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6-27 05:10:01)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國人立孔子為聖,亦如西人立耶穌為主,然聖與主根本不同在於,聖,誨人於生前;主救人於死後。救人於死後,無證,說12門徒到底上了天堂也行,說他們跟普通人一樣化成了塵土也行,皆死無對證;誨人於生前,有證,弟子3000,賢人72,無一出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6 07:19:26)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文,有實可見;而君子是一種具有理想人格的理想人,傳說有之——如堯舜禹,實際未之有也,跟我們今天說包公差不多,鐵麵無私已經被理想化了。理想的君子未之有也;思想的“仁者無敵”亦不可得也。 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想行,做不來,想與做不同也。王陽明“致良知&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5 05:58:15)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朱熹注曰:“此見聖人氣象從容,誠意懇至,而其謙遜審密,不掩人善又如此。蓋一事之微,而眾善之集,有不可勝既者焉,讀者宜詳味之。”已知“一事之微”,還是要說些“聖人氣象”之類的大道理,實為心中成見在先。 歌本心之所發,情之所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摯;“風蕭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4 05:27:37)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知孔子知禮重禮,故意挖坑兒陷孔子;孔子心知肚明,說君的壞話不是好事,所以來了一個難得糊塗,犧牲虛名,保全自身。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3 08:11:42)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想,當然可以,想與做是兩碼事。一旦付諸行動,就會從周圍有所反饋。做好事,有人誇(不一定為了得到誇獎而做好事),就會越做越起勁;做好人,吃了啞巴虧,就不甘心;做了小壞事,沒人管,得了便宜,就接著做。人年輕的時候,都有逆反心理,這是人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此時有棒打的,有縱容的,皆反饋也。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2 05:47:57)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所謂“大人不記小人過”,這裏邊既含優越感也含虛榮心。虛榮之心人皆有之,而且我看,虛榮心比“四端”更近心之端,因為善惡之心中的善惡標準與是非之心中的是非之標準,都是後天人定,然後灌輸到大腦中去的。豈能稱之為“端&r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1 06:57:23)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出頭,不落後,路走中庸,位居中上,儒家教育出來的中產階級之“知”也。長期教育形成守舊文化,當“真知”次也,舊勢力群起衛道,如嚴複譯《天演論》,士紳者流對其切齒痛恨。新文化運動就是對舊勢力的反抗。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20 05:34:24)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釣魚可謂一種愛好,更有太公釣魚之典,撒網、截流則漁夫矣,孔子豈能為之。君子“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這才是孔子心目中的射道。夫子以知禮成名,喜歡端架子,秀君子範。掉價的事就幹過一回(記入論語的)即子見南子,回來被子路當麵詰問,弄得好沒麵子。 後儒解經,“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9 06:24:33)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世上根本沒有聖人存在。以孔子為例,撇看後儒吹頌,單看《論語》,孔子喜怒哀樂亦如常人,唯知識見解超過當時之人。如,“是可忍熟不可忍!”嘴上怒極,卻無行動,還是忍了;“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6-18 06:46:23)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人做好人,教好人做君子,教君子做仁者。萬世師表當之無愧! 孟子把孔子的思想發展為,當好人、做君子,成仁者,成了仁者便可無敵。後儒基本上都是按孟子的思路說事。但“仁者無敵”其實沒有任何可信的證據,而“小人得誌”倒是常有的事。儒家脫離實際的問題就在於此。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