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蛋殼女微博事件,讓人想起了吳花燕和李麗娜。吳花燕也許你還記得吳花燕的故事。她是貴州農村的一個女孩,由於家庭極度貧困,長期吃不飽飯,20多歲身高隻有1.35米,體重隻有21.5公斤。大學期間,她經常每頓隻能吃辣椒拌飯。在一首題為《遠方》的詩中,夢想著有一天可以豐衣足食的吳花燕曾經這樣寫道:最後,我將回到雲貴高原,
在貴州最高的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一二線城市富人雲集的現象,依然隻占全國的少量人群,並且一二線有大量普通人。1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人們的命運如同橫亙在中華大地上的長江黃河一樣,注定一生奔流到海,永不停息。雖然學界對地理決定論,一直來有非常多的爭議。但我始終認為中國人性格中的韌性,百折不撓與勤勞刻苦,與這片我們深愛的土地息息相關。這幾天,總理說了一組數據刷屏了:六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大學的價值:訓練大腦會思考 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我們對教育從認知到實踐都存在一種係統性的偏差,這個偏差就是我們把教育等同於知識,並局限在知識上。教師傳授知識是本職工作,學生學習知識是分內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識,所以知識就幾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內容。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深入人心,但是,創新人才的教育僅僅靠知識積累就可以嗎?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蒙冤的英雄豪傑、仁人誌士,遇難前最能安慰自己的話是:“曆史終將證明我無罪!”這話在很多時候隻是一種希望和幻覺,他們最大的無知是不懂得:曆史是勝利者寫的。曆史延續得越久,越能形成“定評”,還會有文人寫成小說或戲劇,被冤枉成反麵角色的人就越發成了醜角。例如《三國演義》中及戲台上的魏延、蔣幹,一個是“有反骨的人”,一個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上世紀90年代,電視劇《包青天》轟動一時,成為劃時代的經典。前一段時間重溫,除了再次覺得展昭很帥、包拯很黑之外,還解開了自己的一個“世紀困惑”:小時候一直不明白“鐵麵無私編中間”是什麽意思,這次特意看了片頭曲字幕,原來是“鐵麵無私辨忠奸”。在這部劇裏,孰忠孰奸,作者早心有所屬,就連年紀尚小如我者也能分辨得清清楚楚。包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謊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想這個道理肯定不會有人反對。因為說謊的緣故,我們曾經付出過沉重的代價。畝產萬斤糧的背後是無數的餓殍。 現在講道理,初中以上的道理個別人根本聽不進去。我們隻能用小學課本上的道理和他們溝通,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和他們產生共鳴。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這個特色將會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而我們每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韓寒說:“這世界的邏輯有兩種,一種叫邏輯,還有一種叫中國邏輯”。現在,中國邏輯出了第三種:胡錫進邏輯。1.近日,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發表了這樣一通觀點:有的國家給每個人發錢,但那屬於哄大家,都發錢就基本等於都不發錢。TMD這是啥邏輯?按胡這邏輯發散,那麽:物價都漲價了等於沒漲價?大家都脫貧了都等於沒脫貧?大家都舉手了基本等於沒舉手?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如今這個時代,隻要點開微信、微博上的熱帖,對底下的留言評論稍加關注,不難不被當中的“戾氣”所震懾。這些留言往往歧見紛紜、黨同伐異,常使人有置身亂局之感。特別是出現社會重大事件的時候,網絡上會迅速集結幾股勢力,大家各懷立場、尖銳對立,彼此視對方為“烏合之眾”,並不遺餘力地攻擊謾罵。

偶爾也會有一些有思想的聲音,但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人在網上逛,哪有不挨罵!一個人,他隻要上網,就不可避免地挨罵,無論是什麽觀點、態度和言語,總有人要雞蛋裏挑骨頭。於是,挨罵就成為了上網的必修課。爛人與渣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誤區和知識盲區,大家在交流中學習,在碰撞中精進,可以各抒己見,但不能言辭惡毒,無故咒罵。有些人,或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在專製社會想根除貪汙,就如同讓大海停止波動一樣不可能。中國傳統政治體製是默許官員在一定程度下貪汙的,因為“低薪製”的設計使官員不可能不靠灰色收入來生活。事實上,傳統財政製度中可鑽的空子多得不勝枚舉,貪汙對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人來說都不是難事。乾隆的專製加深了中國人的奴性傳統政治體係下,腐敗在所難免,乾隆朝即呈現出這種特點,造成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76]
[77]
[78]
[79]
[8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