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阿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4-01-21 10:09:04)

梅映詩壇人氣佳,天涯賀歲報春華。
南風得意馬蹄疾,催發東籬萬朵(頃)花。
(“萬頃”是誇張版的。)


四個對仗俺實在不行,戲湊一首給大家助助興吧!
(首句飛雁入群。大部分和詩有”梅”或“暗香”,故試以“梅映詩壇”開頭。)
從望兄那裏借了個“報”字;秋橡兄和南風兄關於“汝非馬,安知馬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飯後到城裏逛逛,看到城頭正掛著季羨林先生抱怨考試的日記摘要,不禁想起老舍先生這篇大作,貼出來供大家一樂!
現在俺從被烤的變成烤別人的,重讀此文,感想萬千哪!
考試製度是一切製度裏最好的,它能把人支使得不像人了,而把腦子嚴格的分成若幹小塊塊。一塊裝曆史,一塊裝化學,一塊裝……
比如早半天考代數,下午考曆史,在午飯的前後你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大家知道,平水韻從宋末元初開始成為創作近體詩的“國家標準”。雖然平水韻成書於公元十三世紀初,但根據近些年的考證,它實際上傳抄了更古老的韻書。根據維基百科,“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出土的古韻書《排字韻》的殘片(見下圖),其內容與王文鬱的《新刊韻略》(即平水韻)完全一致,具有106韻的組織”。而中國最早的韻書,可以追溯到三國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是北方人,從小說普通話,所以不知道“入聲”該怎麽讀。這兩天業餘時間到網上查查這方麵的音頻視頻,不期而遇趙元任等先生的吟誦,不敢專美,貼出來跟各位詩(師)友分享一下。
趙元任、程曦兩先生1971年在美國錄製的吟誦示範,MP3音頻:
http://ys.cz001.com.cn/images/%E8%B5%B5%E5%85%83%E4%BB%BB.MP3
趙先生操常州話,感覺他示範吟誦的十七首詩自有一種優雅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在欣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會好奇古人讀詩到底是什麽口音,尤其是碰上用現在的發音讀起來不押韻的時候。隨便舉個例子:千古名篇,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用現代漢語讀,我們會問,這韻在哪裏呢?如果查平水韻,可以發現“者”和“下”確實同韻(上聲二十一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半年來受詩詞版各位老師的熏陶,時不時翻翻平水韻,越發覺得有趣。趁著假期的時間,自不量力,就此話題閑侃幾篇,和各位詩(師)友交流一下,還望各位不吝拍磚指正。這第一篇,就從陳寅恪先生名字中“恪”字的讀音談起。
陳公寅恪,著名曆史學家,當年清華的“國學四大導師”之一(其他三位是梁啟超、王國維和趙元任)。先生學貫中西,著作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剛才看墨老師和秦老師討論“犯上尾”,長了知識。在網上查看相關信息,發現這篇林正三先生《詩學概要》的文摘不錯,貼上來和
大家分享。雖然做到“四聲遞用”不容易,但咱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不是?


古來詩詞,由於聲調高處,在求其抑揚抗墜與沉鬱頓挫之極致,古有四聲遞用之法,清李重華於【貞一齋詩說】雲:「律詩隻論平仄,終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敬賽師偏弄權,德公泣血廟堂前。
神州千裏橫霾霧,二聖同尊始見天。 (賽師=science,“二聖”者,德先生與賽先生是也。首句原為“明敬賽師暗弄權”,後在望兄提醒下注意到有孤平的問題,現“三拗五救”,不知可否,還請各位斧正。)
昨天和一位同事聊天,她家老爺子是發動機專家,90年代曾任國內某名牌大學校長,亦曾作為專家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碧瓦紅牆消倩影,長街十裏霧霾橫。
驕陽何日瀛台照,還我神州玉宇清(澄)?

(平水韻用“清”,新韻可用“澄”) 9月份路過北京,在這個記憶中秋高氣爽的季節裏,親眼看到了“長街十裏霧霾橫”的景象,不勝傷感。
早上讀到陶陶兄的佳作,又聯想到“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仍然是一句空話,遂草就此絕,聊以和之。
陶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9-26 07:26:41)


秋風緊,
霜月淡如雲。
功利騰雲終化影,
靈犀伴月複縈身。
心靜乃歸真。
9月23日秋分,步行上班路上偶得。
“霜月淡如雲”為實景,由此引發了整體構思。
借用《憶江南》詞牌而已,內容毫不相及。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1]
[62]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