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無常品第一

(2021-04-22 14:43:50) 下一個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盡當下生世間。在陶作家受驢胞胎。何謂五德。一者身上光滅。二者頭上華萎。三者不樂本坐。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塵土著身。以此五事自知福盡甚大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於是奔馳往到佛所。時佛在耆闍崛山石室中。坐禪入普濟三昧。天帝見佛稽首作禮伏地。至心三自歸命佛法聖眾。未起之間其命忽出。便至陶家驢母腹中作子。時驢自解走瓦壞間破壞壞器。其主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五德還備複為天帝。佛三昧覺讚言。善哉天帝。能於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已畢不更勤苦。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所行非常  謂興衰法  夫生輒死
  此滅為樂  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壞  人命亦然

  帝釋聞偈知無常之要。達罪福之變。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歡喜奉受得須陀洹道。

  昔佛在舍衛國精舍中。為諸天人龍鬼說法。時國王波斯匿大夫人。年過九十卒得重病。毉藥望差遂便喪亡。王及國臣如法葬送。遷神墳墓。葬送畢訖還過佛所。脫服跣襪前禮佛足。佛命令坐而問之曰。王所從來衣粗形異何所施為也。王稽首曰。國大夫人年過九十間得重病。奄便喪亡。遣送靈柩遷葬墳墓。今始來還過覲聖尊。佛告王曰。自古至今大畏有四。生則老枯病無光澤。死則神去親屬別離。是謂為四。不與人期萬物無常難得久居。一日過去人命亦然。如五河流晝夜無息。人命駛疾亦複如是。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如河駛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還

  佛告大王世皆有是。無長存者皆當歸死無有脫者。往昔國王諸佛真人五通仙士。亦皆過去無能住者。空為悲感以殞軀形。夫為孝子哀湣亡者為福為德。以歸流之福祐往追如餉遠人。佛說是時。王及群臣莫不歡喜忘憂除患。諸來一切皆得道跡。

  昔佛在羅閱隻竹園中。與諸弟子入城受請說法畢訖。晡時出城道逢一人驅大群牛放還入城。肥飽跳騰轉相抵觸。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猶然
  亦養命去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貯聚財產  無不衰喪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壽之消盡  如[榮-木+巾][雨/井]水

  佛到竹林洗足卻坐。阿難即前稽首問言世尊。向者道中說此三偈。不審其義願蒙開化。佛告阿難。汝見有人驅放群牛不。唯然見之。佛告阿難。此屠家群牛。本有千頭。屠兒日日遣人出城。求好水草養令肥長。擇取肥者日牽殺之。殺之死者過半而餘者不覺。方相抵粗跳騰鳴吼。傷其無智故說偈耳。佛語阿難。何但此牛。世人亦爾。計於吾我不知非常。饕餮五欲養育其身。快心極意更相殘賊。無常宿對卒至無期。曚曚不覺何異於此也。時坐中有貪養比丘二百人。聞法自勵逮六神通得阿羅漢。眾坐悲喜為佛作禮。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諸弟子說法。時有梵誌女。年十四五。端正聰辯。父甚憐愛。卒得重病即便喪亡。田有熟麥為野火所燒。梵誌得此憂惱愁憒失意恍惚。譬如狂人不能自解。傳聞人說佛為大聖天人之師。演說經道忘憂除患。於是梵誌往到佛所。作禮長跪白佛言。素少子息。唯有一女。愛以忘憂。卒得重病舍我喪亡。天性悼湣。情不自勝。唯願世尊垂神開化釋我憂結。佛告梵誌世有四事。不可得久。何謂為四。一者有常必無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健必當死。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常者皆盡  高者必墮  合會有離
  生者有死

  梵誌聞偈心即開解。願作比丘。須發自墮即成比丘。重惟非常得羅漢道。

  昔佛在羅閱隻耆闍崛山中。時城內有淫女人。名曰蓮華。姿容端正國中無雙。大臣子弟莫不尋敬。爾時蓮華善心自生。欲棄世事作比丘尼。即詣山中就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蓮華飲水澡手。自見麵像容色紅輝頭發紺青。形貌方正挺特無比。心自悔曰。人生於世形體如此。雲何自棄行作沙門。且當順時快我私情。念已便還。佛知蓮華應當化度。化作一婦人端正絕世。複勝蓮華數千萬倍尋路逆來。蓮華見之心甚愛敬。即問化人從何所來。夫主兒子父兄中外皆在何許。雲何獨行而無將從。化人答言從城中來欲還歸家。雖不相識寧可共還。到泉水上坐息共語不。蓮華言善。二人相將還到水上。陳意委曲。化人睡來枕蓮華膝眠。須臾之頃忽然命絕。膖脹臭爛腹潰蟲出。齒落發墮肢體解散。蓮華見之心大驚怖。雲何好人忽便無常。此人尚爾我豈久存。故當詣佛精進學道。即至佛所五體投地。作禮已訖具以所見向佛說之。佛告蓮華。人有四事不可恃怙。何謂為四。一者少壯會當歸老。二者強健會當歸死。三者六親聚歡娛樂會當別離。四者財寶積聚要當分散。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老則色衰  所病自壞  形敗腐朽
  命終其然  是身何用  洹漏臭處
  為病所困  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
  非法是增  不見聞變  壽命無常
  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為死所迫
  無親可怙

  蓮華聞法欣然解釋。觀身如化命不久停。唯有道德泥洹永安。即前白佛願為比丘尼。佛言善哉頭發自墮。即成比丘尼。思惟止觀即得羅漢。諸在坐者聞佛所說莫不歡喜。

  昔佛在王舍城竹園中說法。時有梵誌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卻後七日皆當命盡。自共議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捫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寧當不能避此死。對一人言。吾入大海上不出現。下不至底正處其中。無常殺鬼安知我處一人言。吾入須彌山中。還合其表令無際現。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吾當輕舉隱虛空中。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吾當藏入大市之中。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也。四人議訖相將辭王。吾等壽算餘有七日。今欲逃命冀當得脫還。乃覲省唯願進德。於是別去。各到所在七日期滿。各以命終猶果熟落。市監白王有一梵誌卒死市中。王乃悟曰。四人避對。一人已死其餘三人豈得獨免。王即嚴駕往至佛所。作禮卻坐王白佛言。近有梵誌兄弟四人。各獲五通自知命盡皆共避之。不審今者皆能得脫不。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離。何謂為四。一者在中陰中。不得不受生。二者已生不得不受老。三者已老不得不受病。四者已病不得不受死。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之不受死
  是務是吾作  當作令致是
  人為此躁擾  履踐老死憂
  知此能自靜  如是見生盡
  比丘厭魔兵  從生死得度

  王聞佛言歎曰。善哉誠如尊教。四人避對一人已死。祿命有分餘複然矣。群臣從官莫不信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