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古瓷自古至今都是收藏界的一個大項,由於年代久遠且存留數量不多,所以古瓷的贗品多不勝防,有必要了解一些相關內幕,以防被騙。一般來說,瓷器造假主要有下麵幾種情況。  新瓷做舊。新瓷做舊的方法有很多,一種是將新瓷長期埋在地底下,或在泥土中摻蛋白塗在瓷器表麵再埋入地下一段時間,以期整新如舊;另一種方法是將新瓷放入酸性或堿性的溶液中浸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據宋人筆下的《清波雜誌》記載:“倭國(日本)一舟飄泊在(宋)境上,一行凡三、二十人。(日本)婦女悉被發,遇中州(中國)人至,擇端麗者以薦寢,名‘度種’”。這段幾十個字的記載,說的就是日本婦女來到宋代中國,遇到宋朝端莊美貌的男子便主動獻身,目的就是生下後代,來給日本改良人種。 在當時,不僅是日本女人前來宋朝借種,而且北方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對於山西菜,印象一直比較模糊,好像除了醋和麵食,腦海中再難閃出其他畫麵。一部《喬家大院》不僅讓晉商重新火了一把,也讓山西菜成為大眾焦點。 恰逢夏季,有點悶,有些濕,人懶懶的,胃口懨懨的……山西菜來得正是時候,幾許酸,些微濃,再加上紛繁多變的麵食,一切剛剛好。 山西菜係淵源 如果把中國菜係比作一個大家族,山西菜一定是並不受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後妃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本文僅從曆代選妃及宮廷韻事這些側麵,試圖推倒高大的宮牆,撩起厚重的帷幕,作掛一漏萬的簡述,揭示出封建社會君主專製下的後妃宮女們悲歡離合的命運,透過選妃製度和宮廷韻事的側麵,展現她們受迫害、受奴役、受欺淩、受侮辱的際遇,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她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那個製度。  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閘門終於再次開啟,570萬名考生如過江之鯽般地湧向考場。這是共和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這年的高考,積聚了太多的期望,這是一個民族對知識的渴求,是一個國家的時代拐點。 多年來,這一“國考”深刻影響了3千餘萬人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在成就國家中流砥柱的同時,也塑造了新的社會現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4-10 02:38:55)


中國的飲食文化曆來有“遇水而興,隨水而動”的特點:黃河水孕育出魯菜,珠江流造就了粵菜,長江的上遊有川菜,中下遊則有蘇菜(以淮揚菜為代表),湘菜源於湘江,徽菜出自淮河,錢塘江邊有浙菜,閩江水捧出閩菜。於是伴隨著悠久的曆史與獨到的人文特色,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八大菜係”便應運而生。可是,這菜係裏邊的事,你了解多少呢?俗話說得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15-04-08 13:24:34)


在經曆梅雨帶來的潮濕之後,湘菜的辣,很自然地令我們思念。走近湘菜,其內涵與才藝,都會讓我們有另一番享受。湘菜知史早在漢朝時,湘菜的烹調技藝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並逐漸形成菜係。據對長沙市郊“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烹食殘留物及一套竹簡菜譜進行考究,證明當時楚人已利用數十種動植物烹製菜肴。發現的不僅有豬、牛、魚等的遺骨,還有醬、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古人最初蒸飯煮粥是粒食的。人們是怎樣把穀物脫粒做飯的呢?《詩經·生民》中說:“舂之揄之,簸之揉之,釋之叟叟,蒸之浮浮。”這裏告訴我們,穀物脫粒和做飯是一個繁複的集體勞動過程:有的人用木杵在地上掘出的臼裏搗著穀物,有的人用木瓢把舂好的穀粒舀出來,有的人用雙手搓揉著穀粒使糠皮脫下,有的人在簸糠皮、稗子,待穀物加工好後,就去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4-06 10:44:43)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因為薑中含有薑醇、薑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發油;還有薑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所以,薑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失眠、腹脹、腹痛等症狀;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欲,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欲;生薑對胃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近日讀史,無意發現有關包公報酬的記載,頗有意味。包公在開封府當一把手的時候(《宋史.職官誌》),每月糧三十石,其中米和麥子各一半;柴禾二十捆(每捆十三斤)、幹草四十捆;冬天外發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月發“公使錢”一千五百貫、“添支錢”一百貫。包公時在中央任職,頭上還有龍圖閣直學士和尚書省右司郎中的帽子。在開封當官屬於外任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301]
[302]
[303]
[304]
[3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