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格的缺失,源於對權力的崇拜

(2021-02-07 17:56:38) 下一個

上世紀90年代,電視劇《包青天》轟動一時,成為劃時代的經典。

前一段時間重溫,除了再次覺得展昭很帥、包拯很黑之外,還解開了自己的一個“世紀困惑”:小時候一直不明白“鐵麵無私編中間”是什麽意思,這次特意看了片頭曲字幕,原來是“鐵麵無私辨忠奸”。

在這部劇裏,孰忠孰奸,作者早心有所屬,就連年紀尚小如我者也能分辨得清清楚楚。包拯,那位臉黑如炭、愛民如子、忠於君上、被老百姓愛稱為“青天大老爺”的自然是忠臣的典型代表。
 
類似忠臣在中國曆史上尚有不少,除了“忠”之外,他們的另一個鮮明特征是“清”,也即清正、清明、清廉。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貪官相比,他們恪守道德,甘於清貧,對自己、對屬下、對家人的嚴格近乎刻薄。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幾乎人盡皆知的海瑞了。據說,海瑞的母親過生日,這位孝子也僅僅買了兩斤牛肉打牙祭,平時更是簡樸的不得了,菜自己種,肉幹脆不吃。以至於總督胡宗憲聽到這個消息,狠狠地八卦了一下:“昨天聽說海縣長給老母親過生日,買了兩斤牛肉。”

在權力達到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地步,大多數同僚都在以權謀私,自己也有機會以權謀私的時候,包拯、海瑞等卻能甘貧樂道,在任上,還能為老百姓做一些實事。包拯“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劍橋中國明代史》中說海瑞“是嚴峻守法的官員,熱心保護老百姓,製止紳士的非法行為”。而包拯和海瑞死後則更甚,海瑞死後,“今江南郡邑相傳公已為神” ,不少地方建有紀念祠堂,海瑞化為城隍爺的神話也廣為傳布。

如今的廣州城隍廟中,海瑞即是三位城隍爺之一。包拯則成了陰間東嶽大帝屬下專掌善惡因果報應的機構“速報司”的司主。

為何清官的形象一再拔高,乃至到了迷信的地步?對此,學者王子今有專門論述,在《權力的黑光:中國傳統政治迷信批判》一書中,他說,“清官的形象,凝聚著民眾對理想政治的向往,甚至往往成為自己生存希望的象征,於是終於幻化為民間信仰中的高大的神”。

王子今進而解釋道,清官迷信是民眾政治力量微弱的表現,但是,把政治生活中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清官的政行上,自己不再有任何積極的作為,則又為數千年暴君與酷吏的橫行提供了條件,這無疑會進一步削弱民眾的政治力量,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跳出“政治層麵”,從“人的層麵”看清官迷信時,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清官迷信的基礎是人格的自我壓抑,它意味著自卑自弱意識的強化,以及對自在且自為的“人”的品格的自我毀棄。

百姓總是深懷對清官的幻想,幻想破滅後就再幻想職位更高、權力更大的官僚為清官。然而,現實卻不以誌怪小說為腳本,神話也隻能是神話。

數千年來對“清官”的尊崇久盛不衰,本身就說明了“清官”的稀缺,以及“清官神話”的虛妄。

因為:清官在帝製政體之下絕對無力扭轉專橫腐惡的大趨勢。畢竟,與贓官、昏官相比,清官不過千萬分之一,其力量並不足以在黑暗政治中投射光明。而且,官吏貪汙的風氣,已是“膠固於人心而不可去”。

其次,清官作為古代官吏道德行為的典範,會更自覺更忠實地維護封建政治體製,絕不可能超越帝製法統給予民眾更多的政治權利。清官在本質上是封建政治秩序更可靠的支柱,在政治鬥爭的關鍵時刻,他們往往成為民眾更為堅定的對立力量。

故而,清官往往又跟酷吏聯係在一起。《老殘遊記》中的玉賢和剛弼,即是“清官+酷吏”的典型。玉賢是以“才能功績卓著”而補曹州知府的,但他其實是因急於做大官而不惜殺民邀功的劊子手。在他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衙門前12個戰籠便戰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

剛弼是“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他曾拒絕巨額賄賂,但卻倚仗不要錢、不受賄,一味臆測斷案,枉殺了很多好人。

借此,劉鄂直斥清官誤國、害民,“清官尤可恨”: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

最後,書中指出,所謂“清官”的許多事跡難免有虛美增飾的成分,因為人們對清官的熱切渴望,使得傳說中清官的事跡經過了一次次理想的加工與炮製。在狂熱崇拜的情感的作用下,人們還往往隻是片麵地誇大其“清正”的一麵,對於其迎附世風,與官場鬼蜮相共的黑暗的一麵,甚至視而不見。

以包拯為例,從宋元開始到明清之際,包公斷案題材的傳奇小說就有數十種,各類的包公戲更是數不勝數。文章開頭提到的93版《包青天》便是以《三俠五義》裏的包拯為原型,結合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講述了包拯斷案的41個單元故事。而《宋史·包拯傳》中,僅記載包拯斷有“牛舌案”一件案子。

除了清官迷信,《權力的黑光》還分析了政治萬能迷信、天命迷信、君主迷信、長官迷信、先祖迷信、聖賢迷信、長老迷信、功臣迷信等種種傳統政治迷信,基本上都是民眾政治力量微弱的表現,但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對政治權力的崇拜。

正如盧梭在《懺悔錄》中說的:“我已看出一切都歸源於政治,而且,無論我們作什麽樣的解釋,一個民族的麵貌完全是由它的政府的性質決定的。”

而“傳統”的核心,就是我們不會注意到的東西,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隻有真正地認識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才能真正地認識曆史中的中國,和現今的中國。要推進政治進步,必須清理千百年來政治迷信的根基,洗刷其殘跡,擺脫“宰豬場式的政治”,“使人成為人”。


作者: 一凡人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