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早慧 vs 不早慧

(2011-05-27 17:17:17) 下一個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電視訪談,是一個擁有教育學PhD的媽媽談她的兩個早慧兒女,都是home schooling12歲上大學,156歲讀博士,進Intel 科學獎總決賽。後來主持人問,那今後打算做什麽呢?這位媽媽說,目前在做研究,還成立了兩個公益基金,兄妹二人各管一個。 

當時看這個訪談給我的感覺,是這兩個孩子似乎生活在象牙塔裏,好像一輩子就這樣下去,在他們媽媽看來是對他們最好的選擇。 

家裏有早慧的孩子,對家長來說是如履薄冰,尤其是老大,父母沒有經驗更是如此,生怕把孩子的天賦埋沒了,耽誤了。 

以我家為例,老大算是早慧的孩子,一歲半就認得幾十個中文字,還是繁體,因為是老人幫忙帶,訂的中文報紙,孩子也跟著看,就學會了;兩歲時聽兒童歌曲,就能自己敲著電子琴的鍵盤,彈出簡單的曲調;四歲上preschool,老師說字寫得比很多大人還好,英文數學也有二年級的水平,音樂老師說他耳朵好得超乎尋常,所有這些讓做父母的對孩子『驚為天人』,可是也不知道怎麽教育,我是這一兩年才知道文學城的,當時也不知道到貴壇取經,從這點看來如今是真羨慕本壇的小娃的父母。 

反正我老大一路琴棋書畫、遊泳、網球、曲棍球等等也學了很多,獲了不少獎,不過沒跳級。直到teen了,老大開始叛逆,說要開始做自己: 

鋼琴不考級了,雖然6年級就考過8級,還是honor award,到state convention去演奏,加州的,是各路好手雲集,但鋼琴比賽是絕不參加,無論老師如何勸說。改自學吉他,自編小曲了,以前也給大家show過他的作品。鋼琴還彈,不過多是信手拈來自創的。 

中文學校不上了,雖然換過了三、四個,很小就無師自通會了漢語拚音,中文打字比我快多了。又自學日語,這個我就一點幫不上忙了。 

遊泳網球不去了,改長跑和跳遠。 

跆拳道不學了,改學武術。 

素描不學了,改攝影。 

最頭痛是父母的建議都不采納,什麽事都一意孤行。情緒上也常常是陰晴圓缺,這就是青少年吧。 

可是父母也不能總是捧著、端著,還是要放手,他要自己摔,就摔吧,摔得越疼,教訓越大,感悟會越多,智慧會增長。 

老二小時候跟哥哥比,明顯不早慧,好像什麽都不靈光,就是調皮,點子多,我一天到晚忙老大,老二是當豬養。 

鋼琴學了3年,覺得根本沒法跟老大比,不學了。

中文一點兒沒興趣,也不開竅,到現在不認得幾個字,也不學了。

溜冰4歲開始,也是3年通過了所有的級,什麽阿拉法、貝塔、delta,伽瑪等等,到隻剩下他一個男孩時,堅決退出了。

 因為不怎麽管,老二從小就很獨立,什麽事都不要父母插手,在學校所有的projects都是自己設計、動手,好賴都是自己來。在家裏想吃什麽自己做,隻告訴我要買什麽。 

老二上初中,看出後勁了,暑假的camp都是自己報的,前幾天告訴我,暑假要去外地參加辯論比賽,是代表我們county,機票旅館都是county出的,我壓根都不知道來龍去脈,怎麽就混到哪了,他也不是辯論隊的,這是另外一個係統的。 

老二還是一個快樂又自在的孩子,這是從小當豬養的最大好處。 

不早慧的孩子是有福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