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06-26 19:50:13)
閱讀 ()評論 (0)

飛過雪山大洋,舷窗外明晃晃的日光,飛機極速向西,仿佛是為了延遲日落時刻,可降落前還是看到了日落。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在雲端看日落,想著不知日落何處?這時飛機開始加速降落,穿越迷霧般的雲層,瞬息間天地暗下來,奇幻得讓人聯想到Interstellar中那位老教授常常吟誦的一首詩。 Donotgogentleintothatgoodnight, Oldagesh[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5-31 17:58:20)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VamosRafa! 春天的第二十個瞬間,看著納豆還征戰在大滿貫的沙場上,還在執著於每一場巔峰對決,雖然納豆由當初的不羈少年到今天的樸實大叔的容顏轉變肉眼可見,但納豆粉們卻會恍惚間覺得時光從未流逝,我們仍然年輕 (後續)和小紫薇的半決賽打得難解難分,三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5-14 18:58:13)

點擊進油管全屏觀看效果更好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2-05-14 12:31:12)


十九世紀中葉歐洲的印象派畫家們還在為爭得一席之地焦頭爛額之際,米國收藏家們用真金白銀押寶,讓這一流派的發揚光大。難怪現在遍布米國大中小城市的ArtMuseumes裏隨處可見印象派作品大行其道,想來是印象派那種自由創新的表達暗合了年輕米國的精氣神。 Monet就是其中的受益者。1886年,Monet的畫商帶著他的畫作殺到米國舉辦了一次特展,莫奈就這樣從大洋彼岸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2-04-24 22:17:40)
閱讀 ()評論 (0)
(2022-04-21 19:13:26)
逛商場,順道去了趟西西弗書店。看到張愛玲的《對照記》,盡管以前看過,還是忍不住翻了翻。 不感興趣的人說《對照記》是一本“死人照相薄”,這種說法未免刻薄,透著不屑,也透著漫不經心的小惡意。它是張愛玲去世前一年,利用老照片的保存和闡釋,對生命中有所交集的故人最後的念想與回顧,也是對自己人生最後的回望和歸結,更是對喜歡她作品的讀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22-04-14 17:34:35)
朋友圈今天流轉了一篇《上海逝者》【404文庫】柿油|上海逝者-中國數字時代(chinadigitaltimes.net)的文章,作者是個有心人,將近期在網上曝光的所有上海的逝者羅列了出來,這些人,或因為疫情防控的政策,病情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去世,或因為疫情的影響,間接導致生活難以維持而自殺。我數了數,已經有13人,但我堅信,這不是全部,有人數了留言區,有姓名的70多人。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22-04-08 19:08:27)
每一首改編都喜歡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844年初春,英國傳教士在上海南市創辦了一所醫院,這是上海開埠後的第一家西醫醫院,也是中國的第二家西式醫院。為了宣示自己並不是來殺嬰兒取眼睛的,傳教士取意中國古語“仁術濟世”,就叫“仁濟”。 新民周刊報道了洛克哈脫在《在華行醫20年》裏的記載:“醫院一設立,每日大批人群湧來,人們喧鬧著急切地要求就診。病人不僅有上海人還有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