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卷第一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複有菩薩摩訶薩眾五千人俱--得大忍辱無礙辯才,降伏魔怨、製諸外道,發大道心,得三摩地,總持自在,具四無礙智,通達四攝及最上甚深波羅蜜多,乃至一切佛法、無量無邊諸善功德--其名曰:普賢菩薩、普眼菩薩、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薩遮尼幹子受記經十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大薩遮尼幹子受記經卷第五問罪過品第七  爾時嚴熾王。即生是心。薩遮尼幹子所說法者。皆是隨順如來正法。作是思惟。我今當問薩遮尼幹子。於如來所有尊重心不。爾時嚴熾王。作是念已。即移座處。更敷下座。恭敬而坐。問薩遮尼幹子言。大師當知。我有小疑。今欲請問。為見聽不。爾時薩遮尼幹子答言。大王。隨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薩遮尼幹子受記經十卷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大薩遮尼幹子受記經卷第五請食品第六爾時嚴熾王聞大薩遮尼幹子所說法已。心大歡喜。即語薩遮尼幹子言。大師仁慈不遺我國。今此曠野不可停止。願降神德。將諸大眾與我俱詣宮內寢息。何以故。我今心念。欲為大師及諸大眾設於時供。薩遮尼幹子言。善哉善哉。善哉大王。欲與我食。今正是時。何以故。大王當知。我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十一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傳梵大師法護等奉詔譯  爾時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法雲何能證。雲何能解。佛言。善男子。出世間慧乃能證入內自明解。除蓋障菩薩言。豈非慧證即是自心內解入邪。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實能觀諸法。由身作證故。除蓋障菩薩言。若諸善男子。豈非以彼聞思修慧能證法時。便能內自得解入邪。佛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智度論》是福德不可得與一切眾生
=======================
是福德,不可得與一切眾生,而果報可與;菩薩既得福德果報、衣服、飲食,等世間樂具,以利益眾生。菩薩以福德。清淨身口。人所信受。為眾生說法。令得十善道。四禪等。與作後世利益。末後成佛。得福德果報。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量光明。觀者無厭。無量清淨。梵音柔和。無礙解脫等諸佛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句譬喻經卷第三西晉沙門法炬共法立譯廣衍品第二十九  昔佛在舍衛國說法教化。天龍鬼神帝王人民三時往聽。彼時國王名波斯匿。為人憍慢放恣情欲。目惑於色。耳亂於聲。鼻著馨香。口恣五味。身受細滑。食飲極美初無厭足。食遂進多恒苦饑虛。廚膳不廢以食為常。身體肥盛乘輿不勝臥起呼吸但苦短氣。氣閉息絕經時驚覺。坐臥呻吟恒苦身重。不能轉側以身為患。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西晉沙門法炬共法立譯無常品第一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盡當下生世間。在陶作家受驢胞胎。何謂五德。一者身上光滅。二者頭上華萎。三者不樂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塵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盡甚大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馳往到佛所。時佛在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禪入普濟三昧。天帝見佛稽首作禮伏地。至心三自歸命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佛教增劫減劫,分野熵增熵減
===================
今天本來打算購置一個充電寶,這才留意到:充滿輸入3萬毫安時的充電寶,實際隻能輸出大約1.8萬毫安時的電能,這又牽涉到能量轉化效率的問題。沒錯,我們又繞不開“熵增定律”了。吉祥在2019年11月28日《熱寂之後:世界可能反複重生》一文曾經提出:熵增定律極有可能不是宇宙的普遍定律,而隻是宇宙時間上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巫山雨歇集-烏蘇吒咒善巧法》===================本想把各種對治欲念法門,一並點評完畢,再做寫作。思前想後,覺得沒有意義。不如直接亮出終極法寶,為大眾對治欲念做終極助力。說明:但凡使用本文之法對治欲念者,五辛酒肉者效果極弱,欠債太多者效果極弱,受大額供養者效果極弱,金融產品盈利者效果極弱,不勞而獲者效果極弱。反之,償還宿債,不欠新債者,效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單個個體生命的最大意義是什麽?
===================
鴻蒙飄淩:既然諸佛是同一法身,我和諸佛也是同一法身?既然同一法身,我和諸佛以及諸有情的區別是什麽?僅僅是因緣不同嗎?單個個體的生命意義又是什麽?希望不吝賜教?吉祥果:1、是的,你和諸佛也是同一法身,不然何以說“生佛一如”?2、你和諸佛的區別是,佛證悟了同一法身,而且證悟法身即空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81]
[82]
[83]
[84]
[8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