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電視劇經典一幕,向高僧討教》視頻
(注:即“五台山論道”片段,可參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6yEO-6_lM)
逍遙禪:
丁元英(王誌文扮演)一個學舌的角色,竟然學得這樣高明,比起佛門中的學舌漢強多了。。。。。即使這樣,也還未入佛門,差什麽呢?答:光明心性的智慧!
丁元英看似說的頭頭是道,恰恰不明“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
閱讀全文]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逍遙禪和)
圓月照蒼穹,寂照無人影。
塵盡光現本來空,一切猶如夢。
可憐夢中人,偏愛說癡夢。
愛恨輪回千萬劫,總是夢中夢!
《水調歌頭·中秋》[
閱讀全文]
見性法門的修行
作者:逍遙禪
第一:識性。要明白眾生的“本性”,就是佛菩薩的“佛性”,但因為眾生用迷惑顛倒的著相妄想心和攀緣心識,迷失了眾生本有的“佛性”!需要有善知識告訴你本有的“佛性”,就如同你懷中藏著一顆摩尼寶珠,你自己不知需要有人指給你看一樣。要明白這個“佛性”是眾生本有的,隻是不認識迷失[
閱讀全文]
論“得”與“失”
作者:逍遙禪
覺悟真心本性認識真理的人,明白真心本性的真理是永恒的,無得亦無失;無常變化的財色名利本就是眼醫空華,無所謂“得”,也無所謂“失”!
一心向善的人,用財色名利利益他人,利益佛教事業,名為“布施”。“得”是福報感召,“失”是甘心情願的布施他人。
迷惑顛倒自私自利的[
閱讀全文]
從凡夫到開悟的修行要點
作者:逍遙禪
匯集整理:牛頭馬臉網友
參究“我是誰”?是禪宗參悟最主要的功課。
“我是誰呢?”關鍵在於自己的認知量,《楞嚴經》上說:“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因眾生所知量,循業發現,世人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也就是說,自己認了個什麽是我,我就是[
閱讀全文]
某網友質疑:天天談見性的高僧(指逍遙禪),連念頭什麽地方來的不知道,見啥性?逍遙禪回答:你在什麽心性境界上看,它就是從哪裏來的。。。。。因眾生認知量,循業發現。
念頭從意識產生的名為“意念”,念頭從自心生起的名為“心念”,自性本自具足的“念頭”名為自性妙用。。。。。。法無定法,對機而說!若是起了是非對錯心,還是自己[
閱讀全文]
“唯心所現”與“對境即對心”作者:逍遙禪妄想心,對應妄想執著分別相;心識,對應十八界的六塵相;能見心,對應所見相;覺照心,對應“和光同塵”的光明相;本空心,對應“夢幻泡影”的變化相(諸法空相);覺悟的真心本性(真空),對應真空妙用相。這就是“對境即對心”,反過來也可以說“唯心所現。”逍遙禪作於20210514[
閱讀全文]
當你不再依賴外在,你便是一切力量的中心(qq.com)
逍遙禪評論:
慈悲、覺醒、光明、智慧、包容就是佛心的體現,用佛心走佛道才能成佛。
逍遙禪作於20210525
[
閱讀全文]
什麽是靈覺?靈覺與法是什麽關係?個體靈覺如何成佛?
作者:逍遙禪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就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
--------------
心靈的轉變(自性迷、自性覺悟、自性圓滿、圓融一切):所謂的自心妄想是自心往外奔馳攀緣在六塵假象,認假象為真實,起貪、嗔、癡、慢、疑的我執和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
閱讀全文]
七情六欲、感受(覺受和覺知)、覺、覺性的區別作者:逍遙禪凡夫因為屬於業報身,業識在六根的作用同時就會產生欲望(六欲),在五髒六腑作用的同時就有七情,因此凡夫基本上都是被七情六欲驅使,執著於六塵假象貪嗔癡慢疑(俱生我執)。。。。。同時由於完全依賴於身體六根(五髒六腑)作用,就會產生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五種法執,我執法執也[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