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岸信介(左一)在長春出席一個經濟研討會。
中日關係能否拋開曆史的沉重包袱
上
世紀30至40年代,當長春還是日本建立的滿洲國政權的首都時,這座工業城市曾是一個城市化的奇跡。
長春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Nobusuke Kishi)的傑作。作為滿洲國的首席工業設計師,岸信介是一位傑出的技術專家,將中國長城以北的大片荒蕪之地打造成為一個重要的工業基地。
而在今日的中國,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且考慮到中國政府如何強調日本的侵略暴行以及對安倍政府的譴責,這也是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
有許多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安倍晉三2014年12月21日在眾議院選舉中再次大獲全勝,應該會改善因兩國對戰時曆史的看法大相徑庭而備受困擾的日中關係。
從北京當局的角度來看,現在已無法回避安倍晉三。日本選民再次賦予他四年任期,因此等他卸任已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這一現實在2014年11月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與安倍的握手中便可見一斑。習近平冰冷的表情說明,盡管他或許不喜歡這位日本領導人,但他已準備好與他共事。
而與此同時,日本正在迫切尋求經濟增長動力,而不能錯失鄰國中國所帶來的機遇。日中緊張關係致使投資環境惡化,令日本企業倍感沮喪。且日本社會也廣泛支持增進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盡管中國的崛起引發了普遍的擔憂。
然而兩個鄰國能否拋開曆史的沉重包袱呢?
中日兩國相互質疑對方有關以往曆史的版本,這符合它們各自的利益。為了重樹民族自尊,安倍晉三政府刻意淡化日本在戰爭期間曾加諸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痛苦,而中國為了激發民眾的愛國心,則提醒人們勿忘曆史。
2012年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來參加APEC峰會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在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中向公眾表示,曆史就是曆史,事實就是事實。
但有關滿洲國的具體情況其實是比較複雜的。
滿洲國當年由日本關東軍在中國建立。
中國的曆史學家無一例外地將其稱為傀儡政權,在1911年革命中被推翻的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後來在滿洲國成為完全受日本人控製的傀儡皇帝。
日本人將滿洲國當成了一個國家建設的巨大試驗場。
當時岸信介飛速開發滿洲國的富饒資源,以滿足工業基礎的需求,日本計劃借助這個工業基礎挑戰美國。受蘇聯五年計劃的啟發,岸信介發展了汽車、飛機和化學工業。日產汽車(Nissan)當時將整個業務都搬了過來。日本的工程師在滿洲國建造了巨大的水電堤壩和公路鐵路網絡以及世界最初的高鐵。
長春一度是至高無上的榮光,這裏有著鬱鬱蔥蔥的公園和現代化的城市衛生條件,直到上世紀60年代後很長一段時間東京才能與之比肩。高大的市政建築和寬闊的大道從市中心四麵八方輻射出去,彰顯著日本帝國領導“亞洲複興”的雄偉野心。
這是日本右翼願意記住的日本戰時曆史。中國曆史學家則幾乎完全集中在滿洲國的恐怖上:奴隸勞動、強迫賣淫、草菅人命和人體化學實驗。
離開滿洲國後,岸信介在戰時內閣軍需省任職,戰後被駐日美軍拘押。岸信介被以甲級戰犯身份入獄(但逃過起訴),出獄後致力於重建日本經濟,並出任首相。
直到臨終時,岸信介仍堅持認為滿洲國乃崇高偉業。“新天堂”,他這麽形容。
確實,滿洲國曾經是東亞經濟快速轉型的榜樣。
這裏培育了亞洲地區政府高層領導人、政府官員和科學家。比如韓國總統樸槿惠的父親、滿洲國“國軍”中尉樸正熙。
哈佛大學賴世和日本研究所(Reischauer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曆史學家Andrew Levidis表示,東亞的當代史充滿了陰影和浮士德式交易。他說,這並不是簡單的壓迫和剝削的故事。
和他的外祖父一樣,安倍晉三希望抹去日本戰爭罪相關的恥辱,修改美國強加於日本的和平憲法。他領導的右翼勢力公開挑釁“大東亞戰爭”(日本叫法)是侵略戰爭的說法;他們堅稱日本軍隊是在完成從西方帝國主義統治下解救亞洲的使命。
對此中國政府強烈反對。安倍晉三對外祖父岸信介的崇敬,以及他關於完成岸信介未竟事業的宣言,都加重了中國深層次的反日情緒。
習近平2014年12月13日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國家公祭儀式上表示,一切美化侵略戰爭性質的言論,不論說了多少遍,不論說得多麽冠冕堂皇,都是對人類和平和正義的危害。
一年前,有些人將亞洲兩個最大經濟體中國和日本比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和德國。如果雙方作出務實決策,重新開始,將讓整個亞洲地區和美國為之慶幸。畢竟美國無意卷入中日之爭。
最後,中日的衝突可以歸結到它們是否能夠徹底解決曆史上的根本分歧。而這種分歧帶有很強的個人色彩。
作者:Andrew Browne
WSJ 2014年12月17日
中國日本不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經濟和外交關係,就像互動良好的歐盟不在乎偏居一隅的英國,烏克蘭和希臘問題都沒有英國的什麽事。中國現在外交的重點是一帶一路,發展與臨近地區的經濟文化聯係,這個臨近地區顯然不包括日本。日本對經濟發展上的分心越多越好,就算一億多日本國民全部拿起槍,在原子彈時代日本能幹什麽?日本人人手一顆原子彈又能怎麽樣?日本人就在那個大島上,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誰愛理日本誰就去理日本,跟中國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