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翁隨筆

晨看青藤吐新芽,暮觀白鷺映彤霞。 誰說塵世難逃避,卻看桃源在我家。
個人資料
東籬翁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博文

我們從蘇黎世到盧塞恩的火車票是opentickets,可以坐任何一班火車。一路上兩邊風景宜人,眼不勝收。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瑞士最美的城市盧塞恩了。出了火車站,就是盧伊斯河了。火車站門前的廣場有一個挺有氣派的拱門。盧塞恩的老火車站建於1896年是一個有大圓頂的雄偉建築,但由於是木材結構,1971年的大火中毀於一旦。隻剩下了那個雄偉的大門,現在成了立於廣場上的拱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9-07-10 09:16:05)

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是波羅的海沿岸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是一座水城,除了有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在此交聚外,還有縱橫交錯的人工運河。水源充沛,全城有四十多個島嶼與四百多座橋梁。坐船遊覽觀光涅瓦河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線!我們坐上了遊覽船。隨著遊船慢慢地離開碼頭,大家拿著照相機或手機,紛紛離開船艙,來到甲板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貪婪地捕捉著兩岸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也可點擊看美篇:https://www.meipian.cn/22uejo5r?v=4.10.2 來瑞士之前,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去袖珍小國列支敦士登親眼看一看。以前雖然去過小國盧森堡和梵蒂岡。但盧森堡稱不上袖珍,梵蒂岡則更多意義上是個宗教領地而已。要去列支敦士登,雖說也可以坐火車或公交車去,但是因為乘客稀少班次也少,想要從蘇黎世當日來回,隻能參團一日遊。我們參加的一日遊除了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瑞士是世界的花園,是和平的國家,是民主與自由的領地。一直期盼著能到這個令人神往的烏托邦式的地方去親眼看一看。從2011年開始,先後去歐洲旅遊四次,遊遍了西歐,南歐,東歐,北歐十八個國家,卻始終未能把這顆明珠包括到行程中,或許是上天的安排要我們夫婦倆來一次專門的瑞士深度自由行吧!2018年5月10日我們乘坐荷蘭航空公司的班機從休斯敦飛到了瑞士第一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9-04-14 07:58:13)

今年一月初的某一天,在家中看微信。有一個群裏登了一條消息,說有一位失智的華裔老人,找不到家了。還好他走到了一家華人開的汽車修理廠。修理廠的女經理跟他聊了半天,隻知道他是廣東人,現年八十歲。除了他自己和老伴的名字之外什麽都記不得了。有個女兒,名字也記不住。修理廠女經理一看沒法找到他的親人,就拍了一張照片發到網上。我參與的好幾個華人群[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這已經是三至四年前的事情了。在美國的醫療保健體係中,每年一次的體檢總是要做的。也總是期望著看到一張一切正常的報告。可是那一天,我家太座做了空腹血液檢查後的第三天就接到家庭醫生的前台護士來的電話,說她的促甲狀腺激素(TSH)的值高於正常範圍,可能是有了甲狀腺素減低的情況了。讓她有空再去門診處一次。多年來習慣於聽到正常結果的她,也不免有點慌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成為知青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了。二十歲時,我告別今日被稱為魔都的上海,到位於黑龍江省嫩江縣的生產建設兵團五師獨立營,開始了十年的知青生涯。這十年中,有激動,有興奮,有新奇,有厭倦,有困惑,有深思,有歡樂,有悲哀,有沮喪,有失落,也有無奈。在那十年總體相當艱苦的生活中,很多事都遺忘了,但有幾個近乎唯美的掠影卻常常還會浮現在腦際......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九月八日到九日兩天,在上海月亮灣莊園舉行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五師獨立營知青奔赴北大荒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結束已快有一個月了。但是好多場景至今令人難以忘懷。我和夫人自從旅居海外以後,很少有機會與當年一起奔赴北大荒的戰友們相聚。這次我們特地趕來參加這一紀念活動,感觸很多。我們從九月六日抵達上海青鬆老幹部招待所受到上海戰友熱情接待開始,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今年四月份收到了CMS(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s)的一份問卷調查表。是隨機抽樣的有關使用CMS服務後的結果的調查,以便改進Medicare的服務。我使用Medicare已有多年,也願意參加這一調查。
調查的內容無非是身體狀況,對Medicare的服務的滿意度等問題,參與這樣的調查無疑是能使CMS獲得反饋信息,有利今後的工作。問題很多,都是選擇題,我一個一個地認真選擇。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3)
(2017-12-21 22:51:24)

我這一生最愛冬至日,不為吃餃子,隻因為這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從此日起,白晝每日漸長,使人充滿希望和期待。今天在各微信群裏一片冬至的祝福聲中,我突然想起以前年輕時曾寫過一首有關冬至的七律。就去翻出來,一看是寫於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四十一年前)。當時我還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是我下鄉的第九個年頭。因為一直沒有招工和升學的機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1]
[2]
[3]
[4]
[5]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