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好文分享:從靈性和科學的角度--給愛找個理由

(2011-05-17 14:09:34) 下一個
Dr. Chopra 在他的書The Book of Secrets: Unlocking the Hidden Dimensions of Your Life中也講過這種觀點,就是:世界在你之內。

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rhrd.html

為什麽做好人累?

莊子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在儒家思想為主導的社會裏,必將出現人吃人的現象。以批評儒家思想壓製了人性的自由。其實任何一個誠實的人都會承認,要做個純粹的、品德無可挑剔的好人是件很難的事。我們多數人做的隻是有條件的、有所保留的好人。我們都知道哪些品德是好的,但是我們很多時候就是做不到。所以,古往今來,君子難能可貴,而偽君子倒是很普遍。

為什麽從古至今,在品德的修為上我們感覺這樣吃力,我們需要很艱苦的過程才能有那麽一點點的進步,並且這成績又脆弱不堪,經不起多大的誘惑?

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人們對這些優秀品德認識的深度不夠。我們把它看作是道德規範、做人準則。我們知道應該這樣去做,卻沒有真正明白為什麽必須要這樣做。對我們來說,這些品德是外人強加給我們的一些標準和要求,我們缺乏一個內在動機。

儒家強調君子要“慎獨”,就是提醒我們要特別當心在沒有他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要自覺地保持君子的德行。我們需要這樣的提醒,就說明我們的好行為通常是做給他人看的,我們不是在為自己做。正如心理學上的一項著名的實驗所顯示的:匿名的情況下,人們對他人更狠、更苛刻。

我們必須費力地修煉,就是因為我們從來也沒認為這些好品德本來就該是我們真正的樣子。

儒家思想的主體內容就是品德教育。中國古代從百姓到文人,一生中有限的受教育機會幾乎都讓給了品德教育。比如“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其中“學文”被放在了最後的位置(當然這從側麵也說明了品德的重要性:隻這一項課程,就維係了一個擁有遼闊疆域的民族兩千多年的繁衍生息。)這裏想說的是:如此強大、持久的教育力度,其效果似乎並不匹配——儒家社會裏並非人人皆君子,壞人依舊很壞。更糟糕的是,還多了很多偽君子和偽善行為。

問題出在哪裏?儒家思想給我們指出了很多好的做法、準則,但是對於為什麽一定要這樣做,儒家思想講得不夠多,也不夠深入,因而我們始終感覺是在被約束。這就好比我們教育孩子,通常隻有當你告訴他為什麽這樣要求他時,他理解了這個動機,才會真正地配合。我們都知道強製的效果不好。

因此,要想輕鬆自然地做個好人、具備優秀品德,我們需要真正的內在動機。

我們需要從更深的層次上來認識這些品德。 

悟道的途徑

說來慚愧,我爸爸退休前一直是大學中文係教授。從小,家裏的古書就很多,但是我卻沒有認真學。我是後來逐漸開始感興趣,對於儒釋道文化傳統,至今一直是在學習中。我自知見解粗淺,不太敢妄加評論。這種心虛感我跟我爸念叨過,他老人家以那種標準的領導語氣說:按你自己的想法大膽說出來吧!我也安慰自己:好在我依舊在學習,還有機會去補充、去改正。

像我這樣長大了以後補習傳統文化也有好處,那就是能感受到現代人接受傳統文化時究竟有哪些困惑。

我在學習儒家思想時,一直覺得儒家對於道的層麵的東西講得不多。孔子曾兩次說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 裏仁》)。這個“道”被學者們認為是指“仁”。孔子所說的“天命”,大概就是人性向善。這些似乎並沒有說到事物最根本的道理。孔子認為老子深不可測,想必是對老子的很多想法並不是很理解。或許孔子內心裏對道有著更深刻的見解,隻是沒有明確說出來,因為他更關注建立明確的行為規範。

古代儒家學者中大概談論道最多、最深刻的要算是明代的王陽明。王陽明的心學說出來就好像他學過量子物理一樣,這個以後有機會再多談。

正如前麵提到的,如果沒有讓大家看清楚根本的道理,那麽在我們看來,儒家思想似乎對於做人要求太嚴、標準太高,做起來難度也太大。我們暗地裏會想:何苦這麽難為自己呢,實際做起來也就自然很不到位。

再看道家思想。老子和莊子的智慧真是了得,在那樣遠古的年代,單憑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就悟了道。可惜後人對於道家學說的理解過於表麵。人們簡單地按照字麵的意思,把道家思想給總結到了消極遁世和虛無主義的路子上去了。其實我們不應拘泥於字麵的意思,不要過於追究表麵說法,要真的領會道家的根本精神。

比如老子的“無為”,我們完全可以從非常積極的角度去理解。在我看來,“無為”實際體現的是對於世界、社會和他人的一種高度信任。這種信任的態度和現代人總想要控製一切的自以為是、缺乏安全感的態度截然相反,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非常有積極意義。同時“無為”也反應出老子對於自我的高度評價——不需要再做很多事來證明自我價值。這些後麵再細說。

把道家思想給解釋成消極遁世和虛無主義,其結果就是老莊哲學變成了人們在失敗、失意時的一種寬心丸、一種心理創可貼。人們忘了從中去悟道,或者說認為悟到的這個道現實意義不大。

中國人的實用主義使得人們把儒道當成了便利的心理調控工具,這樣不論入世還是出世、成功還是失敗,怎樣都能找到心理安全感。

而由道家思想發展而來的道教則又變成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現象,跟老莊哲學已經偏離甚遠。

再看佛教。不論古代還是現代,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百姓來說,佛教隻是讓他們在實際行動上往好的方麵去做了。當然達到這個目的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這些百姓並沒有真的懂佛法,因此對佛教的信隻是盲目的、被動的信,是一種迷信。很多時候,拜佛在這些人那裏變成了為自己謀求私利的手段,人們是在跟佛和菩薩做交易:我供你拜你,你保佑我發財、平安、生子、金榜題名。現在還有一些富人懷著恐懼和贖罪的心理去拜佛。這一切和佛教的初衷是多麽相悖啊。

其實佛教認為世間萬物皆具佛性,我們每個人都是菩薩,隻是我們暫時沒有領悟這個世界的真諦,如果領悟了,我們都會成佛。

對於現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如果我們不仔細研讀佛經,那麽我們會對佛教裏麵的很多說法心生反感,比如對地獄、對輪回等的生動逼真的描述讓我們覺得荒唐、不可信。其實佛經裏的很多說法都隻是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在佛教被成為“善巧方便”,為的是讓古代沒有文化的勞苦大眾好理解、好接受。釋迦摩尼知道佛法本來就是難以解釋的,再不講生動一點,連聽都不會有人聽了。現代人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就錯過了領會佛法真諦的機會。

除了儒釋道,現代社會又多了一種來自西方的悟道途徑:心靈修行,簡稱“靈修”。

記得十年前我在國外時,書店裏的勵誌書、也叫自助書(self-help)的類別裏,多是關於成功學的書。當時我還真瀏覽了一些,大開眼界。同時覺得在勵誌方麵,我們過去做得也不差。我初二時看到張海迪的事跡,深受鼓舞,記憶猶新。

十年前好像沒有這麽多靈修類書籍。

現在的靈修熱潮,不僅是自然科學和心理學的新成果使然,也是因為人們有了這方麵的需求。我想這也是人類的一個進步吧:我們終於意識到,成功並非人生的終極目標。

我最近看了一些靈修書,很受啟發。同時我也能理解很多人對靈修的不同看法。比如,有些靈修書寫得艱深晦澀,完全讓你做思維體操。或許其中還有翻譯的障礙,總之,有時我看著看著,開始思想不聚焦了,不由得想起大學時看薩特的哲學書的感覺。寫得通俗的往往又寫得太玄了。我本是當非虛構類看的,但有些故事太玄,不知道該信多少。

另外,國外的靈修學習小組的形式在我們這裏也不太好接受。外國人有這個傳統:人們去看心理醫生,去參加各種戒煙、戒酒、單身媽媽等各種互助學習小組。但是這種形式在我們的文化裏就顯得很可疑,讓人聯想到另類宗教組織和傳銷,讓我們本能地敬而遠之。

那麽,除此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悟道途徑?

有沒有適合我們這些從小接受唯物主義和無神論、充滿懷疑主義精神、要求一切要摸得著看得見、能被證明的現代人的悟道途徑?

比如說,科學? 

不完整的真相拚圖

我是典型的文科頭腦,畢業後對數理化基本上敬而遠之。但是最近看了很多量子物理方麵的書,也在網上看了一些國際科研機構發布的論文和資料,看得興致盎然。過去從來沒有想到物理、數學竟然是如此激動人心、充滿戲劇性的領域。而從事這些研究的科學家,現在看起來真是很酷!

看了很多之後,發現科學領域有一種有趣的局麵:一方麵,每天都有大量的實驗報告得出新鮮有趣的結論,卻得不到理論支持;另一方麵,我們又有很多理論、假說無法在實驗室裏得到驗證。

比如說,在量子力學領域,就不斷有很多新的實驗結果,在現有理論中找不到合理的解釋。其實,在科學發展史上,也正是實驗室裏的這些奇特現象始終在推動著理論物理學家們不斷前進,一步步發展出現有的種種理論。

現在,很多研究者正在把研究內容拓展到被傳統科學界視為離經叛道的領域,比如:對夢境的影響和控製、人們在沒有實際接觸情況下的意識的互動、人在不同情緒時產生出的不同頻率,等等。我曾看到這樣一個研究:研究者把“911”事件發生時刻,全球範圍的各種數據(包括地球磁力、太陽風、彩票等)匯集起來,結果發現各種數據都在那一時刻表現出巨大的波動,而這當然找不到合理的理論解釋。

另一方麵,理論科學家們用數學和物理推斷出的很多理論,尚處於紙上談兵階段。就是說,很多在紙上推算出的結論還無法在實驗室裏得到證明,比如現在被廣泛認可的超弦理論。

目前科學家們的夢想就是能在理論上達成大統一,得出一個能把一切理論統一起來、解釋一切現象的終極理論。那將標誌著“人類理性的最終勝利”(霍金語),將實現愛因斯坦等無數科學家的夙願。

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曾預言說,終極理論將在未來20年內出現。但願如此!對於隻相信科學的人來說,隻需等待20年就能了解宇宙的真理,這真的很讓人樂觀。

但是等等,先別高興太早,別忘了,這裏說的仍然隻是理論。如果想把這個終極理論在實驗室裏得到檢測和驗證,恐怕我們還要等上好長時間。

比如說,探測十維空間所需的能量超過了我們最大的原子對撞機所產生能力的1000萬億倍;在實驗室裏產生模擬宇宙所需的溫度是1000億億億度,比恒星內部任何東西的溫度都高。因此要想扭曲時空、驗證宇宙的真理,恐怕人類需要耐心而漫長的等待,或是要借助地外文明的智慧。

對此,也有的科學家比較樂觀。美國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認為,科學是以指數級速度在發展,人類的知識總量現在每十年翻一番。因此他個人認為“我們不必等一個世紀,我們的加速器、空間探測器和宇宙線計數器就將強大到足以間接探測第十維。”

總之,在探尋宇宙的終極真理這方麵,人們已經走出很遠,但是仍沒有攀到頂峰。

那麽,在科學宣告並證實終極理論之前,我們是否隻能無所事事地等待?

我們能做些什麽?

我們當中可能有少數極為堅定的懷疑主義者會保存純粹的觀望態度,要真的等到終極理論,否則絕不改變對世界的看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無法假裝什麽也沒發生。我們大概都免不了要去想:科學的每一個新發現、新理論究竟意味著什麽?

在我看來,現有的這些每天都在刷新的科研成果,這些有待證明的科學結論就像一個巨大拚圖的無數個碎片,我們拿到手,免不了要嚐試著去拚湊出一個世界的真相。

而這個科學家們所提供的不完整的宇宙真相圖,對於教育者、對於我們每個家長又意味著什麽?

可以肯定的是:新科學將或多或少改變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我們可以依據科學實驗的結果自己去推理。更多時候,我們會信賴權威的科學家們的推理和假說。我們還可能由於科學結論和種種古老智慧的吻合之處而更加接受或者全盤接受這些古老智慧。

我們都曾聽說過各種經過艱苦的修煉最終悟道的經曆。這些傳說中的悟道多是在長時間的靜坐、冥想、呼吸、閉關等修煉後出現的,悟道者體驗到的是某種有強烈震撼感的經曆。當然也有像六祖慧能那樣頃刻間發生 “頓悟”的。

對於這些,我還沒有體會。在我看來,悟道可以不是那樣神秘而艱難的。我的理解是:如果我們對世界產生了一些更接近真理的認識,那麽我們就是在體驗某種程度上的“悟道”。

比如,我們可以根據科學家的不完整的真相拚圖、根據古人的智慧和自己的人生經曆,得出對世界的更接近真理的看法。我們不斷修正自己的世界觀、宇宙觀和價值觀,使之更接近真相。這也算作一種悟道吧。

而這些不斷修正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又將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有著強大的慣性,因此即使世界觀有所變化,日常的具體思想和行為也隻能是逐漸改變的。

這個有意識地去改變的過程大概就是修煉的過程,或者說是人類進化的過程。

那麽,依據這個不完整的拚圖,我們將得到哪些新的認識呢?

                                                                世界是怎樣連接在一起的

兜了這麽一大圈子,想說的無非就是:我要分享一些具體的科學實驗,請大家不要覺得枯燥、無關。相信我,這跟教育孩子很有關係,對於提高我們的教育質量至關重要。 

由此再聯想到已被無數實驗證實的量子糾纏現象。

當光子被分成兩個孿生光子並被發送到兩個不同的方向後,兩個孿生光子之間存在著瞬時的一致性。就是說不論相隔多遠,兩個光子總是同時能對幹擾做出一致的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糾纏。

這該如何解釋?或許由於所有物體都存在於同一個場中,這個場可以攜帶信息並以超光速傳遞?或許任何物質都是同時既在此地又在彼處?或許是因為任何一個電子都能散發出彌漫於整個宇宙的波?

科學家對這些實驗結果感到既驚奇又束手無策,因為沒有任何理論能解釋這些實驗結果,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到底這些信息是以何種方式傳遞的。

不論有多少種可能的解釋,我們可以推斷出這樣一個粗略的、好理解的結論:世間萬物,一旦曾為一體,就將永遠保持聯係,永遠不曾真正分離。

 

你的虛擬現實世界——平行宇宙、多維宇宙

(略,太多,我不貼了) 

我們究竟有多大力量——宇宙的參與性、全息性、意識的互動

 (略)

每個人都是你自己

這裏先講一個被稱為“DNA幻影效應”的實驗。

DNA的出現對真空狀態下的光子的排列方式產生了影響,並且當DNA被移走之後,這種影響依舊存在。

人的DNA並非終生不變,它隨著人的情緒的變化而改變。當DNA被從人體分離開、被帶到很遠的地方之後,這些DNA依舊隨著人的情緒而變化。

這些實驗一定讓你跟我一樣浮想聯翩。

我們可以想象,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我們所去過的一切地方、所接觸過的一切物品和人,都攜帶了我們的DNA。而這些物品和人又把我們的DNA帶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實驗結果給我們帶來的驚人的景象是:我們的DNA跟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分離,它正如同還在我們身上時一樣,在感知著我們的情緒,並隨之而變化著。同時,它也正在對周圍的物質世界產生著某種影響。

我們還可以想象,我們自己身上同樣也沾染了無數他人的DNA

我們同他人的界線究竟在哪裏?我們同世界的界線在哪裏? 

過去我是個表麵有親和力,實際上跟他人很有距離感的人。在北京上了大學後,回到沈陽就對周圍的人有些不適應。後來到了國外,覺得跟外國人有文化差異,難以親近。再回國後,又對國人的很多做法看不慣,也有距離。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在本質上我們都沒有任何不同,一切差異都是外在的包裝而已。每個人在我眼裏都變得更加可親可敬。

當我在擁擠的地鐵或電梯裏聞到難聞的“人肉味”,當我看著飯店桌上別人吃過的殘局,看到菜裏有別人的頭發,我不再那麽反感排斥。

我開始理解很多宗教把世人稱為兄弟姐妹的做法。比如,藏傳佛教的一項修煉是,要求你把遇到的每個人都當作前世的母親。我也開始真的理解儒家所說的“推己及人”的恕道。我才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義——這並不隻是一種基於道德規範層麵上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別人的父母真的也是我的父母,別人的孩子真的也是我的孩子。

佛教裏麵所講的:世間萬物皆具佛性,眾生本無差異。其中的道理至此則非常清晰。

我的身份是媽媽和教師,所以我可以把我所遇見的任何人都看作是我的父母、我的老師,我也可以把我所遇見的任何人都看作是我的孩子、我的學生。

有一天我帶孩子去附近的小區玩滑梯。快走到滑梯時,從對麵也走來一個媽媽帶著個兩三歲的小孩。媽媽穿著跟我差不多的藍色運動夾克,也是短發,也戴著眼鏡。走近了,孩子們上去玩了,我們倆很快就聊熟了,原來她也是教師!

如果是在平時,這樣的巧合很快就會被淡忘了。但那幾天我正在想對自我的新認識這些問題,這件事讓我的腦子裏浮現出一種新的看待他人的方式。

讓我們試著想象一下:你所遇見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你自己。

我們都看過很多美國大片,我們可以按照電影的樣子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你多遇見的每個人都是不同年齡的、有著不同服飾包裝的、站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身處不同境遇、體驗著不同心情的你自己。透過一切容貌、表情、身材、服飾、氣質、身份、角色,你仔細往裏看,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這個世界就像是一個鏡子迷宮,無論你走到哪裏,無論你向哪個方向看去,你看到的都是不同裝扮的你自己。

                                                                愛與善是宇宙的法則

若是在過去,聽到愛與善這樣的話題,我基本上會表現得很沒有耐心。又是什麽陳詞濫調?我會在腦子裏翻個白眼,給句英語感慨:“Give me a break!”。我知道要去愛去為善。我也有愛心、我也善良。我也自然會教育孩子有愛心、善良。還有別的嗎?有什麽新意嗎?

我不知道我原來所熟知的愛與善是多麽膚淺、多麽狹隘。 

愛與善是宇宙的基本法則,也是人的一切思想、行為最根本的出發點。

在過去,我的認識隻局限於愛與善是良知使然,是我們應該做的正確的事。

但是——

假如真的像科學家們假設的那樣:宇宙間充斥著一個連接萬物並包括萬物的網或場,不論它被叫做“以太”、還是“阿克夏場”、還是“矩陣”,還是別的什麽名字;而世間萬物乃至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也如同科學家們形容的那樣,隻是一個巨大的毯子上的皺褶,或是一個池塘裏的漣漪;總之,假如我們跟外部世界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假如我們每個人同世間一切事物、乃至宇宙裏的一切虛空都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一個整體,那麽,我們愛他人、愛世間萬物,也就是在愛自己。除了愛,我們別無選擇——即便是為了自己,因為我們和世界從不曾分離。

假如宇宙是參與性的宇宙(其實這在國外的學界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假如不僅我們的一切行為,而且我們的一切意識都是在創造著這個宇宙,那麽愛與善是我們唯一應該有的念頭、應該做的事情,因為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充滿愛與善的世界。

假如宇宙是全息性的,其中任何一個微小的局部都是整個宇宙的縮影,那麽我們就會以愛和善來對待生命所及的任何一個局部,不論它是多麽微不足道。這樣,我們就可以以點帶麵地創造出一個愛與善的宇宙。

假如我們人類的意識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那麽發自內心的愛與善的念頭就會傳遞到我們所接觸的乃至我們沒有直接接觸到的每個人的心中。我們人類就可以完成某種意義上的進化。

假如人的情緒真的能產生不同的能量場和頻率,那麽愛與善的感受是能產生最高的頻率的情緒,而這樣的頻率同宇宙的頻率相協調,因而能夠調動巨大的宇宙能量,使我們擁有強大的創造力。

……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認識,那麽,在某些可以善也可以不善、可以愛也可以不愛的模棱兩可的時刻;在那些應該去愛去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難以做到的時刻,我們就可以做得更好。

當我們去愛去行善有困難時,這樣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清除障礙,做到應該做的事。

當愛與善的做法同其他標準相衝突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把愛與善置於主導地位,使其他標準讓步。我們清楚,如果沒有愛和善的前提,我們取得再大的利潤、業績、成功、勝利都是枉然,因為你在傷害了他人和世界的同時,就已經傷害了自己。

當我們以這樣的眼光去看世界時,我們就可以把愛與善投射到更廣闊的領域,而不隻是局限於跟自己有親緣關係、有利害關係的人和事物。我們會自然地把愛別人、愛世界視為己任。

我們還可以淨化我們的愛,讓愛更純粹,成為無條件的、不計回報的愛。

我們不僅可以更廣泛、更深入地落實愛與善,而且我們也能做得更輕鬆、更自然。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教化、社會規範來約束來強迫自己。我們不是為了給別人看才這樣做,我們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我們自己,與這個世界,本為一體。

我們有了愛與善的內在動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水寧的評論:
謝謝留言。聽過英文的CD,是作者本人朗讀的,很棒的書。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sydneydodo的評論:
謝謝留言,同感動。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尋芳客的評論:
謝謝留言。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紅茶綠茶菊花茶的評論:
謝謝鼓勵!以文會友。:)
水寧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很多想法和我最近一段時間的思考不謀而合,隻是我是從宗教的角度,而你的文章是從科學的角度,對我來說更是一種印證。如果有可能,建議你讀一讀尼爾•唐納德•沃爾什的《與神對話》,其中最基本的觀點就是“我們原為一”。
sydneydodo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太好了!感動!
尋芳客 回複 悄悄話 講的挺好,雖然深度了些。我個人認為尊重和理解便會產生愛,善是愛的結果
kingpalmtree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二位的留言。
電影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就是一部講述心靈能量與物理能量相互作用影響的影片,是比較小眾的。youtube上可以看。

其實無論怎樣是所謂的[開悟],都要先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這樣孩子會好,家人會好,周圍的一切都會好,能量自然會向愛和善的方向流動,也就是有什麽樣的因,才有什麽樣的果。
陽光下的貓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特別是那些試驗!那就沒有分離了,兩個人相處過,去到天涯海角DNA還互相攜帶陪伴著呢,可惜意識層麵不是總能接收到信息。如果真能修煉到沒有分別心的時候,就成佛了。可是、可是真的要把那些個忍了又忍、還是難忍的人當成我自己?難啊!
紅茶綠茶菊花茶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感悟引發了我內心的強烈共鳴,有知音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