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我們看看趙所自比的耶穌之死是怎麽回事:
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他親嘴。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有跟隨耶穌的一個人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馬太福音26:49-52)
彼拉多傳齊了祭司長和官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評詩的原則是雞蛋裏麵挑骨頭,也不介意別人挑我的骨頭。
我的批評來了:文勖燦若雲霞貌,爭妍在暮春。
未攜魂醉去,卻競化香塵。點評:以雲霞比櫻花是貼切的,“燦若雲霞”稍嫌口語化,“貌”字幾乎是多餘的。“未…卻…”是很恰當的結束法,但“未攜魂醉去”有點費解,魂醉是醉魂倒裝?如果是說花魂攜醉去,聽上去很漂亮,但不太明了是怎麽回事。“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4-03 17:55:39)
小城之春
春天的太陽,在城頭的廢墟無言地燦爛著;春天的風,催著四野的雜草切切地起舞;斷壁殘垣的小城,不甘心卻又沒奈何地掩沒在荒蕪中。放眼望去,一半兒是生命與希望,一半兒是枯朽與死寂。玉紋的心也是這般。禮言,她匆匆嫁給的丈夫,在疾病憂鬱中,一半兒屬與這個世界,一半兒不屬於這個世界。玉紋每天盼著的,是買菜回家,沿著城牆的廢墟逡巡的那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轉一個反基督教的貼,笑一笑,也提醒大家不要把信仰變成喊口號。同時,也要知道,什麽是聖經中有,文革中無的: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8)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新約聖經是用古希臘文寫的,其中被翻譯成英文的sin和中文的“罪”的詞原文是hamartia(αμαρτιαν),其字麵的意思是“不中靶心”。舊約是希伯來文寫的,與harmartia相當的字有幾個,指不同程度的罪,但在基督徒看來,它們在本質上都是偏離了神的道,所以英文仍然翻譯作sin,中文翻譯作罪。
“罪”這個字,據說文解字,本來是捕魚羅網的意思,詩經中有“天降罪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去天堂好嗎?早去好?遲去好?去了基督徒高興還是悲哀?先
>不提謀個具體牧師去,基督徒去,否則就牽涉人的感情問題.不論
>天堂被描述的多好,基督徒還是不願馬上去.別的基督徒去了,他們
>也不羨慕,還挺悲哀的.究竟怎麽回事?可能還是基督徒們不太相信
>有天堂這回事,隻是不願承認,怕牧師責怪
基督徒的生死抉擇是個很好的問題,保羅也常常思考這個問題,他為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3-12 22:28:46)
瑪吉阿米月(拉薩瑪吉阿米酒家,2006.5.)
梵天三佛近,薰香萬緣絕
三萬六千拜,經轉無日缺
塵心漸已去,了了餘生滅
偶然夢中憶,瑪吉阿米月
中秋送友人(2006.9)
暮染燈華碧,冰輪嵌枝低
紅爐明燁火,湯滾箸莫息
滿桌鄉音情,同歌月圓意
歌有淒惋聲,不堪與君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神對信徒行了很多神跡,對信他但信心軟弱的人也行了神跡,但神恰恰很少對不信他,反對他的人行神跡(見太12:39)。神行神跡的主要目的是施憐憫,而不是要他的信徒把信心建立在神跡上。叩門的人神就開門,但對於頑固反對他的人,神從來不需要“靠”神跡來讓他們相信。神的愛大到每一個願意信他的人都會得救,但並沒有大到讓每一個反對他的人都得救,那就不是公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28 22:36:49)
有人讀到耶穌把外邦人比作狗,便很氣憤,其實這裏有一點文化的誤解。中國人的狗大概有點像猶太人的豬,是髒的,罵人的話,漢語中的狗還常常與不正當的性關係聯係在一起。
猶太人文化中的狗大概有點像中國人的牛馬,中國人講“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這裏的牛馬是有點奴仆伺候人的意思,猶太人文化中的狗還有點懶,你要踢著他點他才做事。但這跟中國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2-27 23:02:53)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隻吃蔬菜。(羅馬書14:2)
據我的理解,這段經文的背景是這樣的,猶太的律法裏麵對食物有很嚴格的規定,但他們生活在羅馬,世場上賣的食物便不能符合這些規定,特別是當時羅馬人是信多神的,市場上賣的肉有可能是祭過這些神以後賣出來的。嚴格守律法的猶太人便不肯吃。但信耶穌的基督徒相信我們是因信基督耶穌而得救,隻要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