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十九大的發展目標讓美國擔心。但也顯露了中國的破綻,給了美國機會。 中國的破綻是守株待兔:以為過去的發展主要歸因於開放,以為開放必然導致發展,因此要擴大開放。對發展的內在因素的作用估計不足,對開放的風險估計不足。 美國的機會:不是硬碰硬地去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規劃(說實話美國這樣做很無恥)。而是大量放水,放開讓資本流入中國,量要大,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在想什麽,做什麽,其實隻要看看政經熱點就可以明白。 正麵的基本是上市成功,身價暴漲,融資成功。。。 負麵的基本是市值每日蒸發,排名下跌,投資失敗。。。 說到底就是兩個字:搞錢。 個人如此,公司如此,地方政府如此,國家居(當)然也如此。 所謂“開得更大”,本質上跟個人貸款買房小公司拉風投大公司搞上市有什麽區別? 俺看不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地方財政負債與企業負債據說已經達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沒有大規模外資已經難以為繼了? 不然很難理解為什麽命脈都要獻出來共享。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背景:你有錢有技術我沒有。你的模式是我的理想。 基於此,中國思路有兩個方麵: 一是我有資源勞動力,你出錢我出力,合作開發利用中國的資源好唄。 二是我賺到錢以後要走你的路。 前者的誘惑太大了,從改開到WTO,資本一直抵擋不了中國的誘惑。沒看到後者的威脅。 現在中國攢的錢多了,走美國之路的意圖暴露了。美國擔心了。 其實美國真沒有必要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現在貿易戰其實還在口頭過招階段。一個說“我用雙風灌耳”,一個說“我用黑虎掏心”;一個說我再加“海底撈月”,一個說那我就加“腋下偷桃”。。。雙方都橫眉立目,唾沫橫飛。看客們則興致盎然,浮想聯翩。 其實,這很有可能隻是國家意識之間的一個小碰撞。如果看穿“中國發展”對中國和美國的資本精英分別意味著什麽,國家意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首先,市場的規則是:在市場中的東西,都可以標價,買賣。 其次,市場中的技術,本質上是商品。 技術擁有者不願意轉讓他們的技術,因為壟斷技術就是壟斷利潤。 然而, 技術在發展,技術的發展,決定舊技術麵臨淘汰。 多家企業擁有兩樣或類似的技術,存在競爭。 同時,技術是產品生產的一環,決定是商品的價值和銷量,是商品的一個要素。 這三個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的強大就是基於科技動力。科技是現代生活的象征與保障,如果向往舒適的現代生活,美國就是最有價值品牌。持有美元就意味著買了這個國家的股票,買了未來的期貨,意味著搭上了財富增長的順風車。 但是現實卻有點複雜,一是美國資本有點兒不走正路。二是另一個龐大的經濟動力源出現了。 先看美國怎麽不走正路。走正路的意思就是要正要穩。以美國的科技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向未來壓注。股票是壓公司未來的發展。期貨是壓產品價格未來的變化。國債是壓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未來。信用卡貸款等等是壓借貸者的未來。這些行為能存在是基於一個假設:現有的一切會注定成長。而成長的前提是有動力。動力可能是科技,可能是資源,可能是低成本,可能是高潛力,可能是對金融魔力的樂觀。無論是哪一種,成長的速度都不能低於預期的速度。如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的製造外遷問題,就業機會減少問題,貿易逆差問題與中國的產業畸形問題,消費不足問題乃至房價超高問題都是一個根源:中美資本合力在賺兩國的便宜。美國的是實力資本,中國的是官僚買辦資本。 表現就是:東西生產出來了,賣出去了,結果卻是美國的普通勞動者受損,中國的普通勞動者也沒有受益。美國百姓因為美元的關係還能活得舒服一點兒,而中國百姓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蘇聯是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的變化太猛,讓人覺得震撼。 從生產關係的角度看,中國的變化早就完成了。裏根再世,也沒有什麽可改的了。 現在的爭,是兩種不同的資本主義管理模式之爭。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76]
[177]
[178]
[179]
[18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