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人生

數論是一門學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論英雄,我用數字描天下。
博文
(2021-09-29 12:36:26)
可笑吧,號稱厲害了我的國拉閘限電了!風頭還蓋過了中美加的三國博弈。原因呢?網民們調侃了不下十幾條:節能減排、打擊美帝、澳煤砸腳、權力任性、避免通脹、打擊政敵、煤電互頂、電力政變、備戰備荒、武器測試、打擊比特幣挖礦、又是一盤大棋,等等等等。由於中共的不透明,誰也不會知道真實的原因;就算他們說了真正的原因,恐怕也沒有人相信,因為他們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9-28 13:22:59)
暗物質概念的提出,是基於星係中的恒星繞星係中心的運動速度。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的結果,恒星離中心越遠,它的運動速度應該越小;可實際觀察結果卻是,星係邊緣的恒星的運動速度幾乎沒有差異。是什麽導致了這一現像?有人推測宇宙中應該有某種暗黑物體,對恒星施加了影響。根據速度偏差圖(又稱旋轉曲線),Kelvin在1884年估計了黑暗物體的數量。1933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27 09:12:33)
剛剛過去的周末,被關押了1030天的孟晚舟,普遍被稱為那碗粥的一個女人,突然被美國釋放了!海內外的粉紅沸騰了!中國人的人質外交勝利了!整個文學城裏、全世界的媒體,全是鋪天蓋地的報道!我個人的感覺,就隻有兩個字:惡心!以致於不吐出來,就要窒息了。我們來扒開這個女人的曆史、看看其現狀、預測一下她的未來。網上比較全麵的總結是:一個老爸兩個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2021-09-24 20:24:26)
最近,中國政府取消了課外補習,說是要“雙減”,我看“雙增”才是共產黨的本來目的。一是要增加娃的數量,而不是娃的質量;二是加強對民眾的思想控製;最終目的是穩固黨的領導。黨媒還搬出韓國對教培業的限製,來為自己背書。回顧曆史,遠的秦始皇焚書坑儒,近的毛澤東打倒臭老九,國家穩定了嗎?人民共同富裕了嗎? 在我上學的時候,也就是毛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23 09:57:08)
震驚!惡魔大殺客和蝙蝴精要攻擊人類了!難道是《葫蘆娃》裏的蠍子精和蛇精現世了?葫蘆娃怎麽還不出世啊?老爺爺呢?昨天,據病毒朔源組織Drastic爆料,英國病毒學家達薩克曾經在2018年,向美國國防部的一個基金組織Darpa,申請一筆科研經費,要把蝙蝠身上的病毒,通過什麽氣溶膠,讓它們更容易侵入人類細胞。計劃參與者有中國的蝙蝠女郎石正麗,美國大學的生物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1-09-22 10:08:19)
昨天在唐靖遠先生的節目中,看到了他對目前習近平要做的事情的推測,覺得很有道理,就不禁想問,如果我是中國領導人,我該怎麽做。 在所有網上的時政評論節目中,唐先生的遠見快評是最能擊中中共要害的。他說,習近平現在要做的事情有四件。一是走極左路線,達成連任;二是武力攻台,實現祖國統一;三是削藩固權,要把所有能夠威脅到他的政權的人和事,通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21 09:11:52)
數學家們的工作是解方程;物理學家的工作是列方程,而化學家則是親眼驗證方程。列方程相對來說簡單:隨心所欲杜撰一些等式即可,不管有無根據或意義;再叫化學家或者實驗物理學家去與觀察結果對照一下,看看是否吻合。觀測不到的東西,就說方程錯了,需要增減幾項;或者儀器不精確,需要改進。根據物質守恒列出的流量方程,終歸得解出來,才能知道那物質長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20 11:09:21)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數學家ChristianGoldbach在18世紀中期提出來的。它說的是,任何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寫為兩個奇素數之和。命題如此簡單,以致於很多人都誤以為其證明也十分簡單,卻不曾想大錯特錯了。我的碩士導師,曾經跟一個教代數的教授開玩笑說,老王啊,我這裏有一道算術證明題,它是這樣的,。。。,你能不能幫忙證明一下?王教授爽快地答應了,說,明天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16 08:59:33)
一個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永恒。其中,各種物象相互作用、此消彼長、生生不息。沒有大爆炸,也沒有大坍塌。一個宇宙包含三個層次的物質:一是底色,由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二是實體,由生靈們能夠感覺到的明物質和熱能組成;三是各種波動,有引力波、電磁波、靈靜波。第三種波,名字待定,尚無法檢測,是我虛構的。我知道它的生成方法,而且是用來檢測暗物質的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9-15 11:01:04)
最近,一個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問起了函數極限的定義,滿臉的困惑不解。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當年的情形:一個小小的ε,竟把所有人折磨得夠嗆;一個室友還因此休學了一年。我跑去問高年級的老鄉,他卻說,和尚念經,念它個千百遍,一切都了然於心。任課教授也正是這麽做的:每次講課前,總是把那定義寫在黑板的左上角,念叨數遍;一個月下來,囫圇吞棗,也算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21]
[22]
[23]
[24]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