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翁隨筆

晨看青藤吐新芽,暮觀白鷺映彤霞。 誰說塵世難逃避,卻看桃源在我家。
個人資料
東籬翁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光陰似箭,還是讓時間過得慢一些吧!

(2021-09-05 12:35:45) 下一個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地聽到感歎時間過得太快的歌曲,詩歌,散文。其中有一首歌叫“一晃就老了”,不僅在國內紅火,在海外華人中也十分火爆!有人還將其編成了風靡全球的排舞(Line Dancing)。我們有一次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上百個朋友聚會時,放起了這首歌,大家一起擁到台上邊唱邊跳排舞,真是難得的共鳴,少有的共振!瞧這幾句歌詞:“怎麽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怎麽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怎麽剛剛懂得路該往哪走,怎麽還沒走到就老了,怎麽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怎麽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怎麽剛剛懂得時間不經用,怎麽轉眼之間就老了!” 真是說到大家的心坎裏去了。日月如梭,人生苦短。這是當今所有的耆耋耄耈們的一個最共同的話題。其實古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李白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杜甫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都是感歎光陰荏苒,人生易老的名句。莎士比亞也同樣歎息時光好像是在飛一般地流逝 (“the swiftest hours, as they flew”)。看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

     那麽人們為什麽會有這種覺得光陰似箭的感覺呢?我們都時間對每個人而言是公正的,它以其固有的節奏,一秒一秒地走著,對每個人來說一天都是24小時,一年都是365天。但是每個人對時間長短的感覺卻不盡相同。人對時間的長短的感覺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學問題。心理學家將人們對時間的長短快慢的感覺稱為時間知覺(Time Perception)。這種感覺會因人而異,決定的因素包括心情好壞,年齡大小,壓力高低,環境變化等等。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時間越來越快是最為普遍的現象。據說有一個高齡的美國老婦人從年輕時有了自己的房子開始每年都會在聖誕前一個月左右買一棵聖誕樹以示慶祝。到後來她覺得時間快到幾乎是剛過完今年的聖誕節馬上就又要張羅明年的聖誕樹了。於是她幹脆去買了一棵小型的塑料聖誕樹,終年放在歺廳桌上,再也不拿掉了。這一看起來似乎有些誇張的故事,恐怕一定會在年逾古稀的老人中引起共鳴的吧!感歎時間飛逝並沒有什麽不好,遺憾的是往往有很多人一輩子忙忙碌碌,幾乎沒有時間去體驗內心的感受,忘了自己也忘了時間。等老了再回首,就有了失落感,從而發出“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的茫然歎息。看來搞清這個問題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在很久以前在報紙上讀到過一篇文章解釋這一現象,印象很深。該文章說的是人會很自然地將正在度過的時間與他已經度過的時間作比較。對於一個剛滿十歲的孩子,一年的時間是他所經曆過的時間的十分之一。對於四十歲的中年人與八十歲的老年的人來說一年的時間分別是他經曆過的生命的四十分之一與八十分之一。從這個角度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麽老年人會覺得時間越過越快。有一位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退休的化學工程教授羅伯特·萊姆列奇(Robert Lemlich) 對此感興趣,他於1975年時發表了關於時間知覺方麵的論文(顯然與他以前的專業毫無關係),還提出了一個模型,即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感覺到時間增快的速度與年齡的增長的平方根成正比。舉例來說四十歲的人的年齡是十歲的人的四倍,四十歲的人感覺時間加快約是十歲的人的感覺的兩倍(即4 的平方根),八十歲的人則達到2.8倍 (8的平方根)。在後來的心理實驗中證明多數人的感覺還真接近於這一模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論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年齡與時間知覺之間的關係也很有道理。那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時,著名的法國心理學家保羅·弗雷斯(Paul Fraisse)認為人們對一段時間的長短的感覺取決於我們在其中感知到的變化的多少。這一觀點後來發展成了一個模型:人們感覺中事件的長短取決於其複雜性,即事件中情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改變越多,我們對這段記憶的判斷便越長。這可以非常容易地解釋不同年齡的人對時間長短感覺的不同。當我們年幼時,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複雜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周圍的事件逐漸變得可以預測,複雜的事情也變得簡單而易於理解了。特別是同類事件在記憶中被有效地歸併在一起,感覺上這段時間的長度也就縮短了。舉例來說我們從家走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每個人都會覺得回來的路要比去的路短得多。這是因為去的路上一切都是生疏的環境,而回來的路卻比較熟悉的緣故。至於到了退休之後,呆在家中年複一年比過著千篇一律的日子時,缺少變化,難怪時間更像流水一般了。

      那麽你是喜歡時間過得快一些好還是過得慢一些好呢?除去人們在遇到不幸的情況下產生“度日如年”的情況(這是另一種影響時間知覺的重要因素,不在本文要討論的範圍中)之外,絕大多數成年人特別是老年人估計會希望時間不要過得那麽快。那麽怎麽才能使我們寶貴的時間慢下來呢?

      根據上文所述的兩個模型,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年齡,因此無法改變第一個模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單調的熟悉的老一套生活方式,改變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的環境。為了讓記憶中的生命變得漫長的,我們需要充滿變化的生活。

      旅行,無疑是使我們擺脫反複的熟悉的生活的最理想的方法。旅行讓我們有機會暫時告別自己千篇一律的生活狀態,去體驗一種新的環境。在旅行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以預料的情況,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生活,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如果你的某次旅行持續十天。雖然這十天也是很快過去了。但等若幹年後你將這十天與你平時在家的十天來相比較的話,一定會感覺這旅行的十天要長多了!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旅行。那麽在平時,怎麽樣使時間慢下來呢?有意識地去接觸新事新人,學習新知識新技巧,做富有挑戰性的事情。有的人學攝影,學繪畫,學書法;有的人在退休後,進入老年大學,甚至去攻讀一個學位。這些都是使我們的感知時間慢下來的極好方法。

      除了通過尋求新的體驗來避免一成不變的生活之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改變我們體驗生活的態度來避免生活的枯燥無味與單調急躁。在目前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實在有必要唱一首“馬兒啊,你慢些走”。不要總是覺得有做不完的事,總是想著一心多用,多任務並行 (multitasking)。實際上“多任務並行”的做法不僅常常會事倍功半,而且會大大地壓縮我們對時間的知覺。所以不妨在可能的情況下,多給自己一些時間,體驗一下慢生活的舒適與愜意,說不定時間老人真會“通情達理”地陪同你呢!當你為自己的草坪割草後,坐下來好好地欣賞一下這美麗的綠地毯,聽一下寧靜中的蟬聲,仰望一下藍天白雲,時間好像真的就慢下來了,而且是充滿樂趣的慢節奏!

      使時間慢下來還有一個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心地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並且用記日記等方式來捕捉生活中稍縱即逝的思想,點點滴滴的歡樂,以及看似平淡實際卻豐富多變的生活細節。在一天即將過去之時,重溫一天中最值得的那段時光,實際上是延長了對高質量時段的感知!如果不願意寫作,用手機隨時拍攝捕捉生活中一些細節也是很好的方法。

      總而言之,如果你不斷地在生活中尋求新的體驗,改變體驗生活的方式,用心地過好當下,常常抽出時間來捕捉生活的點點滴滴,並且養成這樣的生活習慣,你就不會發出“時間都去哪兒了”的疑問了。

     

 

    (文中有若幹張照片是從互聯網上下載的,致謝原攝影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沈香祝您中秋節快樂!闔家幸福!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玉器晚成' 的評論 : 謝謝賜讀。說得有道理,害怕終點也是一個原因!
玉器晚成 回複 悄悄話 好文!人老了害怕時間的移動,因為移動的方向是終點。而年輕人卻不同,他們盼望時間移動,這種移動意味著成熟,獨立,和精彩生活的探索。所以覺得時間不夠快。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村山人' 的評論 : 謝謝評論!好喜歡這個每天都像珍珠的比喻!
東村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每一天、每一天,都像珍珠一樣寶貴。要珍惜每一顆珍珠呀!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風隨意吹' 的評論 : 海風說得有道理,看來要加一條,有了好心態,就不會歎息“人生苦短”了。謝謝評論!
海風隨意吹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仁兄好文章,這時間相對論挺有道理的。忘了哪個認識論裏說,空間是客觀存在的,時間是主觀的心理感受。看來是我們的心態在起作用。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牟山雁' 的評論 : 問好牟山雁!
牟山雁 回複 悄悄話 同感。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光臨寒舍。承蒙好評,非常感謝。容後回訪!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百忙中賜讀拙文。你是文學城最多產的高質量作家,還要多向你學習!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沈香拜訪東籬翁!好文!圖文並茂!好喜歡那張一對老人穿球衣的照片,幽默風趣。老人有老人的樂趣。謝謝好文分享!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1

東籬君精彩好文,照片配得非常好,學習到很多!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y56' 的評論 : 謝謝光臨!過獎了!日月如梭,一心想著要時間老人慢下來!
東籬翁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謝謝小溪賜讀並評論。過獎了!周末快樂!
yy56 回複 悄悄話 好一篇 旁征博引,尋幽入微,金句閃閃的博文.

非常贊同你的結論,"不斷地在生活中尋求新的體驗,改變體驗生活的方式,用心地過好當下,常常抽出時間來捕捉生活的點點滴滴"

越老越要學會品日子.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拜讀東籬學長的大作,文章精彩,圖文並茂,寓意深邃,還有切實建議,讀後真是受益匪淺。感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