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薩德”落地,美國的真實意圖是什麽?北朝核試,“薩德”落地,這樣的局麵對北京來說絕對是個“裏”、“麵”全輸的事。這次,北京應該認真反省自己應對的失誤。相信不久之後,有些部門會改組,甚至會揪出“鼴鼠”。美國部署“薩德”的真實意圖是什麽?他的底線到底在哪兒?接下來,朝鮮半島局勢會走向何方?有一點是可以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本刀和日本的暴力哲學冷兵器時代,世界各國在其重要場合或者重大儀式上,都會使用、擺放一件兵器,用以顯示場合或儀式的隆重。而重要人物亦或佩帶一件兵器,以此顯示自身的地位。這類兵器則可以被稱為國家兵器。頂層人物利用國家兵器來彰顯自身的尊貴。而普通民眾則希望寄對國家兵器的膜拜來提升自身的地位和品位。在冷兵器時代,最常見也最常用的兵器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天,有一幫人在天安門廣場前拉橫幅、示威、喊口號。興致正濃時,被警察請進了拘留所。起初,大家都不說話。過不多久,甲問乙:“你拉橫幅,他們給你多少錢?”乙一愣,盯著甲的臉審視良久,即而詭秘一笑,伸出一個指頭說:“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09 21:04:48)
評價一個人,無非是看他做了什麽,想了什麽,以及他的做法和想法所帶來的效果是什麽。這些想法和做法,有一些隻需要幾年就能看清,而有一些可能需要十幾年,幾十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才能看清楚看明白。毛澤東,作為中國近現代史最重要的一個曆史人物,注定要與無數的問題和各種的爭論纏繞在一起。譬如,“毛澤東萬歲”和“毛澤東思想萬歲”,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反思“文革”,不是去反思文革的對錯,而是去反思文革的執行與操作問題“文革”需要反思。但反思不是一味的捧,也不是一味的殺,而是批判地辯證地看文革。毛澤東自“一大”至建國的革命曆程,是社會製度上的革命。製度革命勝利的標誌是新中國的建立。以毛澤東的曆史素養和鬥爭精神,不會不知道製度革命的勝利,絕非是革命的終點,這隻不過是&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09 21:03:46)
天下沒有完美無缺的學說。是學說,就應該被人批,也得經得起各種批。如果為這叫屈,就別提什麽學說。孔學推崇的理法宗則和行為規範,非常不適應叢林環境。單從行為規範上看,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孔子非常明確地表達了對幾個弟子的褒貶喜惡。然而事實上,如果把幾個弟子中放到叢林環境中,能活著出來的隻能是孔子不看好的子路,而死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十月革命”被李大釗稱為“庶民的勝利”。什麽是庶民,就是在公眾下沒有話語權,在管理體係中沒有任何資源的最基層人群。話語權和管理資源都掌握在所謂的“社會精英”手裏。這些精英通過他們把持的媒體對基層人群灌輸任何他們想灌輸的信息和理論,進而對基層人群達到在思想意識上的控製。在民主社會裏,這就是在控製基層人群手中的選票。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戰狼》開啟了調動與建設的新時代《戰狼》這部影片,其故事在某些人眼裏是平庸的,粗糙的,甚至有人直接跳出來大罵“這是一部毫無人性、變態的雞血劇”。但其一路高走屢創紀錄的票房卻時時令資本與電影人感到懊惱和錯愕。《戰狼》的戰績又一次印證了那句話,好劇本好故事不等於好票房。觀眾為什麽會對編劇眼裏的好劇本好故事不買賬?是因為編劇們忘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芳華落映,實為傷痕時代的終結芳華落映,看似遺憾,其實,它是“傷痕”時代終結的標誌。每個時代都有其曆史性的時代特征。而文藝是反應時代特征的重要形式和工具。文藝作品,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時代特征的反映最為直接,也最為強烈。文藝作品表達的是時代的思想,時代的情緒,時代的認知,時代的氣質。將這些元素綜合到一起,文藝作品反應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1-09 20:59:48)
我看《獵場》觀劇的過程,是一個觀眾通過劇中人物命運與編劇和導演進行精神對話的過程。在《獵場》這場對話中,我感受到這是編導對當今中國社會進行深刻觀察後的一部作品。看得出,他們的觀察是用心的,負責任的,是有思考的。因為這部劇點出了當今中國蒙塵已久近乎泯滅的兩個主題:一個是道德,一個是誠信。我更讚賞編導對二者的態度:拷問道德,建設誠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