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I 最像的東西是“電力”---傑夫·貝索斯近期訪談觀點

(2025-04-20 05:40:32) 下一個

即使在亞馬遜還隻是一個小公司時,我腦海中就已經有了這個框架,我想要建立一個可以在我離開之後依然存在的公司。我一直在以這樣的框架思考,希望公司能夠像一個長大的年輕人一樣被送入社會,成功且獨立地前行。這就像一個家長把孩子送去上大學,希望他們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成年人。如果他們仍然依賴你,那說明你失敗了。

從一開始,我就想建立一個可以超越我本人的公司。喬布斯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時,與沃爾特·艾薩克森合作寫自傳,他也說了類似的話。喬布斯說:“我討厭人們自稱企業家,其實他們隻是想創辦一家初創公司然後迅速套現。他們不願意付出建立一家真正公司所需要的艱苦努力——那才是商業中最艱難的事。”他接著說:“要想真正有所貢獻,繼承前人的遺產,你需要建立一家能夠代表某種理念、存在幾代人的公司。迪士尼、惠普、英特爾都是如此。我想讓蘋果也成為這樣的公司。”

喬布斯想要蘋果超越他自己存在,我也在做同樣的事。

我希望亞馬遜能獨立運行,即使沒有我。當然我還在亞馬遜,我並沒有完全離開,就像做父母一樣,你永遠不會真正離開。我都60歲了,我父母還是在為我擔心。

 

好奇心

我的心在亞馬遜,我的好奇心也在亞馬遜,我的熱愛也在,我是跟隨好奇心前行的。

保羅·格雷厄姆有一篇很棒的文章叫《How to Do Great Work》:“好奇心是最好的指引。它從不說謊,也比你更知道該關注什麽。如果你去問神諭‘如何做出偉大作品’,它隻回答一個詞,我打賭那會是‘好奇心’。整個過程就像是在與好奇心共舞。”

我現在在做什麽、在研究什麽,其實就是在與自己的好奇心跳舞。我現在花很多時間在亞馬遜,是因為我可以幫得上忙,而且這真的非常有趣。我在亞馬遜具體95% 是關於 AI 的。

 

AI 最像的東西是“電力”

我們正在內部開發1000個應用場景。你要知道,現代 AI 是一個水平型的使能層,它可以用來改進一切,它會無處不在。AI 最像的東西是“電力”。

互聯網如此神奇,以至於我們很難為它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我們對事物的反應和未來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給它分類。人們常用“淘金熱”來形容互聯網的繁榮與衰退,因為那段時間確實存在巨大的泡沫、爆發、興奮、還有許多人拋棄原本的工作投身其中。你會發現現在的 AI 熱潮也很類似。

但這正是類比開始失效的地方

在淘金熱中,一旦結束,就是結束。而互聯網並不是這樣。一個“更好的比喻”,那就是電力行業互聯網和電力有很多相似之處:

  • 它們都是“水平型使能層”,橫跨多個行業,幾乎無處不在;

  • 它們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產品”,而是一種可以傳遞能量的基礎設施;

  • 它們能極大地提升信息流動的效率;

  • 它們在被廣泛部署之後,會催生出“黃金時代”的應用。

 

早期的電氣革命中,燈泡是那個“殺手級應用”。人們最開始布電線到家裏,並不是因為他們說“我要電力”,而是說“我要照明”。沒人說“我想要 AI”,他們真正想要的是 AI 能帶來的結果 —— 更高效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更智能的工具。

人們不是想要電,而是想要燈。而今天,AI 也像電一樣,是一種普適的基礎設施 —— 沒有具體形態,但能融入所有產品與服務中。它的存在是為了讓一切變得更好。

AI更像是電力產業的早期階段。

我多年前去盧森堡的一家擁有300年曆史的啤酒廠參觀這段經曆成為我後來創辦 AWS 的一個小小催化劑。

這家酒廠非常自豪於自己的曆史,他們有一個博物館,館裏有一台100年前的發電機。那時候還沒有電網,想要用電提高釀酒效率,唯一的方式就是:自己發電。所以他們自己造了電廠。那時候,如果一家酒店想用電,就必須自己建一個發電機房。

我當時看到這個場景,心想:“這不就是計算行業的現狀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數據中心。這種狀況不可能持續下去。這毫無意義。將來你一定會像用電一樣,從‘電網’上購買計算能力 —— 這就是 AWS 的靈感來源。

亞馬遜其實早就已經在內部這樣做了,隻不過後來我們決定開放出去。

像電力、計算能力、現在的 AI,這種“水平型的通用層”,會滲透到所有領域。你無法想象有任何一個應用不會被 AI 所改進。

我們正處在多個黃金時代的交匯點。這個世界現在如此有趣。我們同時處在太空、AI 和機器人這幾個黃金時代中。我覺得從來沒有比現在更激動人心的時代了。我們是如此幸運。我對能參與這些技術前沿工作感到興奮。

 

藍色起源

人不是擁有想法,而是被想法擁有。

你不會選擇你的熱情,是熱情選擇了你。

我從十幾歲起就在思考這件事。高中校報上就有我關於太空計劃的文章。我對所有人都說,我的目標是把所有汙染性工業搬出地球。

這不是幻想,這終將會發生。我們必須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為後代創造條件,讓他們能把汙染性產業搬出地球。如果你想大量使用能源、產生汙染,那就必須在地球之外進行。太空擁有無限能源和原材料。我們必須獲得它們的使用權。這正是我創辦藍色起源的原因。

在聘請藍色起源的 CEO 戴夫·林普時,林普問:“藍色起源是你的愛好,還是一項生意?”我的回答是:“這是生意 —— 隻是目前還不是一個很好的生意。從財務回報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它將成為我參與過的最成功的生意,甚至超過亞馬遜。但這需要時間。”

人類的本性,是高估風險、低估機會。我認為創業者應該有意識地去對抗這種本性。你以為的風險,可能沒那麽大;你忽略的機會,可能遠比你想象的大。你說這是信心,或許隻是試圖抵消這種人類偏差。還有一點我想說的是:小格局的思維,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個人財富

我整個亞馬遜生涯,每年的工資都隻有8萬美元,從來沒有額外拿過公司股份。我是創始人,已經擁有了足夠多的股份,激勵足夠大了。我不喜歡人們總是把我看成“世界首富”這個單一標簽。

應該有人去做一個排名榜,按照你為別人創造了多少財富來排名,而不是像福布斯或彭博那樣隻看你自己有多少錢。

亞馬遜的市值是2.3萬億美元,我擁有其中大約2000億美元。這意味著我為其他人創造了大約2.1萬億美元的財富。這個榜單應該是最重要的榜單。

衡量一個人貢獻的方式,不應該是他自己擁有多少財富,而是他為別人創造了多少價值。

 

漫遊者

我一直是一個‘漫遊者’(wanderer)。

我組織亞馬遜會議的方式也體現了這一點:我要“清晰的文件,混亂的會議”。意思是,會議前寫好的六頁備忘錄必須清晰明了,但會議本身必須是開放的、自由討論的。

我喜歡讓會議“漫遊”。我總是最後一個發言,這樣可以防止“集體思維“。我也特別喜歡聽到不同意見。我總是問:有沒有不同意見?

有一次我能感覺到會議團隊提前彩排過,我說:“你們是不是排練過?”他們說是。我說:“以後別再這樣了。”

你可以彩排銷售會議,但在我麵前,不要做推銷。我要的是事實,不是包裝。我想成為“製作香腸”過程的一部分,我希望你把那些“醜陋的部分”也展示給我看。

如果會議不混亂,那我會非常懷疑它的價值。

 

情緒

我成長的家庭環境有一種無聲的情感準則:隻能表達積極的情緒,比如樂觀、快樂、喜悅。唯一允許偶爾出現的負麵情緒是“憤怒”。而像悲傷、恐懼、焦慮這些是“被輕視”的。

在創業的環境中,這種背景可能會很有幫助。你必須專注於積極的事物,你需要樂觀、需要能量。我不知道一個消極的創始人怎麽可能帶領公司走向成功。你需要傳染性的能量,因為會有很多糟糕的日子,你必須振奮你的團隊。

情緒是一種早期預警係統。如果感到壓力,往往是因為他沒有采取行動去解決某個他知道該處理的問題。

壓力對我來說是一種雷達信號 —— 我還沒有行動。

 

關於誤解

我早就放棄了“被理解”這件事。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要做到被理解實在太難了。就算是被你最親近的人理解都已經夠難的了。我覺得,如果你以為自己理解了一個公眾人物,那麽你大概率是誤解了。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發明家”,那才是我真正的身份。我每天醒來,跟隨著我的好奇心。我喜歡問題,喜歡和一群聰明人一起找不尋常的解決方案。如果能有一份福布斯“發明家榜單”,我希望自己能登上那個榜單,那樣或許能被“部分理解”。

你必須決定自己願意花多少精力去‘被理解’。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最終還是徒勞。做些偶爾的采訪可能是有幫助的,比如我做了 Lex Fridman 的播客。但我很重視自己的時間,我深深在意我在做的事。我做這個采訪的每一分鍾,都是我沒在做別的事的一分鍾。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