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3-02 07:36:49)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鐸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腔內有舌可搖擊發聲。銅舌者為金鐸,木舌者即為木鐸。“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 每次社會大變遷之時都會有人呼號“天下無道!”春秋戰國之時如此,新文化運動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01 06:35:55)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業餘愛好者跟專業大師談音樂,也隻能說說大概感覺,細說就要露怯了。 樂由心發,反動於心。婉轉相思之時就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回腸蕩氣之時就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儒家以正自居,言必仁義,樂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8 06:02:29)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孔子在仕途上可謂是個失敗者,挑了管仲的毛病,其實是表達心裏對功成名就的管仲不服氣:“我要是有機會,會比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7 05:55:33)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揚善隱惡,不思教訓。孔子之大錯也! 前有齊桓晉文之霸弱,後有文景之治——王莽篡權、貞觀之治——安史之亂、康乾盛世——垂簾聽政之興衰。幸運的我們生在盛世,而曆史又一次重演,百年之後的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6 05:59:35)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雄鳥且歌且舞,用美麗的羽毛、優美的歌喉、漂亮的舞姿吸引異性的注意力,博得她的歡心。其浪漫與真誠,我看超過人類,隻不過我們把動物的愛不叫愛情,叫發情。“情”一也,非人類獨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子編詩,把關雎放在第一,或許是他曾暗戀過哪位美麗的姑娘,多少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5 05:10:53)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聽上去合情合理再好不過了,然而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如果承認這一點,那麽再反過來看孔子之言,“君使臣以禮”與“臣事君以忠”並無必然因果關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諸侯對他不忠,符合孔子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4 06:01:3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你們都不懂,我這才是按禮行事。自我辯解+標榜之言,說明孔子已深感自己的不合時宜。 社會劇變之時,一部分人選擇向後看——保守派,孔子孟子;一部分人選擇向前看——改革者,商鞅、荀子、韓非。還有一部分人選擇旁觀——莊子。 孔孟眼光向後,講曆史經驗,力圖回歸曾有的輝煌,如同一心想要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3 07:16:39)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貢“愛羊”當然是出於“仁”心,而孔子沒有表揚他,因為孔子重禮,看問題想事情,總是把“禮”放在第一位考慮。當然羊小祭大,不能因小失大,這也是一個原因。 孔子的思想以“禮”為核心,“仁”是“禮”的內在原因,“義”是外在原因。 孟子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2 06:48:46)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始於狩獵,主殺。孔子心中的“射”是“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他的理想與實際相差太遠了,遇上現實情況便束手無策。春秋戰國時不按“古之道”行事的多了,如吳起殺妻求將,按儒家的道德標準,這樣的人應該唾棄。“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孔子氣得夠嗆,但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1 06:31:48)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過時舊禮也!以頑固堅持舊禮出名的近代大儒辜鴻銘先生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此言是也。 辜先生有先進的思想亦保守思想,很容易說清楚,而孔子就不一樣了。 大家可以笑辜鴻銘,卻不能批孔子,批孔子就等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41]
[42]
[43]
[44]
[4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