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t

聽一段文字,
聽一首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陳泥鰍》文:汪曾祺誦:清印
鄰近幾個縣的人都說我們縣的人是黑屁股。氣得我的一個姓孫的同學,有一次當著很多人褪下了褲子讓人看:“你們看!黑嗎?”我們當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種救生船。這種船專在大風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為船尾塗成黑色,所以叫作黑屁股。說的是船,不是人。
陳泥鰍就是這種救生船上的一個水手。
他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吳大和尚和七拳半》文:汪曾祺誦:清印
我的家鄉有“吃晚茶”的習慣。下午四五點鍾,要吃一點點心,一碗麵,或兩個燒餅或“油端子”。一九八一年,我回到闊別四十餘年的家鄉,家鄉人還保持著這個習慣。一天下午,“晚茶”是燒餅。我問:“這燒餅就是巷口那家的?”我的外甥女說:“是七拳半做的。”“七拳半”當然是個外號,形容這人很矮,隻有七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當歲月途經過往》文:聆聽心語誦:曉峰
若思念太長,我們是不是該把心事放一放,將久違的心情,在周而複始的日子裏沐浴陽光。那些紅袖添香,蝶柔霓裳,依舊馨香於光陰的路上,緩緩生長。那些紅燭剪影,花燈染香,仿佛還在追憶著風清雲淡中,醉心的過往。
每一次季節輪回中,那些若隱若現的思念,那些桃花半盞的清歡,那些煙火琉璃的往事,仿佛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4-28 15:10:58)


《藥》文:魯迅誦:姚錫娟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隻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麽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裏,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麽?”是一個老女人的聲音。裏邊的小屋子裏,也發出一陣咳嗽。
“唔。”老栓一麵聽,一麵應,一麵扣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深刻相逢淡然別離》文:嬋若兮誦:江小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已不記得何時於一個秋意闌珊的午後,邂逅這首《送別》,此後,我便再也無法忘記。這首曲,散發著一股流年的暗香,歲月的味道,深沉而又清淡地詮釋著塵世間種種離愁別緒,哀而不傷。又似一位麵目滄桑,曆經風霜的孤獨老人,安然地站在足跡斑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加繆”舅舅》文:敖玉琴誦:麥恬
我舅舅長得有點像加繆。如果舅舅還活著,在那天我表妹的婚禮上,他一定是一邊忙碌,一邊和半老徐娘們打情罵俏的那個人。
我覺得,加繆的好看在於:頭發少,鼻子高,嘴裏從來以各種角度咬著一支煙。這三點都被生長在長江三峽一個小鄉鎮下的一個小村莊裏的村民,我的舅舅所奇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老人與海(片斷)》文:(美)歐內斯特·海明威誦:陳紅
那老人再一次扛起他的槳,朝海邊走去。
已經八十五天了,一條魚也沒有打到。
“我好像已經老了,開始背運了,可我的胳膊倒還是有著勁的。”
他慢慢地升起那張補過的舊帆,那帆看上去就像一麵永不失敗的旗幟。
“太陽升起來了,耀眼的陽光已經把我的眼睛刺痛了一輩子。我感到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23-04-14 07:09:34)


《寫字》文:梁實秋誦:陶然
在從前,寫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體係當中占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描紅模子的橫平豎直,到寫墨卷的黑、大、圓、光,中間不知有多大艱苦。
記得小時候寫字,老師冷不防的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這證明你執筆不堅,是要受懲罰的。這樣的惡作劇還不夠,有的在筆管上套大銅錢,一個,兩個,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讀書,是一陣春雨喚醒一朵花》文:李娟誦:GoOn
在雲南的麗江古城遇見一塊石碑,上麵寫著:天雨流芳。這是納西族的語言,翻譯成漢語就是:去讀書吧。多美!
是的,上蒼托先生轉交給學生一把鑰匙,一把打開書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鑰匙:讀書。讀書,一件事,貫穿一個人的一生,也成就一個人的一生。
在如今的電子媒介時代,人對紙質書籍的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讀中文係的人(節選)》文:林文月誦:Bobo
三月底和四月初的兩個星期五晚上,我曾應邀到清華大學講演兩次。這是在清大理學院院長沉君山教授的構想下推出的一係列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課程的一部分。我負責講“中國文學”部分。在每次三小時的兩回講演中,我第一回的題目是:“中國文學潮流概說”,籠統而摘要地介紹了三千年間我國曆代文學的演變動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