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04)
(118)
張又普:人工智能(1/2)
1982年10月6日我到達日本,開始接受日本的計算機科學教育。那時我才聽說,日本政府從1980年開始,投資數十億美元,開創了一個名為西格瑪的國家研究工程,計劃花費十年的時間,研製第五代計算機,再具體一點,就是要研製人工智能計算機。在那個時代,沒有Windows,沒有Internet,我上大學期間用的計算機都是用穿孔紙帶,在當時的日本,差一點的計算機使用穿孔紙卡,好一點的則使用鍵盤熒光屏的終端設備,同一台大型計算機的不同終端之間可以敲鍵通信。當時西格瑪工程的研究目標是,把兩台終端放在兩間房子裏,互相敲鍵通信,一定時間之後,無法判斷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這項工程是當時日本最大的計算機工程,號稱世界最前沿。初到日本的我非常想往能加入這項工程,遺憾的是,我的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都不是搞人工智能的,與西格瑪工程沒有任何關係。
我這個人是個書呆子,讀博期間每日苦讀,埋頭寫論文,從不與人交往,除了指導教授之外,其他人大都不認識。1988年3月我博士畢業,來到橫濱的一家計算機公司,這才有機會接觸了一些公司界的計算機高手。
1989年夏天,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認識了一位名叫野木的教授,並與他長聊了兩個小時,給我留下了終生不忘的印象。野木教授是西格瑪工程的十位主持人之一,70年代末期,是他們幾個人商量好了之後聯名向文部省申請巨額研究經費,開創了西格瑪國家研究工程。到1989年,該工程接近尾聲,已經快要結束了。我們¸¤人在一起聊天,當然要大談西格瑪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話題。然而使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作為項目的主持人之一,他竟然說西格瑪工程是一項愚蠢的工程,不會成功。下麵是他說的話的概要,不過由於文章太長,隻能“且聽下回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