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獵場》
觀劇的過程,是一個觀眾通過劇中人物命運與編劇和導演進行精神對話的過程。在《獵場》這場對話中,我感受到這是編導對當今中國社會進行深刻觀察後的一部作品。看得出,他們的觀察是用心的,負責任的,是有思考的。因為這部劇點出了當今中國蒙塵已久近乎泯滅的兩個主題:一個是道德,一個是誠信。我更讚賞編導對二者的態度:拷問道德,建設誠信。
鄭秋冬的經曆非常典型。一筆帶過的冬蟲夏草,點出一個開始規劃自己未來的懵懂而又莽撞的年輕人對成功的渴望和迫切。這是鄭秋冬的動力原點。這個動力驅使鄭秋冬遭遇各色人等,經曆挫折,帶領觀眾完成了一個拷問道德、建設誠信的過程。
江湖騙子老白的奸滑無義,山穀的趨附權貴,袁昆的不擇手段,丹儂劉安更是用道德綁架他人的感恩心理,來為自己謀利。他們用道德指責碾壓別人的時候,無不振振有詞,把自己打扮成一個衛道者。
殊不知,功利的衛道者,是謂道貌岸然。當這些人表麵的光鮮被剝離之後,露出來的是他們的陰暗欲望。雖然其人可鄙,但在世俗社會裏,這些功利的衛道者,盡管編導及時把老白掛在了骨癌上,往往都有一個不錯的結局。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無奈的現實。
而另一方麵,深陷情感泥潭的趙見蜓履曆造假,中年危機的陳修風因誘惑而出軌,陳香為感恩而充當商業間諜。這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我們用道德標準去評判他人的時候,令人糾結的一麵。
這些人物的經曆,無不是在拷問道德。道德是不是唯一標準?道德是不是最高標準?當道德與誘惑、欲望、情感,甚至與誠信產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應當怎樣取舍,怎樣平衡?當我們想用道德去指責別人的時候,是否要先問問自己做的怎麽樣?
道德不是一廂情願的。道德必須是雙方的共識,才會有約束力。否則,有德碰上無德,吃虧的肯定是有德。
鄭秋冬的幸運在於他在獄中遇到了自己的精神導師。這是他的人生沒有失去方向,能夠重回正軌至關重要的一環。否則,他勢必一錯再錯。
鄭秋冬在監獄的最大收獲,就是他明確了人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是什麽?是誠信。沒有這段精神上的修為,不會有以後行動上的提升。山穀被逐,他為自己不守誠信的小聰明付出代價。而竊取情報一節,尤其是那份嘉獎,使他的誠信為本的信念得以錘煉加固。至此,鄭秋冬堅信人無誠信,無法立足。他的人格成長也達到了頂點。
這也是《獵場》這部劇輸出的最具有建設性的價值觀。中國每年的影視作品多如牛毛,但是這樣旨在建設的劇集,卻是罕見的。在這裏,我要向編導及演員的責任感致敬。
獵場即職場,職場亦獵場。場上上演的永遠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獵頭在獵物的時候,焉知他不是別人眼中的獵物?那麽獵物鏈最終端的那個獵手是誰?是資本。資本是獵場中最後的那隻黃雀。場中所有,不論強弱,不論忠奸,無不服於資本驅動。
道德與誠信,社會對二者的揚抑,是取決於資本的態度,還是取決於人類本性的召喚?當人性與資本展開較量的時候,誰又會是那個最後的勝者?呼喚道德、渴望誠信,這是社會的病灶,是社會的悲哀。
獵場上獵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本性。世事浮華,我們缺的就是對自己本性的那份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