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12-04 07:29:1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此三道,是孔子推想的理想之君子境界,現實中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子貢說,“夫子自道也。”這是子貢乖巧之處,其中既有對孔子的尊重,又有你能做到我不能之意。子貢使齊,足見其才;守孝六年,足見他對孔子之情;然出道就經商而不從政,可見他對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03 06:45:34)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自知,“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言過而無行可能會讓人恥笑,故總結出這麽一句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亦屬此類,但他不自知,因其“魯”也。 孟子“舍我其誰也!”其言也狂,其心也妄。 孟軻言政亦如趙括言兵。趙奢論其子:“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02 05:27:12)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用“謀”,指細,大政方針還是可以想的。如,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曾子用“思”,看似沿著孔子的思路更進一步,實則不伸反縮,上進之心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2-01 06:24:20)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辭謙,讚在其中矣。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1-30 05:32:39)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其然,豈其然乎? 為己為人,看似初心不同,實則一也。欲得之於己而知於人也。就連老、莊那樣超然物外之人物,亦不能免俗,還是留下了《老子》《莊子》。犬儒鼻祖第歐根尼,整天在大木桶裏悠哉遊哉曬太陽,把亞曆山大也不當回事。其真“為己”乎?真超然,木桶就不會放在廣場上,應該像密宗佛教修行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1-29 06:16:59)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先說朱熹注:“君子循天理,故日進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日究乎汙下。” 天理是什麽?仁義乎?人欲又是指那些?食色乎?“子曰,食色性也。”食色即是天性,豈能不屬天理?所以我認為,“存天理,滅人欲。”本身是一自相矛盾的觀點。理學家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受了佛教哲學——去幻存真&m[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1-28 05:28:25)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有時候我們知道什麽是對的,也知道該怎麽做,隻是自己不做,或不敢或頭腦靈活趨利避害,總之自己不做而讓別人去做。季氏八佾舞於庭,孔子大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但不去製止。 聖人也是人,而趨利避害、好為人師皆是人的本性。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1-27 06:24:18)
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這就好比,街上見幾個地痞打人,一個童真的孩子告訴他爸,爸爸,爸爸,你看,他們欺負人,我們上去那人打流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1-26 06:06:49)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泛言之,這是真理。 既然是真理,用在孔子身上也成立。“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即屬言之不怍;墮三都不成,即為之也難。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豈止不怍,幾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11-25 17:21:10)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儒家思想是一種理想化理論,長遠看是對的,短時期看則不一定對,甚至是錯的。好比股市中的長期走勢與短期走勢可能相反一樣,本周雖大幅下跌,但全年還是看漲。 孔子回答季康子的質問,實際上是在找理由。晉重用六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