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論壇詩評心得

詩友寫詩、評詩心得交流。
博文
(2010-05-21 13:56:47)
龍榆生詞學十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何寫格律詩(講解通俗、初學入門)(ZT)  舊體詩可分為“古體”和“近體”所謂古體古詩是漢、魏時期形成的一種新的詩體。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求對仗、不講平仄,用韻也比較自由,篇幅不限長短,可分為五言和七言,五言古體的句式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它既不同於漢代樂府歌辭,也不同於唐代的近體律詩和絕句,故稱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淵源於漢、魏以來之樂府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文章自古無憑據,唯願朱衣暗點頭。
------曲未平題---------------------------------------------------------------------------------
前言白海棠七律門韻活動的幾點感想
起源:幾個帶動物麵具的城外來客(比如:老狼,狐狸,小白兔,等)偶爾來文學城詩壇飲酒對詩之餘,懷念在其它逍遙處玩過的白海棠詩社,隨即在這裏又打開了這扇門。但是大開這扇門的應該說可能是東籬的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5-20 14:57:34)

在詩壇練習寫近體詩詞,得詩友評語指正,讀了些帖子、有關詩詞網址上的文章,受些啟發,偶有些個人心得幾滴。望大家不吝指教。首先,什麽是詩?別林斯基說“詩是最高的藝術體裁”。艾青說詩是“文學的文學”,“是文學的頂峰,是文學的最高樣式”。曆來講詩言誌、詞抒懷,詩詞是作者心靈的歌、感情的火花和思想的光芒。詩詞乃真情所成。我本人讚同這種經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簡要摘錄"詩學概要"(http://poem.bise.idv.tw/gb/books/poemgist/index.htm)中講到的以起、承、轉、合謀篇布局,大家慢慢領悟。
清沈德潛於【說詩晬話】雲:“起手貴突兀,如王右丞“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杜工部“莽莽萬重山”,“帶甲滿天地”,岑嘉州之“送客飛鳥外”等篇,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
而詩之承接之法,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並緊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疏】 仄-名詞       平-形容詞
【難】 仄-名詞       平-形容詞
【扇】 仄-名詞       平-動詞
【燒】 仄-名詞       平-動詞
【行】 仄-名詞       平-動詞
【吹】 仄-名詞       平-動詞
【思】 仄-名詞       平-動詞
【乘】 仄-名詞       平-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一、場(下平七陽韻)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二、俱(上平七虞韻)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杜甫:詠懷古跡)
萬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三、誼(去聲)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
四、茗(上聲)
五、令:作「使」字解釋時讀作平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幼習畫,原想以繪畫為職業了卻一生,卻沒想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科學的春天到來了”的感召下,考上大學攻讀理工科。上大學後,我就沒有時間畫畫了。我雖然努力攻讀強調邏輯思維的理科,卻也非常喜好強調形像思維的古體詩歌和散文。好的詩就是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嘛!詩歌可以暫時止住我對繪畫的饑渴。近年來,我逐漸開始喜歡近體唐詩和宋詞,每每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平收格式(押平韻才是近體詩,古詩可押仄韻)無非是:
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對句(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二、
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平仄(特殊拗句式)
對句(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二種之一。
首字一般不計平仄。平音字和仄音字兩兩交替出現。每聯的上、下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音相對(即“二、四、六”分明)。每聯之間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到詩的寫法,人們常提起承轉合。起承轉合無疑是寫詩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因此不能將它說得太玄,看得太死。詩是流動的意念,飛翔的翅膀,它天生就應該是千姿百態的。如果把她硬納入一個固定的模式,無疑是把詩上了桎梏,使她喪失生氣,活潑不得。起承轉合起於何時,不知有無確論。上網一看,好像不少研究生還在對此作研究,說法也不一。唐人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