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學

在紛繁的塵世中,找一個角落,與自己對話,升華心靈.
個人資料
博文
(2009-10-25 17:05:32)
浙江大學海歸博士的跳樓自殺,在海外華人中激起千層浪。有人說,打死都不回國,有人說在美國餐館打工,都比在中國當教授好過。今年6月才從美國回國的塗序新博士,為什麽要跳樓?網絡盛傳浙大曾給他口頭承諾,卻未能履行。因為在6頁遺書裏,死者沒有責怪任何人,卻留下這樣一段話:“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國內大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9-10-23 22:18:54)
“這是什麽?”Jeff剛一拆開信封,我就好奇地問。“哦,這是我在俄勒岡州的選舉注冊信息,因為以前我在喬治亞州投票。”我歎了口氣:“人比人,氣死人。你年滿十八周歲,就可以投選票,如果我生活在中國,即使再熬60年,恐怕都不會知道選票長啥樣。”“別著急,你隻要在美國連續居留3年就能加入美國籍,到時候咱倆一起選總統。”Jeff安慰我。看著他手裏的那張選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21 22:14:21)
雖然七年前就開始在報上發表文章,但我卻發現自己在中文寫作上很難有新的突破。因為我有些牽涉到政治的文章不僅在國內被禁掉,在國外華文媒體上也被禁掉!受挫絕望的我隻能把精力重新“投資”給英文媒體投稿,因為美國的第一修正案能保證我不會因為寫文章而坐牢,並徹底保證國內的家人不會因為我的“文字獄”而被“連坐”。我規定自己每周寫一篇英語作文,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10-18 09:50:48)
每年諾貝爾頒獎的時候,中國人就覺得憋屈:怎麽又沒我們的份?我們常嘲笑“小日本”不能出產偉人,但卻已經有13位日本本土的科學家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全世界每五個人裏,就有一個是中國人,但自從1901年以來,在700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或組織裏,卻沒有一位是中國人。雖然諾貝爾的名單裏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李遠哲、高行健、錢永健和高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16 17:17:21)
切菜的時候,突然聽到Jeff一邊炒蝦,一邊嘴裏念念有詞。“你在幹什麽呢?”我問。他朝我做了個稍等的手勢,我就繼續好奇地盯著他。過了一會,他把視線從鍋裏的蝦轉移到我臉上,迸出一句我沒料到的漢語:“二十三。”。我撲嗤一聲,笑彎了腰:“你是說鍋裏有二十三隻蝦?原來你在練習用漢語數數?完了,你學漢語已經走火入魔了!”說實話,Jeff學漢語的熱情,讓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的新聞聽上去躊躇滿誌,但我卻不信。不論中國拿出GDP的多少,聘請多少名專家,我都不信中國的名校能趕超世界一流---至少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之所以不自信,是因為中國教育的根本有問題。我沒法做係統調查,給出權威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在國內聽講座時,很多專家總是不願意正麵回答我的問題。我的智商沒有高到能難倒專家教授,但他(她)們說我的問題尖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JonStewart的喜劇節目我每期都看,在他邀請過的眾多嘉賓中,最讓我難忘的是來自馬拉維的Kamkwamba。要想了解這位嘉賓,生活在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人得動用想象,才能感受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是什麽樣子:饑荒與艾滋病讓整個國家充滿無奈和無望,隻有2%的人能用上電(還是很不穩定的電),學校用瓶蓋來教數學(3個可口可樂瓶蓋加10個可口可樂瓶蓋等於13)。在父親的小農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9-10-12 23:04:49)
10月9日,美國舊金山市台山大嬸與非裔女子公交車上扭打的短片被放上網,短短一夜之間點擊數目便從15萬次飆升到37萬次。很多人(尤其是中國人)都站在中國大媽這一邊,但“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了一個座位引發暴力衝突,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當然是非裔婦人的錯,不該占座,但華裔大嬸在很禮貌的“Excuseme”之後,卻扯開嗓門,開始人身攻擊:“Youarestupid!Fuck[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09-10-07 21:10:56)
 看完了電影,身體心理都很不舒服,便出門散步。之所以不舒服,不僅因為這部影片拿中國說事,更因為從頭到尾都讓我害怕。聯合國的晚宴,名流聚集,談笑風生,觥籌交錯。這幅畫麵不僅在電影裏常看到,在新聞裏也很熟悉,讓人感覺到世界的和平與希望。全世界都聚集在聯合國,群策群力,共同建設一個安全繁榮的國際社會,多好!可是,轉瞬之間,作同聲傳譯的女譯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有個博客叫“毛毛媽的廚房”,很出名,我想不出該做什麽飯的時候,就上去照著列出的菜譜學習。今天剛一進“毛毛媽的廚房”,就分享了毛毛媽的喜悅:她的廚房被美僑報報道,標題是《中秋臨近華人自製月餅熱》。更讓她驚喜的是,9月22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了這篇文章。“毛毛媽的廚房”上了人民日報,看來中南海也已經知道這個深受北美華人喜歡的廚房了。但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31]
[32]
[33]
[34]
[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