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9-07-30 11:24:05)
不是是時間,就一定構成曆史。唐以前,是曆史。以後,是時間。人,亦然。自己就在體會著活著和不活著一樣樣的命。離開大陸,才曉得,人文期刊,大陸有不可能再有第一的第一多。同時,也知道,那兒沒什麽提得起的人文。瞎想,壞腦筋。腦筋壞了,隻能瞎想。"汲取文革的教訓",是瞎想。荒謬,丟了。不忍,耍耍逗樂。板著臉,《紅太陽怎樣升起的》地論,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30 06:46:55)
近代,即白話文以來,三本書,《陳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論述稿》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費正清的《中國近代史論》(書名記不確切),覺得找到了點。曆史會白過。譬如49後數代,不過在證明張在愛玲說的"生命的最大的意義,就是沒有意義"。狗爬的字,胡扯的文,還不如不想的想,給出國門幾十年了,站坐睡走比不上逃難的敘利亞難民。不少人都說了,幾千年裏,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30 05:22:22)
看Queen樂隊的音樂會。 去"會"。三四萬人的大會。都百十塊起價的票。門口黃牛四百一張買進。可見,多願意"會"! 叫到煞,喊到嘶,口哨橫飛,巴掌不需要藉由的乍得暴雨狂掃,過後仍春雨滴答得沒完;前排後座的,一直站著扭。其時,舞台尚未拉開。就覺著,座中不是來看的,是來演的。 煙漫得一館氤氳兮兮,五彩的光在裏麵竄。掠不及其快;萬般組合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9 06:01:25)
畫,畫得是什麽?常路過的幾個雕塑,啥意思?幾乎到處都是。不可能不去想想。大多是,想不通,有時還想不動問一個致力於現代藝術的。"它們也沒想讓人懂。"答我。我看他的畫室,好幾次。他就一次問過我,對著一幅:"畫得怎樣?"答:"後麵的像很多女人的身影。""也可以這麼看。"一到藝術館的現代部分就懵。步子移得也快。旁顧,和我一樣。古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8 14:59:22)
熟的,又知道有寫好漢語文章意思的,碰上又扯到了,就會說"當讀《左傳》"。中國話,怎樣說得好聽,讀過《世說新語》,覺得找到了範本。長在大陸的49後,卻把個話說得像個話的,就周迅吧。 49後的,落筆不江湖體,出口不廣播腔,行文不延安白話的,幾乎不可能。今天見到徐靜蕾的字畫帖,算多了一例吧。 看還沒看準,就下筆了;尚未橫平豎直,就裱上牆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9-07-26 13:30:08)
涼了,OK。不冷不熱,OK。今天吃到燙的,直說好,很喜歡。評:好說話。好處。養得這般兒女,對社會很貢獻。 年輕時該有的一樣不缺。懂事了,還不謀算;禮節在看裏話裏聽裏,在站中步中,卻又不老一套,時不時地漏點撒點;肩,寬,還不厚;少年的捷過渡到了矯健,回首說再見時留下的朝氣,比最新款的男式香水清爽相近,意味則長了去。 外甥,剛有餘於30。周三通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4 13:21:32)
一日有記退休,把生退了,就剩下個活。很少問也很少有問"讀什麽?""做什麽"了。久沒聯絡的,聽聞,"哦,還活著。""家祭勿忘告乃翁"是使陸遊一直活到最後一刻的養生丸。"開心就好",不老才怪。苟活,活之外尚有苟;活著,就活著。生活,苟活,活不下去間,餘華添了一階級:活著。它幾乎是死。香港,租客裏的老碼頭。大陸,才做了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3 13:28:47)
啟功字 學藝術多年的熟人說啟功字:見到這字,你就知道清的運道不完才怪。 見啟功的字,就想到在北京街角公園裏見到的溜鳥,閑極無聊的弄聲辨鳴。 滿清那些主,最怕人說他們"沒文化"。見到過親王臨的字,不自卑到骨子裏的,是決臨不到那般像的程度。臨摹,是素常裏的習字。而親王們像在化妝,要做出一副"馬上行,下了馬也行"的樣。 啟功的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2 16:48:42)
一錢鍾書懟要求做他的研究生的外國學生:"就這水平的中文,怎麽收?"阿城住美國多年,不說英語。自釋:怕把京腔攪了。評:可當作他們的自畫相讀。還沒見過有說他們比這說得多說得好的。二中國體壇競賽的金牌,是別樣的中國式GDP。三沒起跑時,就贏了。起跑後,輸得不歇。斯為人生。今早,再和"才十七個月"的擊掌,更信了。四邊聽,邊打哈欠。是你使困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7-21 09:39:17)
好話記存 "坐吃,等死。"評:不遜《春秋》之弑。 "父母一樂,就有了我。"批評:不輸《左傳》的"肉食者鄙。" "腿兒"。評:比"劉邦我"幹淨。 "自個兒"。評:比"獨立"多了一字,多出的"自己"確是獨立裏少著的。 有悟 A一歲,知天命;三四歲,耳順;上小學,不惑;中學了,而立。再後,泛渾,以致混蛋。 B"[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56]
[157]
[158]
[159]
[1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