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小時候,家裏曾有雙氈筒靴,一種傳統的用純羊毛做成的筒狀靴子,毛氈材質,又寬又大,我們都嫌難看,父親卻說那是好東西,擋風、禦寒又防水,跟院子裏的一位叔叔一起把巨大的氈筒靴套在腳上,看著就像撐起帆的船。後來是穿破了還是被母親勒令換了下來,我已經不記得,也記不清氈筒靴什麽時候、怎麽就不見了。 父親是個大高個,腳也大,給他買鞋讓母親傷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正是滑冰、滑雪的季節。 冬天的烏魯木齊很冷,西公園裏的鑒湖在冰雪中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圍著湖的冰雕、燈展都美極了。每年入冬,當湖水凍上厚厚的冰,天然冰場吸引來很多滑冰的人,挺熱鬧。小時候,大人不讓去,我大著膽子偷偷往那跑,一開始沒當回事兒地在冰上猛衝,旁邊有個人突然摔倒了,吧唧一下就橫在冰上,緊跟在他後麵的人來不及刹住,一道速滑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三個棗,不是重複,是我心心念念的新疆的三種棗:紅棗、沙棗和小白沙棗。 冬日裏的臘八,風寒雪覆,一碗熱乎乎的臘八粥足以取暖。在粥裏放一把新疆的紅棗,再加一把福建的桂圓,不用再放糖,用慢燉鍋熬一個晚上或一個白天,還沒打開鍋蓋就滿屋的粥香。紅棗已經煮爛了,跟桂圓的甜味一起融進粥裏,把原味的白米香、黑米香、紅米香都烘托出來,小麥粒筋道的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下雪了,屋裏也隨著變涼,似乎溫度感應器沒裝對地方。在家上班,我正好坐在窗戶旁邊,總覺得有涼風,糾結暖氣要不要再開高點兒。裹上條薄絨毯,又想起新疆的羊毛,那個讓人從心裏都感到溫暖的寶,除了毛衣、布料,還能製成奢華的毯和低調的氈。 毯又分成毛毯、地毯和壁毯。 毛毯是用半細的羊毛紗按經緯線織出來的,正反兩麵都有絨毛,質地厚實,顯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那其實不是一條單一的路,而是東西走向好些條路的支路與岔道,繞著戈壁與沙漠的邊緣,順著山穀的走向,沿著斷斷續續的河道,靠駱駝與馬隊在可行走的地方曆盡艱辛、經年累月,逐漸踩出的若幹條曲曲彎彎的小路。隨著沙流、水流的變遷,小路也跟著變道,沒有標識,全憑經驗和勇氣探路。漢朝以前,那些由民間走出的小路就已經從東土經過西域通向希臘、羅馬、甚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21-12-26 10:35:51)

有幾年瘋了似的迷上串珠,現在有點力不從心了。雪蓮,是天山上的聖物,我自愧不配,就想做塊石頭供雪中的蓮花生長,於是給我的串珠起名叫雪蓮,而我,則是背後那老胳膊老腿老花眼。 感謝流壇綠草分享的帖子模板。我曾天天守在那個壇,也因此見過影雲美才女。在那裏跟風買過很多東西,管不住自己,後來幹脆把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你聽說了嗎,橫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通往阿勒泰的高速公路修好啦,這幾天就通車,可以當天來回!到五家渠的那一段真壯觀!” 音頻那頭傳來激動的聲音,我在這頭聽著、笑著,淚珠早已順著眼角滑落,很久才說出兩個字:真好。從烏魯木齊通往阿勒泰的沙漠高速公路,今年初就知道年底會通車,現在聽到消息依然心潮澎湃,舍不得放下電話,恨不得聽他們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人們常說:大美新疆。謝謝!盡管我知道那是偏愛,真實的情況是大美更大荒。更準確地說,在茫茫荒野中,除了禿山就是大漠,車窗外的景色幾個小時都沒有變化,車子一直在奔馳,卻感覺如爬行,似乎車輪是在原地打轉。等到單調得麻木的時候,突然,遠遠的天際線上驚現一抹生機盎然的綠洲,令人一振,待到走近,大美絕倫,欣喜中連大荒都倍受讚歎。 在戈壁灘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人們都喜歡筆直的康莊大道,走上去又平又寬、一路順暢,由此也希望能諸事平順,隻是現實中難得路路、事事都平坦如願。 達阪城是烏魯木齊南郊的一個小鎮,那裏的姑娘辮子長、眼睛也漂亮。除了那首歌,達阪城以規模壯觀的風車著名,那一帶的風口常年大風,人被吹得站不穩,那些葉輪倒是轉得歡。不過,鎮子裏的風並不大,當地人自家做了酸奶,裝在小瓷碗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常有人提起魯迅,不禁想起一路走過的那段時光。一路,在這裏取諧音雙關,既指我曾乘坐過的1路公交車,也指自己青年時的一段頑劣。 在烏魯木齊,最能展現這座城市風貌的公交車就是1路車,像一條時光的小河,流過了烏魯木齊有代表性的大段風土人情,絕對的多樣化、多元化。 那是還實行著公交車月票製的日子,每月換一張票,不管坐多少次、多長距離,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