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這幾天比較閑,把去年暑假的照片整理一下,攝影水平不高,是個記錄吧。
北京
798現代藝術區:那一片越擴越大,逛3、4天也逛不完。孩子們看著還挺新鮮的。
前門大街:往日的溫馨、情愫不再。全聚德烤鴨店,小學時來勞動過,在這兒學會了包包子。
另外還去了新的天文館、科技館,孩子們對『4D』的電影很感興趣。
上海
上海的城市管理比北京好,交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2011-06-02 12:05:29)
台灣塑化劑風波的幾則新聞,看著很揪心,想想現在生活中塑料無所不在,想避免都很難,所有的家用電器幾乎都是塑料的。電燒水壺是金屬的,可蓋子是塑料的,水一開,也會融有塑化劑;裝食物的盒買了玻璃的,但蓋子還是塑料的,再加上各種包裝,塑料袋,數不勝數。。。。這個塑料時代,雖然物質極大的豐富,可生態環境比我們小時候差遠了,隻能寄希望於人的免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1-06-01 15:18:22)
最近我家老大迷上了一種重金屬的band,好像咆哮體的搖滾樂,弄得家裏不得安寧,他一放這個我就恨不能馬上給他關掉或者躲出去。他自己說聽這個特別勵誌,歌詞或者優美或者氣壯山河,還自己學唱這種發聲方法,把我煩得夠嗆。裏麵有一句歌詞意思好像是真正的peaceful是經過struggle才得來的,挺有哲理的。所以想要peaceful,還要先struggle。男孩迷戀電子遊戲(女孩也愛DS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6-01 12:41:43)
競爭的真相人們常說現在是競爭社會。要想成功,你一定要有競爭力。並且不僅我們自己要有競爭力,我們還要培養我們孩子的競爭力。似乎隻有具備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你才能成功、幸福。競爭是個人人都無法回避的、人人都在努力去適應的字眼。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強調集體主義的文化,相關的概念是關係、整體、協調合作等等。而競爭意識源自個人主義。在以個人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1-05-27 17:17:17)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電視訪談,是一個擁有教育學PhD的媽媽談她的兩個早慧兒女,都是homeschooling,12歲上大學,15、6歲讀博士,進Intel科學獎總決賽。後來主持人問,那今後打算做什麽呢?這位媽媽說,目前在做研究,還成立了兩個公益基金,兄妹二人各管一個。當時看這個訪談給我的感覺,是這兩個孩子似乎生活在象牙塔裏,好像一輩子就這樣下去,在他們媽媽看來是對他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Dr.Chopra在他的書TheBookofSecrets:UnlockingtheHiddenDimensionsofYourLife中也講過這種觀點,就是:世界在你之內。
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rhrd.html
為什麽做好人累?莊子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在儒家思想為主導的社會裏,必將出現人吃人的現象。以批評儒家思想壓製了人性的自由。其實任何一個誠實的人都會承認,要做個純粹的、品德無可挑剔的好人是件很難的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周末愉快!剛看了幾篇樂嘉的性格色彩分析文章,覺得很多言之有理,值得參考,分享如下:
紅色:當王子和公主為人父母——紅色家長和紅色孩子的互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2e9901016v85.html
讓你的“紅色”毛毛頭學會專注和持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2e9901017sr4.html
綠色:
綠色孩子:乖小孩帶來的煩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52e9901016v7x.html
黃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幾天一位媽媽推薦羅大倫的博客,上去看了,覺得不錯。謝謝推薦!這篇新作也很好,摘錄片段如下: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的教育體係裏,德育占了很大的甚至是過大的比重。我們現代的學校教育體係卻是在西方教育體係的基礎上改造而來的。在西方社會,品德教育的任務主要由各種宗教組織而不是學校來承擔。而我們的社會中缺乏這些教會的角色,我們的學校裏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11-05-11 13:06:35)
『童話大王』鄭淵潔最近為紀念母親節寫的一篇blog,提到他母親經常給他講的獨木橋的故事。其實就是人無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古人雲:“予之齒者去其角,傅之翼者兩其足。”也是這個道理,要發現自己能走的獨木橋,就有充實快樂的人生。潛意識裏總有名校情結,隨年歲漸長,覺得知識和智慧並不成正比,有時反而是絆腳石。要能活出真我,是要智慧。
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1-05-09 17:54:59)
這位母親和許多中國留學生的背景相同,不過是比我們早了20多年。雖然經曆傲人,也培養了優秀的子女,但結果令人唏噓、沉痛不已。她的心路曆程也足以讓我們這代父母引以為鑒。《母親節特別報導》無法遺忘——懷念女兒張純如世界日報記者/羅旦兮母親節是兒女對母親表達愛意及謝意的節日,但有一位母親,今年母親節前夕出版了一本14萬字的新書,以紀念她才情卓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