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1962:尼赫魯揚言中國不敢打毛主席手臂一揮:掃了它!
尼赫魯揚言中國不敢打毛主席手臂一揮:掃了它!
2009年1月16日11:08
來源:環球視野選稿:黃駿
40多年前,印度政府悍然挑起一場大規模的侵蝕中國領土的戰爭,中國政府被迫進行了一場短促而有限的自衛反擊戰,並全勝收兵。自此以後,西南邊疆保持了數十年的相對穩定。當年,毛澤東親自決策了這場反擊戰…[
閱讀全文]
、中央組織部長康生、農民部長張聞天、軍事部長周恩來、中央黨報編輯委員會主任王稼祥、團中央書記博古。其中,向忠發、周恩來、張國燾為政治局常委。<br><br>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領導層中,身為總書記的向忠發與身為7名政治局候補委員之一的顧順章,是在片麵、單純、教條地強調出身和經曆的情況下進入領導上層的。也正是這二人幾乎給上海的中央機關帶來滅頂之災。<br><br> 3月下旬,掌管中央特科與交通局日常工作的顧順章受中央指派,護送張國燾、沈澤民到鄂豫皖根據地,並負責護送一批武器去江西瑞金。臨行時,負責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來千叮萬囑,要求顧順章一定要膽大心細、嚴守黨內地下鬥爭的紀律,任務完成後即刻返回。<br><br> 可是,在武漢送走了張國燾、沈澤民二人,完成了武器交接之後,顧順章就將周恩來的叮囑拋之腦後。他不顧秘密工作的紀律,化名“化廣其”,在漢口新世界遊藝廣場重操舊業,公開登台表演魔術,企圖賺點外快一盡歡娛。4月24日,正在台上表演“槍擊活人”的顧順章被叛變邀功的王竹樵發現,當即被捕。<br><br> 試玉3日,辨才7年。沒有嚴刑拷打,僅是利害誘人,在特務們輕巧的利誘勸說下,誰也無法料到,大革命之初就投身革命,並且為黨的隱蔽戰線做過大量有益工作的顧順章就叛變了。<br><br> 顧順章的叛變非比一般,由於多年掌控特科與交通,他的身上全是黨的最高機密。尤其是上海中央機關的工作規律、方法、諸多領導的駐地、相互聯絡的手段及任務,他都了如指掌。直到多年後,負責抓捕和誘降顧順章的國民黨武漢特務頭子蔡孟堅,在他的垂暮之年還不無遺憾地談到:“可能改寫中國近代曆史,顧案關係中共命運甚大,設非共諜錢壯飛截留電報,則周恩來及潛伏上海之共黨分子必一網成擒,而予中共以致命打擊。”<br><br> 顧順章叛變之後,要求去南京麵見蔣介石,企圖一舉破獲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把中共中央領導人一網打盡。就在顧順章到達南京的前十幾個小時,周恩來單線領導並安插在中統頭子徐恩曾身邊的地下黨員錢壯飛截獲了顧順章叛變並將解往南京的電報。他立刻跳上火車,來到上海,飛速向中共中央報告了顧順章叛變的消息。<br><br> 周恩來得到顧順章叛變的消息後,在陳雲、聶榮臻、陳賡、李克農、李強等協助下,立刻采取斷然措施,改變中直機關的秘密工作方法,更換各地與上海中央的接頭地點和暗號,將常與顧順章有聯係的同誌轉移出上海。<br><br> 這樣,顧順章與國民黨當局的如意算盤落空了,在上海的黨中央首腦機關避免了一次後果極其嚴重的大破壞。<br><br> 不過,顧順章像一條瘋狗一樣,在上海街頭四處搜捕共產黨人,先後出賣了著名的共產黨人惲代英和蔡和森。在隨後不久的6月21日,他設計抓到了當時的黨中央總書記向忠發。向忠發因出身工人的經曆坐上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的位置。雖然身為黨內最高領導人,但那也隻是名義上的,負責實際工作的還是周恩來。<br><br> 向忠發也是個徹徹底底的軟骨頭。與顧順章的叛變如出一轍,向忠發還沒有被上刑,就跪倒在了敵人麵前,並供出了周恩來、瞿秋白等高層領導以及中共秘密機關業已變換的新地址。幸虧事前已得到消息,待向忠發帶著大批特務趕去時,周恩來、瞿秋白等已經聞訊轉移。<br><br> 天道還報。向忠發在被捕後的第3天,盡管向敵人不停地搖尾乞憐,但由於供不出更多的黨內機密,已經百無一用,被押上刑場處決了。顧順章行屍走肉般地多活了4年,在1935年國民黨情報係統的內訌中,被對手憤然處死。<br><br> 很快,在稍稍穩定之後,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重新組成,即博古、張聞天、盧福坦、李竹生、康生、陳雲,由博古負總責。同時,鑒於上海的嚴峻現實,黨中央已經很難立足並生存下去,經請示共產國際同意之後,臨時中央首腦機關全部秘密遷至中央蘇區的瑞金。一場事關中國革命前途及命運的秘密大轉移就此悄然拉開了帷幕。<br><br> 周恩來三易裝束過險關<br><br> 顧順章、向忠發的叛變,使身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軍委書記的周恩來處於了一個最為危險的境地。由於長期在黨內最高層工作,從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起,周恩來就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國共雙方的不少人都熟悉他。到上海從事秘密工作的幾年間,顧、向二人與周恩來同是特委負責人,平時相處甚多,彼此非常熟悉對方的生活規律、脾氣與秉性。在此嚴峻形勢下,中央指示周恩來務必盡速離上海,前往中央蘇區。<br><br> 1931年12月上旬的一個夜晚,借助暗夜的掩護,周恩來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和安排,身穿藏青色嗶嘰對襟短衫,下身穿一條藍嗶嘰中式褲子,腳蹬一雙皮鞋,頭戴鴨舌帽,看上去像廣東方向的普通工人,在交通員黃平的護送下,乘一輛人力車直奔上海外灘十六鋪碼頭。<br><br> 為了保密與安全,鄧穎超和母親在狹小的閣樓間悄悄目送他快步離去。<br><br> 到碼頭後,他們上了一艘英國的小火輪。此時,中央特科的神槍手,綽號叫“小廣東”的交通員肖桂昌正在船上等候,黃平確信無異後上前與肖桂昌接上了頭,把周恩來安頓好,離開了碼頭。<br><br> 肖桂昌負責全程護送周恩來到中央蘇區。<br><br> 經過幾天的顛簸,輪船抵達廣東汕頭。當地的秘密交通站安排周恩來住進了“金陵旅社”。然而,就在周恩來二人踏入旅社後,他們卻發現在樓下拐角處的一個玻璃框裏有一張照片,那是1925年汕頭市各界歡迎黃埔學生軍大會的集體合影照。颯爽英姿的周恩來引人注目地居於照片中央。<br><br> 事不宜遲,周恩來果斷起身,帶著肖桂昌立刻離開“金陵旅社”。當地交通站大吃一驚,權衡再三,決定讓周恩來二人立即搬遷到該市棉安街一間小旅店去住。<br><br> 如果說頭天的住店是有驚無險,那麽次日趕火車的旅途上就著實讓人捏了把汗。次日大早,周恩來與肖桂昌匆匆起身,周恩來第二次改易了裝束。這次,他身著長袍,頭戴禮帽,帶上宣紙、畫筆、顏料之類的東西,改扮成一個畫匠。增加了交通員黃平相送。三人按照計劃,準備坐火車到潮安,然後轉往大埔。<br><br> 三人原本買的是二等火車票,誰知上車一看,二等車廂隻有他們3個人,太顯眼了,於是他們馬上擠進人多嘈雜的三等車廂。不料,就在三人汗流浹背地擠進三等車廂時,驚險的一幕出現了。<br><br> 那位忙碌的檢票員認識周恩來<br><br> 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時,周恩來曾短暫地擔任“東江行政公署”專員。眼前的這位檢票員是鐵路工人積極分子,多次給周恩來請示過工作。周恩來一驚,一麵輕聲告知肖桂昌,一麵連忙把帽舌拉低,轉過臉望著窗外。肖桂昌大驚,他下意識地摸著腰間的短槍,機警地站起來擋住了周恩來。已經明白事態有些不對的黃平在與肖桂昌交換了一下眼神後,主動把車票拿給那個檢票員檢查。檢票員一看是二等車車票,就用手指著二等車廂,示意他們坐錯了車廂。黃平連連點頭應承,等檢票員走後仍坐著不動,這一次總算蒙了過去。<br><br> 到潮安下車,吃過午飯便換乘輪船溯江而上至大埔。船到大埔,他們又轉乘開往虎頭沙的小船,在中途青溪站上岸,然後經由此地轉往閩西蘇區福建永定縣。這一帶是赤白交界的封鎖線,土匪成群,經常攔路搶劫。國民黨的隊伍在龍岡寨一帶修築了碉堡,設置了關卡和哨所,封鎖了去蘇區的道路。<br><br> 為了確保安全,周恩來第三次改換裝束,這次他改扮成了當地“土豪”,頭戴禮帽,身著對襟府綢長衫,活脫脫像個當地的土財主,那形象連他自己也忍俊不禁。當天深夜,在當地交通站6名武裝隊員的護送下,他們翻山越嶺,攀藤附葛,沿陡峭的小路越過封鎖線到達永定境內的烏石村。永定交通站的負責人張發清和4個交通員接過護送任務兩天後到達合溪(區蘇維埃所在地)。恰巧永定縣共青團代表大會在這裏召開,周恩來應邀在團代會上作了3小時的形勢報告。這時,中共閩粵贛省委已派了兩個精幹的馬夫帶了兩匹好馬到永定接周恩來去長汀(舊稱汀州)。<br><br> 一進入蘇區,周圍的一切都是那樣新鮮,周恩來十分興奮。他沿途利用休息時間同農民和鄉區幹部談話,向他們了解蘇區工作的實際情況。12月22日,周恩來到達長汀,這裏是中共閩粵贛邊區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br><br> 周恩來在長汀停留了3天,便騎馬向瑞金出發,於1931年12月底到達旅程的終點———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首府瑞金。周恩來會見了早在這裏的毛澤東、朱德以及先期到達的任弼時、項英、王稼祥等同誌。第二天,他電告臨時中央:一路順風平安到達“娘家”。<br><br> 到1934年長征前,由上海進入中央蘇區的黨、政、軍負責同誌和有關方麵人員還有劉少奇、聶榮臻、博古、陳雲、林伯渠、項英、任弼時、鄧發、瞿秋白、劉伯承、葉劍英、蕭勁光、何叔衡、李富春、張愛萍、董必武、謝覺哉、王觀瀾、楊尚昆、陸定一、王首道等人。他們大都通過上海經香港、汕頭、潮安、大埔、永定、長汀至瑞金這條秘密交通線,曆經艱難險阻最後抵達中央蘇區首府瑞金,完成了中共曆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央首腦機關及其領導人的秘密大轉移。<br><br> 從此,以紅都瑞金為依托,中國革命的紅色航船繼續行進在曆史的驚濤駭浪中。<br><br> <br><br>)
ZT:紅色中央秘遷瑞金始末:周恩來三次易裝過險關
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出於危險之中。倉小寶繪
1927年4月12日,正當國共兩黨攜手進行的北伐革命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國民黨蔣介石集團背信棄義,悍然發動了針對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15日,貌似國民黨“左派”的汪精衛撕下偽裝,下達了分共密令,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一人漏網”的鼓噪下,大批共[
閱讀全文]
Zt:兩部電影的導演是武兆堤
這裏講的是和1965年的《英雄兒女》有關的一些事
★20世紀60年代,
是英雄輩出的激情歲月。雷鋒、王進喜、焦裕祿等英模人物,憑借著他們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獻身國家的精神感動了幾代人,成為幾代中國人學習的榜樣。這其中,“做像王成一樣的英雄”——似乎是看過電影《英雄兒女》的人們共同的夢想。近日,筆者跟隨[
閱讀全文]
Zt: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這是一部曾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南斯拉夫經典戰爭影片,該片曾讓許多年輕人熱血沸騰,“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是片中耳熟能詳的一句台詞。飾演瓦爾特的演員沃伊諾維奇是個大塊頭,被稱為南斯拉夫的“羅伯特·德尼羅”。他的另一部影片《橋》在中國也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影片。”
影片簡介
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閱讀全文]

Zt:七名德軍敲詐逼降整座貝爾格萊德市
1941年春,隨著英國遠征軍加入希臘戰場,德國的南翼呈現出危險的態勢,這就使得部分德軍不得不調頭南下,去麵對同此前各戰役截然不同的局麵——除了驍勇強悍的當地戰士,還有多山的陡峭地形和惡劣的天氣。同地形相比,變數更大的則是南斯拉夫的態度——德軍進攻希臘將要取道經過的國家。
[克林根貝格的團夥]
閱讀全文]
Zt: 1956年,延安時代的戰友,《上甘嶺》的導演沙蒙找到劉熾,讓他承擔影片的音樂創作。看過腳本,劉熾大為振奮,欣然從命。進入創作了。為這支《我的祖國》沙蒙向劉熾提出:“我希望這支歌隨電影的演出傳遍全國,而且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經久不衰。過了若幹年,這電影不演了,隻要唱起這支歌,就會聯想起影片中動人的場麵,就會懷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誌願[
閱讀全文]
Zt:軍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曲作者原來是朝鮮人
2009-6-12
鄭律成是我國傑出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1918年(實際上是1914年,以未成年人的身份掩護抗日活動)他出生在朝鮮半島南部(現屬韓國)全羅南道一個貧苦的革命家庭。他父親是個愛國者,三個哥哥先後為朝鮮和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1933年,年僅15歲的鄭律成隨著一批進步的朝鮮青年[
閱讀全文]
Zt:軍歌故事:大生產運動與《南泥灣》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這首歌曲《南泥灣》,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見證。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軍對抗日民主根據地頻頻發起進攻,根據地的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敵後軍民生活麵臨極大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爭取勝利,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提出發展[
閱讀全文]
軍史:抗戰時期八路軍是如何熟練掌握日語的?
2009年3月1日09:07
來源:青年參考
旅日著名軍史作家薩蘇,又推出新作《尊嚴不是無代價的: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作為廣受好評的《國破山河在》一書的續作,本書秉承了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和立場,以發掘出的日方資料和國內記載相互考證,力求使更多曆史細節得以重現。
在描寫敵後抗戰的文藝作[
閱讀全文]
澳二戰戰俘將赴日要求麻生太郎當麵謝罪
2009年6月12日10:07
作者:朱沿華選稿:黃駿
東方網6月12日消息:四名曾在二戰中遭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父親經營的麻生礦業奴役的戰俘及其親屬將於本月十四日赴日,尋求麻生太郎的當麵謝罪。
據日本每日新聞消息,此次來日的是一名澳大利亞八十八歲的老人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一名已經逝世的英國戰俘的兒子。曾是[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