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8-09-12 07:35:27)
(125)
張又普:三年困難1959年至1961年三年期間,中國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史稱為三年困難時期。為什麽會有這悲催的三年?有三種觀點。一是認為,1958年毛澤東發動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麵紅旗運動,不懂經濟還瞎胡鬧,人為地製造了一場大災難,使全國餓死了大約三千萬人。這不是天災,而是一場人禍,是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災難,毛澤東必須為這場災難承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9-08 08:17:30)
(124)
張又普:兵不厭詐雙方交戰時都希望敵方失敗己方獲勝,大家鬥智鬥勇,都想使盡36計,誘使敵方犯錯誤,心理戰就是其中之一。眾所周知,愛生氣的人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生氣時做的決定通常都是錯誤的,說句難聽話,生氣和愚蠢是同義詞,因此,誘使敵方將領生氣,就是一項重要的心理戰戰術。三國時期諸葛亮攻打司馬懿,司馬懿守在城池裏拒不出戰,拖時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23)
張又普:關於中美撞機的討論最近連續發表了幾篇關於2001年中美撞機的文章,迎來了眾多的反響,非常高興拋磚引玉的成功,謝謝大家。看官們提出了一些問題:(1)B老是在A家門口之外公共之地轉過來轉過去,並不斷向A家裏窺視,A會怎麽做?
回答:家門口之外的公共之地,任何人都有權利自由走動,A無權阻止,這是中國國家法律確保的中國基本人權之一,B的行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8-09-01 08:52:00)
(122)
張又普:中美撞機(3/3)2001年4月1日發生了一場不幸的中美撞機事故,事故發生後的當天,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對這次事件的報道基本一樣:美軍EP-3E偵察機在距離中國海南島外海100公裏遠的地方對中國進行電子偵察,引起中方憤慨,派出兩架殲八戰鬥機前往攔截,一架殲八試圖從美機正前方近距離掠過,以示警告,然不幸兩機相撞。然而第二天,卻見國內所有媒體一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8-08-29 08:11:04)
(121)
張又普:中美撞機(2/3)2001年4月1日,美軍EP-3E偵察機在距離中國海南島外海100公裏遠的地方對中國進行電子偵察,引起中方憤慨,遂派出兩架殲八戰鬥機前往攔截,雙方不幸發生撞機事故,世界輿論大嘩。這是一場意外突發的交通事故,雙方都很痛心。本文想討論一下,通過這個事件,暴露出了中國空軍的哪些缺點和不足。知道自己的弱點,才能有利於今後不斷地改進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8-08-25 10:23:06)
(120)
張又普:中美撞機(1/3)2001年4月1日,美軍EP-3E偵察機在距離中國海南島外海100公裏遠的地方對中國進行電子偵察,引起中方憤慨,遂派出兩架殲八戰鬥機前往攔截。由於美機沒有進入中國領空,不能擊落,殲八就想在美機前方極近的地方掠過,以示警告。然而技術上掌握得不太好,與美機在空中相撞,殲八迅速墜落,飛行員王偉跳傘逃生,墮入海中。美機受重傷,在沒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8-08-22 08:50:10)
(119)
張又普:人工智能(2/2)從1946年開始,計算機科學迅猛發展,其速度簡直可以用指數般的爆發來形容,以至於大家對未來的發展速度均報以極大的樂觀。到1970年代時,人工智能已經有了長足進步,計算機下國際象棋已經到達了世界一流水平。在這一派大好形勢下,大家對人工智能的複雜性和困難性普遍認識不足,都覺得聚日本全國之力苦幹十年,應該差不多可以造出一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08-17 21:13:16)
(118)
張又普:人工智能(1/2)1982年10月6日我到達日本,開始接受日本的計算機科學教育。那時我才聽說,日本政府從1980年開始,投資數十億美元,開創了一個名為西格瑪的國家研究工程,計劃花費十年的時間,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再具體一點,就是要研製人工智能計算機。在那個時代,沒有Windows,沒有Internet,我上大學期間用的計算機都是用穿孔紙帶,在當時的日本,差一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8-15 10:02:24)
(117)
張又普:我和Zh同學的口角 1982年3月到9月,我在大連外語學院參加了為期半年的出國留學人員培訓班,學習日語、英語和出國常識,並辦理所有出國手續。在那段時間裏,我和Zh同學同班。雖然互為友好的同學,但由於我的不諳世事,我們兩人之間曾經發生過一件小小的口角。 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而爆發了一場局部戰爭。以美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8-08-11 09:18:13)
(116)
張又普:海外華人Zh同學(2/2)第二章:二十一世紀博士畢業回國後,Zh同學頭上充滿了光環,《人民日報》海外版連連發表他的閃光語言,教育部把他評為模範共產黨員,優秀留學生代表,並把他分到北京某大學任教授,指導博士學生。京都大學是日本水平最高的大學,至今(本文初稿於2014年10月)已有7人榮獲諾貝爾獎金。1988年3月的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學位,在那個時代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