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21-06-30 11:14:34)

疫情起來以後,生活狀態都是配合著疫情在走,一個肉眼根本看不見的病毒,像小澤征爾手中的指揮棒,指揮著人類團團轉。你哭罵也好,指責也罷,甚至是抗爭不服--說到底還是要看著那指揮棒舉起和落下。除了買菜做飯偶爾在樹林裏走走,沒有了圖書館電影院書店畫展,也沒有了朋友聚會教堂,時間的密度突然變得鬆垮。韓劇就這樣擠了進來,從Reply1988開始,在豆瓣上搜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1-06-08 23:49:23)

這是個修在山澗的水壩,壩下有一個自然森林公園。上一個長周末來的時候,人車爆滿,根本沒地方停車,隻得悻悻離去。今天是Weekday,有點陰晴不定,公園裏人不多。我們把車停在一塊刺槐樹下,開始研究路標上指示的HikingTrail。孩子小的時候帶著他們Hiking,都是幾家人結伴,孩子們玩在一起,大人們聊在一起。每每出來,都是轟隆隆的一隊人馬。不過幾年間,孩子們慢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21-06-06 15:18:07)

昆家生菜長好了,她讓我們有空去摘一些回來。路上開車經過開闊之處,白色的橋,混黃河水,黛青山巒,每次路過都要說一句話:“這真是個好地方!”。這樣的景色通常比較能夠打開情緒上揚之門。我想起剛剛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是阿城在《閑話閑說》裏提及的,我便說來與老爺聽。阿城說1986年他與莫言在大連開會,莫言講起有次他回家鄉高密,晚上近到村子,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3-27 22:43:42)

二月是雨最多的一個月,三月一到,樹上開始布滿芽苞,溫度並不高,可是早櫻,李花並未爽約,春寒裏更見嬌俏。 周末照例又是陰天,還是早早的出門,私下裏逛逛。花不負春,吾不負花。最喜那些不挑地方的花樹,剪剪清寒,獨自開放。 “有一天當我們的文明殆盡,惟有這堵牆留下…”這是張愛玲在《傾城之戀》裏寫她淺水灣的那堵牆。拍下這張照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3-09 22:08:35)

從園子裏的樹枝悄悄打了芽孢,我忽然覺得走慣了的園子開始不一樣了。百年老樹還是那樣端著姿態,整個冬天不榮不枯,有一種園主的矜持。他們維持著這個大大的生態園始終在綠色的維度。可是這些死去又複活的枝杈顯然是帶著其他的顏色有備而來,他們的到來宣告著又一個四季輪回的開始,新鮮的力量站在起跑線上躍躍欲試。花苞的力量不可小覷,他們應時而來。春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3-05 14:18:52)

整個冬天,綠色都是匍匐在地上。野生的闊葉植物,葉子也是緊貼著地,綠的要汪出油一樣。從去年十一月大選開始,腦子就沒有安生過。各種消息消耗了人僅有的一點閑散心情。好容易熬到一月完了,二月開始股票房價疫苗,地震嚴寒大停電,各種百年不遇的大曆史又紛至遝來。隻有轉身入了這片林子,身後好像有扇門忽然關閉了,我們和世界兩不相幹。安靜到聽見風聲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2-14 02:16:24)

Sue去了那家專門放二線電影的影院。那夜溫度很低,路邊積雪累累,馬路中間發白,泛著硬冷的光。Sue算算自己大約有20年沒進過電影院了,早早結婚養育三個孩子還要工作。孩子們大了,婚也離了。這個城市的冬天依然每年都很漫長。於是在二月初的這個晚上在她偶然路過這家電影院的時候,雖然已經很晚了,她還是走了進去,她知道票價隻有五塊錢,為什麽不呢?這個價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1-02-11 00:14:13)

看看冰箱裏麵,大約能夠湊的出來,就是缺了黃豆芽。那肯定不行!狀似如意的豆芽是南京本邦年菜十樣菜的“祈願”擔當,開鍋揭蓋的第一炒。據說清代的文獻裏就有關於十樣菜的記載,第一炒必是豆芽,最後一炒必是胡蘿卜,意序為如意開始,滿堂紅結尾,圓滿的一年!中間炒菜的順序大可自便,但是菜品的基本盤是有定數的,也就是那幾樣必須有:水八仙之家的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1-02-06 10:42:57)

不知從什麽時候起,他睡覺時開始打呼嚕,聲不大,頻率穩定,4/4拍的節奏,聽久點,發現有點像一種小小的抱怨——沒說出口,可心裏是有的那種。不知從什麽時候起,她開始會夜裏忽然醒來,夢裏的那份生活嘎然而止,仿佛有一扇門關上了,她又回到現在。還帶著點夢中的情緒,需要幾秒鍾想一想:這裏是哪裏?然後就聽到他的小小的呼嚕聲。她就幹脆半坐起來,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2021-01-31 14:57:18)

三聯開始“物候誌”專欄的時候,我就一直跟讀。植物和節氣季節關聯密切,和人的情緒心情也關粘聯帶,尤其當專欄作者是個女性,那些植物的花開花落基本上就揉進去寫者自己生命的起承轉合,推翻或者領悟,愉悅或者傷心,花語解心也傳情。不同於純粹的科普介紹,“物候誌”背後的那個“我”帶著鮮明的特點~“我“的植物,“我”看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