全世界移民的城市呢?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P4老弟,大家等你好久了,姍姍來遲,可得罰茶三杯喲。
同意你的觀點。
P4503A4 回複 悄悄話 “探討上海人的功過是非很難有結果的,而換一個模式,探討一下為什麽上海變成了這樣,為什麽獨獨上海得到了這麽多人的青睞,發展的這麽好,其中的地緣、人緣等等各方麵的情況,才是關注的重點。
為什麽這些人都要去上海,為什麽他們在上海才獲得了技術升級,走好了自己的專業之路,是我們要探討的。”

坦率地說,雖然我承認風兄功力深厚,但不是很認同微風兄一幅沙門護法的模樣。尤其那句“菩薩低眉、金剛怒目都是慈悲”,道理雖然對,但我一下子就想到的是“雷霆雨露都是君恩”的感覺。

扯遠了,但對風兄上麵一句話卻也是深為認同的。

我同意上海的貢獻很大,但也應看到盡管那麽多外資總部設在上海,但真正吸引他們的是中國廣大的市場,甚至技術越落後的地區,相反是市場潛力越大、越能榨出油水的地方。所以可以說上海支援全國各地,但也可以說全國各地是上海的依托,隻是“洋人們”選擇上海作為中心,來方便其對中國全境的輻射。

但為什麽都選擇上海作為中心/總部,

其一,上海開放曆史最長,人相對來說接受外來事物的興趣、能力也都很強,外來事物容易站住腳;

其二,非常好的治安環境,中國的治安形勢越來越嚴峻,也越發顯得上海的治安真的是難能可貴,破案率高,處處照明無死角;

其三,民主氛圍最好,法製意識也強。當我還在為能少收一點“出疆費”而高興的時候,上海的公開會議上老教授們早都拍著桌子要政務公開了。哪怕一點點施工擾民,老太太們都會去街頭巷尾罵上半天,鬧上電視媒體不可,但起碼人家懂得去保護自己,不是忍氣吞聲了。

最後還有一點,相比於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受氣,拿著鈔票當磚拍也許要好一些,起碼鈔票原則上應該是憑本事、實力賺來的。

隨便說說,別當真!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如此光臨,還是罷了小弟紅顏知己,定當刮目相待。所提意見甚對。算來我從70年代初離開上海到北京,已經30多年了,雖然隔三岔五年地去上海一次,也是來也匆匆,走也匆匆,十天半月的事,所見所聞純屬走馬觀花,由此言之無物且不得要領。就此打住。按罷了小弟所說有機會在上海住些日子,再做文章。說到在美國的上海人(因為他們來自上海),感慨良多,真要寫,恐怕先得為自己築一圍城。至於對老美的看法,正是在我考慮中的專題。可以先說一句話:一般般,還不如毛子哥。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不得了,連我的紅顏知己如此都上來了!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美國人當然也是人養的,不是石頭裏爆出來的。哈哈哈!

如此說的對,閣老對上海人的印象大部分來自過去和他在這裏遇到的上海人。不過還是要感謝閣老對上海人的偏愛。什麽時候閣老去上海看看,回來再寫幾篇有關新上海人的文章。
如此 回複 悄悄話 Sorry,最後一句錯字:美國人是什麽樣的?
如此 回複 悄悄話 劃地為牢。
如今的世界已快成了地球村了,所謂的上海,其實是這方水土,而非人。今天的陸家嘴,那些高樓大廈一定是上海的標誌,至於行走在那兒的人,別說祖籍多半不是上海,出生地還有許多是世界各國的呢,有黑人,白人,當然大多數是黃種人---隻是南北各地的中國人。我以為閣老先生評上海人像似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時間跨度太大。
閣老先生的概念中,美國人是什麽養的?
海上無名 回複 悄悄話 罷了哥們所言“對篆刻頗有研究”,小弟不敢當,隻是喜歡欣賞而已。閣老雄踞山頂,小弟在山腳下某個營生,隻是與閣老偶有照麵罷了。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無名兄弟好像對篆刻頗有研究,且和閣老又在同一座山裏落草,應該經常在一起吃茶吧?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罷了啊,你一向是不攻擊我就很難受啊:)


閣老兄,解禪我可不敢,我隻是告訴那些人他們說的那些,不是禪:)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海上小友來了,說得沒錯,那正是我的本意.
這不,人都到了,水也開了,走,吃茶去!
海上無名 回複 悄悄話 罷了哥們講的有道理,所謂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就是浦東三陵溏周邊的居民,通常代表口語有:“戈斑斑,易斑斑。”但是無論上海話純正與否,真正的上海人,應該是具有上海精神的中國人。自從1843年上海開埠,形成了她五方雜處、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實話實說,上海的確存在著一些不被認同的習慣,而中國的人種大致可以分為:南方人和北方人。南方人以精明細膩而聞名,而北方人又以豪邁義氣而著稱,所以南人北向和北人南向,這兩個觀點值得省思——有容乃大。閣老十分理性地剖析了北京和上海,我這樣理解閣老之所以要開辟京海雜談真正目的是為了通過北京和上海2個各具鮮明特色的城市和居民來闡述各自的優缺點,而引發出中國人自己看自己的優缺點,通俗點就是“自己照照鏡子。”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微風兄啊,還說我殺伐之氣難消,這不,你折戟沉沙,鏘鏘鈧鈧的幹啥子呢?叫你“不能急”還偏急。來,來,來,年輕人,清清火,咱們到閣家樓吃茶去!最近沒吃錯什麽吧?不會是屬雞的吧。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微風老弟這麽一說,問題不就結了.事實上,今天的上海人,早已不是以前的概念.今天的上海人來自五湖四海,改革開放打破了地理的疆域,形成了人才的流動,那兒能演就上哪兒,上海的舞台大就到上海去.所以呢,今天的上海,優點亮點來自於五湖四海,那缺點和疵點呢,可也不是土生土長的.
老弟說得對,上海是中國人的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上海.所以局限於上海人不上海人,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四篇解禪均已讀畢,對禪道我是一竅不通,我可不敢亂解.至於茶嘛,
最近有朋友剛送的好茶,有明前茶,烏龍茶,杭州旗槍,黃山雲霧,還有咱北京的大碗兒茶,你喜歡哪種?我這就把水坐上,一會兒,把罷了小弟也叫上,一塊兒喝!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閣老兄客氣了啊,最近有什麽好茶麽:)))
說實話,上海是我以為國內最適宜居住生活的大城市,各方麵均衡考慮吧。但是我怕住長了說話也變軟了,那就慘了,哈哈。
不知道您看我幾篇胡亂解禪有什麽感觸,敬待佳作。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罷了兄,殺伐之氣難消啊:)
其實,我一直覺得,上海人這個概念有些虛,不象湖南人就是湖南人,四川人就是四川人。上海人本來就來自全國各地,很難有純正的上海人一說,“假名”上海人吧,隻能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狀態。
閣老兄舉出的上海人的貢獻,以我看,應該算在中國人民的頭上,那些藝術家,是五湖四海去上海的,那些科技工作者,也是各地方去上海的,包括現在上海的成績,也是全國人民的支援和維護,以舉國之力建設一個城市。
探討上海人的功過是非很難有結果的,而換一個模式,探討一下為什麽上海變成了這樣,為什麽獨獨上海得到了這麽多人的青睞,發展的這麽好,其中的地緣、人緣等等各方麵的情況,才是關注的重點。
為什麽這些人都要去上海,為什麽他們在上海才獲得了技術升級,走好了自己的專業之路,是我們要探討的。
以上海人非上海人來劃分,竊以為不是很合適,現在的新上海人,這樣做的也不多見,比如現在上海的年輕人,技術方麵的人才,多半都來自外地。
其實,上海現在已經在走向開放,經濟和科技,逼迫著上海不能再閉關鎖國,也在改變著自己的生活習慣。
然而,相對來說,這點上,上海比起其他地方,做的還很不夠,看看北京,各地人才隨便來,各行各業都是各地人在做,沒有什麽特殊的地域性,廣東更早就是全國人民的天下。
簡單舉個例子,到現在上海電視台的地方台特征還很明顯,主持人裏外地人都沒幾個,外地人喜歡看的節目也不多,比起其他一些省台,要差的遠了。
以上海這樣一個有著全國依托,有著國際前景的城市,局限於上海人不上海人,是一種作繭自縛。
放開目光,想想二十年五十年以後,上海會是個國際化大都市,比如10%的老外,10%的台灣人等等。
那時侯的上海它應該是中國的窗口,中國人的上海,而不是上海人的上海。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上海好比一本流行小說,吸引無數讀者的同時又引來讀者的無數評論;上海好比一個絕代佳人,引得無數回眸的同時又引來回眸者的評頭品足.上海確實是個矛盾的統一體.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當中國大踏步地走入市場經濟以後,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理念,價值觀念,審美情趣,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海人同樣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如罷了小弟所說的環境使然.環境改變人這是不爭的事實,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競爭的愈演愈烈,風險的越來越大,也使人們越來越暴露出性格的負麵.一個蛋糕就那麽大,要想吃到恐怕就難以"禮讓"了.放大到全國看,其實都一樣,上海人表現的弱點在哪兒都能看得到.今天有哪個城市能說:沒有小市民習氣(要不哪來的市井文化).所以我還是在裏說的那句話,人們應該理性地看問題,應該包容.否則很難做到和諧.說一句得罪人的話,在今日之社會,如果一味指點上海人,是否有點兒五十步笑百步?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雖然也是上海人,但絕不偏袒上海人。不可否認,上海對整個中國的科技和經濟有著不可抹煞的貢獻。這是一種人文知識的貢獻,和人文素養無關。知識是外在於你的東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識隻有進入了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人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近代的上海文化是知識有餘,素養不足;久而久之,成為惡性循環。閣老說的對,“要維護上海人的尊嚴,重塑上海人的形象,改變國人乃至世人對上海人的看法,是我們每個上海人的責任。 ”

人有三種不同的層次:第一種是素養低下、自私自利的人,這種人一味暴露自己的愚昧和自私,但從不承認自身的愚昧和自私;第二種人比第一種人略微好些,他們能看到自己的愚昧和自私,但會找出一千個理由來為自己辯解;第三種是指那些有自知之明,良知尚存的人,他們在看到自己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每一個上海人/中國人都應該想一想,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人。

其實還是那句老話,上海人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環境使然。上海有一千六百萬人口在搶飯吃,搶房住,惡性競爭全國首屈一指,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要保持一方淨土談何容易。中國人老是讚美堯舜禪讓是一種高尚、美德,但是堯舜“王天下”的時候,他們住的是茅屋,穿得是粗布衣服,吃的東西也很差,也就是說,他們的享受和待遇和普通人差不多。所以那個時候他們很容易禪讓,想來大概也是因為他們享受的東西很少,放棄了也沒有什麽了不起。如果堯舜活在今天,他們還會輕易禪讓嗎?

上海人愛虛榮,追求表麵風光,所以他們比起他人來活得要辛苦,內心所承受的壓力和扭曲也要大些。因此希望大家對上海人不要過於苛刻,多一點包容。雖然我也有許多地方看不慣上海人,但實在不願意多批評他們,站著說話當然不腰疼。

微風,不要提什麽祖上。按照你的推論,上海沒有上海人。真正的上海人是浦東鄉下人。



閣老 回複 悄悄話 微風老弟,歡迎造訪,咱們吃茶去,邊喝邊聊.我的看法,當年土生土長在小魚村的"上海人"恐怕都已作古人.上海開阜以後,從江浙過來的該是第一代上海移民,他們的後代都是生在舊上海,長在新上海的一代,六十年代正是支邊的年齡.從這層意義上說,他們的祖上是在上海.我是六十年代到上海讀書,如果那時留在上海,可能介於第二三代之間.
讀完了你的三篇書生解禪,感悟很多.
淡淡微風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其實現在的上海人,正義感和責任感,在國內我去過的城市裏,還是名列前茅的。
上海各方麵的優點不少,不錯的人也很多,但很明顯的小市民氣息濃鬱,使上海人給全國人民印象都不怎麽樣。
這麽說吧,我最欣賞的朋友,是上海人,國內遊曆時,最快樂的日子,是在上海,可是,最反感的打交道的人,也在上海,最不象男人的男人,也在上海,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把我忘的最快的地方,也是上海:)
上海就是這麽一個矛盾的地方——就象中國:)
另外,您所說的支援各地的上海人,祖上就在上海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