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國的霧霾以前說過多次,老漢自己都不願意聽了。可是,此次回國,又發呼吸道疾病,從純個人利益的角度再說一次。霧霾有多嚴重?給朋友們上幾張照片:2016年1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奧運場館附近。2016年11月28日下午,從天壇圓丘向東北方瞭望。2016年11月30日下午,在北京景山頂西望沙灘方向。2016年11月26日,在天津“文化街”附近。霧霾,有的地方能找到“統計數[
閱讀全文]

接著用“人民日報”的“出詞率”侃大山。正好美國才大選結束,不少來自咱國的同胞都很激情的投入了。恭喜大家。選舉,就得有選票,那玩意兒,在原咱國不常見。有多不常見?讓數字說話:這是1950-2015年,“選票”兩字在“人民日報”上出現的次數。確實不常見,要知道,“偉大”在最多的一年曾出現過5397次。這個形狀嗎,與上一期的&ldquo[
閱讀全文]

接著用“人民日報”的“出詞率”侃曆史,這次咱們稍微超出文革一大截,*_*。“普世”,什麽意思?這其實是個oxymoron類的問題,如同“我們”一樣,不同人,不同語境,不同飲酒狀態,“我們”差大了,“普世”同樣。常聽到的“普世”肯定不是說聯合國大會通過的某條決議標準,也不是說人需要陽光才能存活的科學現象。在“[
閱讀全文]

“毛澤東手中的那張選票”,取自“人民日報”1969年6月7日第四版。說“九大”上選舉“中央委員會”的一幕。先貼文章。副題:在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下團結起來,爭取更大的勝利!----喜看彩色文獻紀錄影片《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北京食品總廠林廣)彩色文獻記錄影片《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生動地表[
閱讀全文]

接著從“人民日報”的“出詞率”侃曆史。如果選一個字,形容太祖的時代、特色、後遺,選誰?非“鬥”字莫屬。為啥要“鬥”?當然不是為了單純出汗消耗精力。“鬥”可以上癮。“鬥”的好,能帶來“快感”,所謂人活一口氣,用時下的話說,“成就感”。“成就感”與“成就”不同,是一種感覺。既然是一種[
閱讀全文]

接著用“人民日報”的“出詞率”侃曆史。上次說到“愛情”被擠壓問題,其中1970年到1977年8年中,“愛情”隻在“人民日報”上出現過23次,而1973年隻有一次,還是“偽”的(階級友愛情誼深)。那篇帖子裏,用“萬歲”反襯“愛情”做了對比。事後與朋友聊天,發覺用“萬歲”對比不是最恰當。“愛情”,感情問[
閱讀全文]

翻“人民日報”文革階段的“出詞率”,基本上是“單高峰”或是“群峰”,想找個一路向南的“純熊市”頗費思量。好在本老漢“勤勞勇敢”,幾個回合之後,抓到一個:啥東東?“人民日報”上,1950年到1980年,“愛情”倆字的出現次數。直觀就能瞧出來,1970年到1977年這八年,“愛情”在“人民日報”上,每年[
閱讀全文]

磕頭,不是好事兒。頭上長五官,頭內有大腦,進化過程把人的腦袋放在身體的最高位,便於接受外部信號,信號最快速達到中樞,大腦比對信號,做出反應。磕頭,把腦袋放到失職的位置,最起碼,腦袋犯了擅離職守罪。所以,曆史上皇權當道,磕頭磕太多,磕出個女又才文化。好不容易1911年端掉皇權,不磕頭了,不久,太祖來了。還接著用“人民日報”的數據,1950[
閱讀全文]

1976年10月6日,太祖死後不足一月,他的太太也是政治遺產繼承人江青江女士被抓。同時被抓的還有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此事,史稱“粉碎四人幫”。實話實說,“粉碎”這倆字挺不地道,露著蠻橫、暴力、土豪氣。被“粉碎”的一方,不但失去生命力,連原型都沒處去找了,給事後的藝術欣賞帶來很大挑戰。但是,江女士被“粉碎”還是有些&ldqu[
閱讀全文]

幾天前細考過“人民日報”上“偉大”的頻率,那叫一個“高潮”迭起。在博客議論此事,有網友說別的高端代號也不該被忽略,比如“重要XX”。於是在“人民日報”網上再查了另一個曆史記號,“重要指示”。先看下麵這個分布圖:1960-1965年的六年間從每年5次到25次不等。平均隻有13次。文革中的前幾年,最多也就是一百多。隻有在1975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