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驢十八

破帽遮顏過鬧市,管他冬夏與春秋。
個人資料
FarewellDonkey1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3-11-15 09:02:38)

又吵中醫,勾起了我喝咖啡的欲望。這討論中的“醫”字,用的不是漢字嗎?所謂“西醫”,不是依據“中醫”才被劃拉出來的?是關公和秦瓊嗎?中醫的針灸湯藥拔火罐,其實應該和西醫的放血灌腸催吐劑去比。咱們完勝一場,及時收兵,則皆大歡喜。去和已經無中無西無性別的現代醫學較個什麽勁。所以,盡管我沒開口,卻替雙方舌燥。不如大家先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孫楚樓邊,莫愁湖上,又添幾樹垂楊。偏是江山勝處,酒賣斜陽,勾引遊人醉賞,學金粉南朝模樣。暗思想,那些鶯顛燕狂,關甚興亡!
戲曲究竟關不關興亡,是個問題。《趙氏孤兒》和《桃花扇》,都被譽為愛國主義戲曲作品,卻又從來費思量。《趙氏孤兒》是一部以家抗國的戲。如果要說在“新國”裏宣揚“抵抗國家”就是對“舊國”的愛,或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管轄你們的王必這樣行。他必派你們的兒子為他趕車、跟馬、奔走在車前。必取你們的女兒為他製造香膏、作飯烤餅。也必取你們最好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賜給他的臣仆。你們的糧食、和葡萄園所出的、他必取十分之一、給他的太監和臣仆。又必取你們的仆人婢女、健壯的少年人、和你們的驢、供他的差役。你們的羊群他必取十分之一、你們也必作他的仆人。那時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禮儀之邦的人都很有修養,含蓄謙和。所以,一個人越是春風得意,位高權重,越要唱兩句“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不過,一旦受了點委屈,立刻換成:“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飛散,我好比淺水龍久困沙灘。”我好比要問一句,你真的要比楊延輝?不過,楊四郎的故事再離奇,卻也不及《四郎探母》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一馬離了西涼界。。。這一嗓子出來,如果觀眾沒有喝彩,這出戲就差不多算演砸了。《武家坡》,是京劇折子戲中最常演的。普及程度僅次於《蘇三起解》。皮黃戲皮黃戲,這出一水西皮,難得生旦唱腔都出彩。這部起源於清代的,歸在《紅鬃烈馬》名下的十幾出折子戲,至今京劇、漢劇、川劇、湘劇、晉劇、北路梆子、豫劇、徽劇、滇劇、祁劇、粵劇、秦腔、揚劇、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我們在看老電影和文學作品時,經常見到生意人把一塊大洋“咣當”一聲摔在台麵上。這其實不是在擺派頭也不是在耍脾氣,隻是一個慣例。因為掌櫃的在打烊上板後點錢,也是把銀元一塊一塊地往櫃台上摔。為的就是聽個響。通過聲音,就能辨別是不是真大洋,還能聽出有沒有挖補,有沒有灌鉛,甚至有沒有被硝酸洗過。袁大頭(90%銀,10%的銅)更是可以拿兩個指甲鑷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那一次我坐火車從上海去南京,路上忽然想吃蘇州的豆腐菜,就下了車。現在已經記不得是去的寒山寺還是西園寺。隻記得那次吃了很失望。可當時有空調全程對號的客車每天隻有一對,不想擠站票,隻有等到第二天再走。無所事事,就去文廟市場逛逛。
當天不是周末,人本來就少。特別悶熱,一會兒又下起大雨,整個市場裏攤點稀稀拉拉,顧客更是比店主還少。我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這一對夫妻,三十來歲,端的是郎身材女容貌,琴瑟和諧。待人接物更是無可挑剔,如春風拂麵。唯一的缺點就是,除了打麻將之外沒什麽正當營生。夫妻倆配合也默契,所以如果他們家開麻將席,必定同時兩桌。因為牌友們不能容忍他們兩個人在同一張桌上打牌。
為了找些打牌的小錢,這夫妻倆也經常臨時性幹一些勾當。要不是他們在人前永遠是清清爽爽的模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亂世英雄出草莽。不是我要把老柴樹成英雄。而是他長得確實像一位好漢,孝義黑三郎宋公明。又矮又胖羅圈腿,傳神的是臉黑。不過老柴太缺宋江的活絡機靈勁,一句客套話都不會說,更別談與三山五嶽的朋友打成一片了。他見到我們熟人也會笑一下,隻是笑得有些吃力,似乎是不太情願的感覺。
老柴是七十年代從地勘隊上工傷退下來的。到最後我也不知道他傷著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曾在上海和香港行中醫的陳存仁,寫過一本《銀元時生活史》。其中回憶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時,有一次他給長輩磕頭拜年,得了一塊銀元作壓歲錢。被家中店裏的學徒們看到,羨慕不已,紛紛傳看。還有一個夥計當場立誌要比少東家更有出息,結果後來真的成了上海灘上的大老板雲雲。真金白銀拿在手上,很有勵誌作用。魯迅也回憶,當年一發薪水,就趕快衝到新街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