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2022-06-15 10:26:53)

[科大瞬間]第178期|BayWatcher84科學史研 筆者十年前得到的一本英文書:ANINTERRUPTEDFRIENDSHIP(《中斷的友情》),是《牛虻》(TheGadfly)作者EthelL.Voynich(伏尼契,1864-1960)的另一著作,確切地說,是伏尼契為她自己的小說《牛虻》寫的續作。
圖1簽名本《中斷的友情》 印於1910年,倫敦Hutchison&Co.初版一印,精裝本,失護封/書匣,8.5品[/8.5/10]。
圖2簽名本《中斷的友情》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科大瞬間]第177期李愛民807【作者導讀】1980年我考上中國科大(合肥人稱”褲子大”),經過兩年左右的適應,我基本掌握了考試竅門兒,學習壓力不像剛入學時那麽大。於是有點兒不大安分,便到學生會的文藝部跑龍套。1981年12月20日中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李德倫先生到合肥指導安徽省交響樂團,期間應邀在南七附近的重型機械廠禮堂給我們“褲子大”學生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大瞬間]第176期劉光保867(兵策儒劍)編者按第一次聽說867劉光保校友,是在幾年前的一個校友微信群裏,那時他剛剛出版了《發現夏朝》一書。他在書中引用“二重證據法”對古埃及史即夏朝史進行了科學證明,在校友群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劉光保在中國科大獲得地球和空間科學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後,曾長期任職於神州數碼、IBM等IT公司。自2005年起,他開始投入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科大瞬間】“褲子大”學渣向女生的表白 第175期 李愛民807 【作者導讀】“褲子大”是中國科技大學合肥話的諧音,地球人未必知道,但是合肥人一定都曉得。此前我曾寫過1980年考入“褲子大”後艱苦學習的情況。作為一名“學渣”,當時一門心思想著千萬別掛科,爭取順順當當地畢業,找女朋友的事情根本不敢想。 1980年秋入學不久趙鋼學長幫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大瞬間】第171期於碧海816 七月的江南,驕陽似火、風燥蟬鳴。每年這個季節來臨的時候,都有一批人,寢食難安、坐臥不寧。因為這是每年的高考季節,也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折點,意義非比尋常。 現在的高考,已經改在了更加人性化的6月。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人生的命運,定格在了1981年7月7,8,9三日的酷暑中。 恢複高考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科大瞬間]173期|曹則賢“對於具體的科學家,大概我們想不出任何反對創業的理由,但是如果作為一項政策來鼓勵科學家創業,我想我的回答是:不。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政策來鼓勵我們的科學家靜下心來,為人類的文明做出科學家應有的貢獻。”關於是否應該鼓勵科學家創業,我的回答是Jein,半個Yes加半個No("Jein"是“ja”(yes)and“nein”(no)的合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科大瞬間】|172期李亦鳴03203 I'llbethereforyou (Whentherainstartstopour) I'llbethereforyou (LikeI'vebeentherebefore) I'llbethereforyou ('Causeyou'rethereformetoo) 美劇《老友記》從1994年到2004年總共播出了十季, 六位主演從大結局以來隻有一次(私下)同時處於同一個場所, 直到今天…… 2021年是一個適合懷舊的年份,能比《指環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科大瞬間】第170期|中科大新創基金會 【編者按】 CUSPEA(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十年,在被錄取的915名中國學生中,科大以237人(占25.6%)居全國第一,大幅領先北大(206人)、複旦(126人)、南京大學(57人)、清華(34人)等名校,象征著80年代科大在中國獨領風騷的輝煌。三十二年過去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塵封多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CUSPEA威水史。 【科大瞬間】編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執筆:於碧海816 導語 四人行,皆吾姐妹也。 詩文書畫,同宗同源,皆國學文化,四位一體。 四姝各擅一專,兼有它好,何不聚首一處,同興雅集? 一拍即合,成也! ——楊誌宏書 四姝在此——芸潁海宏: 劉芸838 專詩詞:自在花開渾不語,等閑水逝了無痕。 陳潁8714 專繪畫兼文章:銀杏葉裏畫春秋,石頭筆下寄深情。 於碧海816 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科大瞬間】實驗設備買貴了怎麽辦? 阮耀鍾5802瞬間2季2021-07-15 第168期 作者(中)與洪昆侖(右一)、洪太太(左一)合影 前幾天,有一個學生洪昆侖從美國回來看我,使我想起一段往事。 洪昆侖並非我的學生,實際上我與他應該是同事,有一段時間我們兩個都是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係的老師,他是高分子物理專業的,我是材料物理專業的。就因為他一直叫我老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