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發現自己的獨木橋

(2011-05-11 13:06:35) 下一個

『童話大王』鄭淵潔最近為紀念母親節寫的一篇 blog ,提到他母親經常給他講的獨木橋的故事。其實就是人無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古人雲:“予之齒者去其角,傅之翼者兩其足。”也是這個道理,要發現自己能走的獨木橋,就有充實快樂的人生。

潛意識裏總有名校情結,隨年歲漸長,覺得知識和智慧並不成正比,有時反而是絆腳石。要能活出真我,是要智慧。

以下轉載自鄭淵潔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abae601000dv0.html

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2009年父親節,我在《北京晚報》發表了題為《父親的含義是榜樣》的文章。今年母親節到了,我認為母親的含義是影響。比爾·蓋茨的母親說過一句話:“兩個民族的競爭說穿了是兩位母親的競爭。”我認同這句話。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後天滲透,其影響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我母親劉效坤祖籍浙江紹興,她的父親是北京知名中醫劉潤甫。我母親個性突出。我小時候睡前她給我講故事,那故事是她原創的,就一個故事,給我講了幾年。故事大意是一群動物在野外玩,長頸鹿突然說不好了,發大水了。大家就往山上跑。跑著跑著被一條大河攔住。河麵上有兩座橋,一座是有護欄的橋,另一座是一根木頭的獨木橋。大多數動物選擇了有護欄的橋,隻有一隻羊選擇了獨木橋。有護欄的橋由於動物太多,垮了,動物們掉進水中。隻有那隻羊由於選擇了獨木橋得以繼續生存。


母親反複給我講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一個道理:做事別和別人一樣。她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我在母親的獨木橋教育中長大。第一次受益是讀小學二年級時。班主任布置命題作文《我長大了幹什麽?》她導向我們長大要想有出息,從小要有宏大理想,如當科學家什麽的。當我拿起筆寫人生的第一篇文章時,我不想和同學們一樣,我想走獨木橋。於是我寫我長大當掏糞工。沒想到班主任將這篇作文推薦到校刊上發表了。我受到鼓勵,甚至產生了“這世界上我寫的文章最好”的錯覺。正是這個錯覺,使得我成年後選擇了寫作謀生。


1977年恢複高考,當我準備參加高考時,我母親阻止我高考。她說別人都考大學,你就不用考了。任何知識都是可以通過自學完成的。她還說,假設人生成就用10分衡量,如果你是大學學曆,你取得了7分的成就,別人看你就是7分。如果你是小學學曆,當你取得7分成就時,別人看你就是10分。於是我放棄參加高考,直接奮鬥人生。我不知道我母親是不是中國唯一一位由於非經濟原因勸阻孩子考大學的媽媽。


成為作家後,我依然要走獨木橋。我想一個人寫一本期刊,並堅持很多年。此前古今中外沒有作家這樣做過。
1985年,隻刊登我一個人的《童話大王》雜誌創刊,至今我一個人將這本期刊寫了26年。2005年起《童話大王》已經是半月刊了。它的累計印數逾億冊。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屬於頂級。作為母親,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如果望子成龍,則要對孩子往“龍”的方向施加影響。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就是“龍”。將孩子往和別人不一樣的方向培養,屬於正宗的望子成龍。


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值此母親節,願天下母親幸福。母親的終極幸福,來自孩子。追根溯源,母親的幸福取決於她對孩子的影響。對孩子實施了好的影響的母親,每天都是母親節。反之,每天都是母親劫。


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