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4-21 06:14:27)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史記》記伯夷叔齊三事,1.讓位;2.勸武王,“以臣弑君可謂仁乎?”3.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放著王位不繼承,你推我讓,哥倆都不當,“國人立其中子”,結果弄得國破家亡,雙雙惡死首陽山。子貢為此問孔子,他們後悔不?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兩位“怨是用希”個人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20 05:42:00)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孟軻是也,嘴上無敵,自以為是。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9 06:40:10)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朱子解說,“文公有道,而武子無事可見,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無道,至於失國,而武子周旋其閑,盡心竭力,不避艱險。凡其所處,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濟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朱熹如此解釋,一下把武子、孔子都抬得很高。真可謂,智者見智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8 06:22:02)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讚同孔子!遇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不是什麽好事,懸而不決是最難受的。 日三省吾身,如曾子,思之“過猶不及”也。想得過多,關鍵時候縮手縮腳,往往坐失機會。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7 06:41:12)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6 07:29:40)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孔子重德和禮,在他眼裏,故臧文仲雖然能幹,但不如柳下惠賢。這就好比諸葛亮與魯肅二選一,按孔子的標準,選魯肅不選諸葛亮。後儒緊跟孔孟,他們看不起商鞅、曹操,吹捧孟子、文天祥;蔑事功,崇道德,過分誇大仁、孝,此儒家思想之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5 05:34:42)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從晏嬰和孔子這兩個人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看出能人與哲人的區別。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日又複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哲人說大原則,如何實行,還得靠晏嬰這樣的能人。 為政,孔子墮三桓城牆不成,晏嬰二桃殺三士。可見知之,未必能行之。 孔孟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4 06:36:55)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有這樣的君子治國,鄭並沒有富強起來,更沒有像孔子所想象的那樣,百姓從四方八方來投奔。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孔子對管仲的評價也不低,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3 07:17:06)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文子,名圉,衛國大夫,死後諡號“文”。據此人的生平功過,子貢認為他不配“文”,故有此問。孔子依禮,自然不肯說衛國國君給孔圉的諡號訂高了,就找轍說,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謙虛是夠了,但人品、行為如何?孔子就不說了。 這裏我們可以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2 06:12:32)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所聞未必知,聞知未必行,多聞慎行是為正道。 “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愚也。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6]
[37]
[38]
[39]
[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