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KB4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換個角度看日本人的曆史認知
平時哪怕是不小心碰到別人,也總習慣說“對不起”的日本人,為何在曆史的大是大非麵前難以作出真誠的道歉呢?了解日本文化中的“kejime(罪己)”與“misogi(祓禊)”,大概即可明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第二次組閣以來,在曆史認識問題上屢次出爾反爾、肆無忌憚。2013年4月22日,安倍稱其內閣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關於在橫店舉辦抗戰閱兵式的建議
習主席:
 【環球軍事報道】據香港《太陽報》1月24日報道,眾所周知,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之後,政治上向右轉,軍事上強軍備戰,將軍事矛頭對準中國,而日本背後的美國亦在推波助瀾。中國通過舉行抗戰勝利大閱兵展示國防現代化的最新成就,既可以向美日等國示威,又提醒國人警鍾長鳴、居安思危。
日本是崇拜強者的民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4年3月1日,中國雲南昆明火車站發生恐怖襲擊事件,31人死亡。
2015年1月7日,法國巴黎《查理周刊》總部遭到恐怖襲擊,12人死亡。 昆明事件發生後,一時間國內民眾義憤填膺,紛紛譴責對平民進行的暴力恐怖襲擊。然而在地球另一邊,西方媒體並未立即將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態度謹慎。即使在引用中國政府的公告和發言時,也不忘加上引號。 查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18歲成年早已是“國際標準”。但在日本,自1876年的太政官布告以來到今天,法律仍規定年滿20周歲才算成年人。
每年1月第2周的周一,日本各地方政府會舉辦“成人節”儀式,慶祝新滿20歲的青年男女正式成年。今年1月12日,WSJ的攝影師跟隨著一名20歲女孩,記錄下她成人節當天的點滴瞬間。
今年日本成人節那天一位女孩的點滴瞬間
1.1月12日清晨5點3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本的“敬老政治”
40多年前,日本一口氣將厚生養老金增加至相當於之前的2.5倍的每月5萬日元(當時的物價水準),還取消了向70歲以上老人征收醫療費的製度。這就是田中角榮內閣把1973年定為“日本福祉元年”推行的擴充社會保障的舉措。
此後,雖然日本年輕人的敬老意識日益淡薄,但日本政治家的“敬老意願”卻越來越強。為了獲得不斷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啟功與毛澤東
據韓聯社獲得的朝鮮內部文件顯示,金正日曾在2011年1月5日下達文件,禁止民眾與“金正恩”同名。文件要求,要對與“金正恩大將”同名的居民做好思想教育,讓其主動改名,並修改各種身份證明材料;對於那些想以“正恩”的名字給子女進行出生申報的人,要勸其改用其他名字。在此之前,朝鮮曾分別禁用“日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抗日電影中的記憶斷層
A.鏡中的日本
正在拍攝抗日電視劇澀穀天馬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年,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將鋪天蓋地地湧現。   北京郊外的一處拍攝現場,正在不眠不休地拍攝中。端著槍劍前進的日本兵,土壕堆裏冒出滾滾逼真的炮煙。導演劉新(46歲)已是時隔9年再次拍攝抗日題材作品。   “說到日本兵,殘虐形象一邊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中日新常態
  第一、中日之間的曆史糾結應該結束;   第二、中日之間的相互需要必定取代相互敵視,歐盟就是個例子;   第三、日本對中國的需要越來越多於中國對日本的需要;   第四、日本的軍國主義複活是一個神話;   第五、中日關係前景一片光明。   關鍵的看法,或者說傳達的一個核心觀念是,中國要有心理準備,接受日本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5-01-08 06:18:39)


照片為文革時期上演的《智取威虎山》劇照
“樣板戲”的前世今生
演出開始的鍾聲響過之後,整個劇場暗了下來。一束聚光燈在黑暗中射向大幕,一個穿著八路軍軍裝的男演員從幕後走出,站定,用高昂的聲音朗誦道:“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成千成萬的革命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1938年,岸信介(左一)在長春出席一個經濟研討會。
中日關係能否拋開曆史的沉重包袱
上 世紀30至40年代,當長春還是日本建立的滿洲國政權的首都時,這座工業城市曾是一個城市化的奇跡。
長春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NobusukeKishi)的傑作。作為滿洲國的首席工業設計師,岸信介是一位傑出的技術專家,將中國長城以北的大片荒蕪之地打造成為一個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