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23)
2020 (75)
2021 (101)
2022 (144)
2023 (104)
2024 (67)
2025 (4)
| ||
《寫字》 文:梁實秋 誦:陶然
在從前,寫字是一件大事,在“念背打”教育體係當中占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描紅模子的橫平豎直,到寫墨卷的黑、大、圓、光,中間不知有多大艱苦。 記得小時候寫字,老師冷不防的從你腦後把你的毛筆抽走,弄得你一手掌的墨,這證明你執筆不堅,是要受懲罰的。這樣的惡作劇還不夠,有的在筆管上套大銅錢,一個,兩個,乃至三四個,搖動筆管隻覺頭重腳輕,這原理是和國術家腿上綁沙袋差不多,一旦解開重負便會身輕似燕,極盡飛簷走壁之能事,如果練字的時候筆管上馱著好幾兩重的金屬,一旦握起不加附件的竹管,當然會龍飛蛇舞,得心應手了。 寫一寸徑的大字,也有人主張用懸腕法,甚至懸肘法,寫字如站樁,挺起腰板,咬緊牙關,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在這種姿態中寫出來的字,據說是能力透紙背。現代的人無需受這種折磨。“科學”(指“科舉之學”編者注)已經廢除了,隻會寫幾個“行”“閱”“如擬”“照辦”,便可為官。自來水筆代替了毛筆,橫行左行也可以應酬問世,寫字一道,漸漸的要變成“國粹”了。 當作一種藝術看,中國書法是很獨特的。因為字是藝術,所以什麽“永字八法”之類的說數,其效用也就和“新詩作法”“小說作法”相差不多,繩墨當然是可以教的,而巧妙各有不同,關鍵在於個人。 寫字最容易泄露一個人的個性,所謂“字如其人”大抵不誣。如果每個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概拘謹,如果伸胳臂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如排骨,字如墨豬,其人必近於“五百斤油”。所以鄭板橋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傾斜古怪,才和他那吃狗肉傲公卿的氣概相稱,顏魯公的字就應該是那樣的端莊凝重,才和他的臨難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間無絲毫勉強。 在“文字國”裏,需要寫字的地方特別多,擘窠大字至蠅頭小楷,都有用途。可惜的是,寫的人往往不能用其所長,且常用錯了地方。譬如,鑿石摹壁的大字,如果不能使山川生色,就不如給當鋪醬園子寫寫招牌,至不濟也可以給煤棧寫“南山高煤”。有些人的字不宜在壁上題詩,改寫春聯或“抬頭見喜”就合適得多。有的人寫字技術非常嫻熟,在茶壺蓋上寫“一片冰心”是可以勝任的,卻偏愛給人題跋字畫。中堂條幅對聯,其實是人人都可以寫的,不過懸掛的地點應該有個分別,有的宜於掛在書齋客堂,有的宜於掛在飯鋪理發館,求其環境配合,氣味相投,如是而已。 “善書者不擇筆”,此說未必盡然,禿筆寫鐵線篆,未嚐不可,臨趙孟頫《心經》就有困難。字寫得堅挺俊俏,所用大概是尖豪。有時候寫字的人除了工具之外還講究一點特殊的技巧,最妙者無過於某公之一筆虎,八尺的宣紙,布滿了一個虎字,氣勢磅礴,一氣嗬成,尤其是那一直豎,頂天立地的筆直一根杉木似的,煞是嚇人。據說,這是有特別辦法的,用馬弁一名,牽著紙端,在寫到那一豎的時候把筆頓好,喊一聲“拉”,馬弁牽著紙就往後扯,筆直的一豎自然完成。 寫字的人有癮,癮大了就非要替人寫字不可,看著人家的白扇麵,就覺得上麵缺點什麽,至少也應該有“精氣神”三個字。相傳有人愛寫字,尤其是愛寫扇子,後來腿壞,以至無扇可寫;人問其故,原來是大家見了他就跑,他追趕不上了。如果字真寫到好處,當然不需腿健,但寫字的人究竟是腿健者居多。 |
謝楊柳妙言。是的,如你所言,讀梁先生的文章,總有妙處橫生之處,讀了不禁一笑,有時也是羞愧的一笑。讀他的“男人”,說到男人懶,洗臉隻抹一下前麵,耳跟後麵肥得可以種菜。讀到此處當然是笑了,可笑過之後,一摸耳跟後麵,還真是肥得可以,趕快去到洗臉池,多抹點洗浴液,狠勁擦洗,洗過,再摸,光滑如鏡,不要說種菜,就連螞蟻爬上去都會掉下來。感謝梁先生,一語點醒邋遢人,解決了多年的衛生不徹底的隱患。~)
謝追憶同學留言。梁先生的語言風趣幽默,輕輕點到,自然渾成,聽過會心一笑,就覺春風拂麵,恬適,悅耳,賞心。
挺喜歡梁先生的文章,這裏貼的隻能是短的篇章了,佩服他深厚的文字功底,輕輕一筆帶過,韻味就在其中了。
我也讀過他倆的文章,溫言糯語,兒女情長,堪比一對兒青梅竹馬的少年甜心。
梁實秋初始拿出少年情郎等心上人的姿態到韓小姐家樓下等她。他後來跟著韓小姐改了很多,韓給他穿衣打扮,帶花領帶,韓小姐養貓,他幫忙給貓洗澡,我不懂他們為什麽給貓洗澡用麵粉,他自嘲自己成了個麵缸裏的老爺。後來他的文風也改了,不這麽學究氣。
梁與韓,是真愛。
韓菁清昵稱他 “秋秋”,真是知音。
文如其人,估計其在生活裏也好玩兒,要不怎麽人人喜歡他呢。
有時也寫上那麽兩行,都是在鍵盤上打拚音,可惜小學語文課沒用心,卷舌不卷舌的老是分不清,有時就連常用的詞語拚了兩三遍還是拎不清。
書法和畫畫一樣,是有其勢含其韻的,看那筆走龍蛇揮灑自如的瀟灑,免不了要搖頭晃腦一會兒了。可現在,隻要少些錯別字,就是老師保佑了~)
不過,所謂錯別字,隻在吾等平頭百姓,寫錯了字,那就是錯別了,大人物若是題錯了字,自有考古深挖的史學家們會上窮黃泉下落碧潭一直追到春秋戰國,終於發現某個古人用過那字了,於是,多深厚的古文知識啊,錯在爾等小民不識深淺,哪能及得大人物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