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老電影回顧---[8]《電影《怒潮》拍攝往事

(2012-05-14 23:23:14) 下一個
zt 老電影回顧---[8]《電影《怒潮》拍攝往事 


       1962年八一廠攝製完成的《怒潮》,描述了轟轟烈烈的1927年“大革命”時期,湖南平江一帶農民在黨的領導下,與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英勇鬥爭的業績,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讚揚。
這部電影完全是自上而下有組織開展的文藝創作活動的產物。1959年初,總政治部發出通知,要求各部隊、各單位積極開展文藝創作活動,迎接國慶十周年。 湖南省軍區為此成立了文藝獻禮辦公室,邀請革命前輩和地方作家共同創作反映湖南革命鬥爭題材的作品,其中就有三部電影劇本的計劃,得到已離職休養的省軍區 副司令員吳自立的響應。
吳自立是湖南平江人,1902年出生於貧窮木工家庭。1917年他十五歲即投身行武,曾參加北伐,1929年加入共產 黨和紅軍,轉戰湘、鄂、贛諸省,還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這位戰功赫赫的開國將軍熟悉平江的革命鬥爭曆史,當時已開始撰寫有關 回憶錄,擬在此基礎上改編為電影劇本,以紀念先烈、教育後代。吳自立同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周立波取得聯係,由周立波推薦聲譽鵲起的青年詩人未央協助進行 創作,隨後八一廠的編劇鄭洪又奉命加入,共同完成了後來拍成影片《怒潮》的劇本。


        該劇最初的創作意圖,是表現曾在平江革命史上頗負盛名的“二月撲城”。1927年“馬日事變”後,平江成了革命與反革命鬥爭最激烈的地區之一,參加秋收起 義的平江工農義勇軍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國民黨反動派調遣軍隊來平江鎮壓,殺害了許多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麵對白色恐怖,革命隊伍內部有的人逃跑了,有的 公開聲明不幹了。南鄉農會主席、赤衛隊長邱訓民挺身而出,領導農民繼續堅持武裝鬥爭,得到原東鄉特委書記、後為地下縣委書記羅納川的支持,一起重新發動群 眾,恢複農會組織,擴大地下武裝,至次年春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繼續搞秋收暴動的統一部署,建立起平(江)湘(陰)嶽(陽)遊擊支隊。此時東、南、北三鄉及西 鄉一部分地區的反動分子,全部竄聚縣城,鄉間已無敵人武裝,完全為我遊擊隊所控製,平江縣委便決定組織四鄉農軍直撲縣城。在黨的號召下,平江各地廣大工農 迅速動員起來,組成了一支二十餘萬人的隊伍,以求神還願為名化裝智取縣城,迫使敵人敗避,及至長沙援敵兩團兵力趕到,我方為避免損失才主動撤退。邱訓民帶 著暴動隊伍上了井崗山,後來當了紅軍的師長。劇本的初稿就是依據這一史實,由未央根據吳自立提供的素材,參照《星火燎原》中的有關史料寫出的,劇名最初叫 《平江怒潮》,又曾改成《湘江怒潮》,定稿時考慮原名存在局限遂改為《怒潮》。劇中羅大成、邱金,分別以羅納川、邱訓民為原型,閻紫劍則是當時國民黨平江 “清鄉”司令閻仲儒和反革命縣長王紫劍合並而成,兩人因合夥殺害無數革命者在平江就有“閻王”之稱,其餘人物則為虛構。
鄭洪看了初稿以後,認 為與其僅寫“二月撲城”,不如改為寫秋收起義,這樣教育意義更大一些。於是在後來的修改中,故事背景就由初稿裏發生的1927年夏至1928年春,即起於 “馬日事變”閻紫劍領兵到農村“清鄉”,止於羅大成發動十萬農民撲城,提前為1926北伐軍進入湖南開始,到1927年秋收暴動結束,相應增加了農民支援 北伐軍作戰、邱金救閻紫劍出水、閻紫劍窩藏大土豪劉瑞甫及其叛變革命等幾場戲,一方麵展現了轟轟烈烈的湖南農民運動對北伐革命的強大支援,一方麵揭露了閻 紫劍以怨報德的反動醜惡本質,同時與秋收暴動銜接起來。全劇的矛盾衝突,也從原來僅以十萬農民撲城為中心事件,限於羅大成與閻紫劍之間展開,從單一表現敵 我之間對壘,延伸涉及與黨內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的鬥爭,通過羅大成、邱金與國民黨右派閻紫劍,以及與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代表人物王懷誌兩對矛盾衝突,藝術 地再現了這段鬥爭曆史,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沉痛教訓形象地告訴了人們。


       由於《怒潮》涉及反映建黨初期領導武裝鬥爭重大題材,而且是較早運用電影藝術形式表現黨內不同思想和路線的鬥爭,總政及八一廠都十分重視。三位作者花費了 兩年多時間,先後寫了八遍稿本,從原始素材的提煉、故事情節的安排,到人物性格的刻畫、主題思想的開掘,經曆了不斷提高和逐步深化的過程。廠裏也破例很早 就指定藝術骨幹史文幟擔任導演,提前進行籌備,並在當時困難條件下提供支持確保拍攝,如影片的外景全部放在平江實地,重場戲農軍“撲城”,從路線到實物均 仿照當時,城牆、浮橋以及農軍使用的鬆樹炮等,都專門批調材料搭建複製。
史文幟對這部影片深為熱愛,為之傾注了很多心血。片中所描寫的那個充 滿血淚和燃燒火焰年代的鬥爭生活,他絲毫沒有陌生之感,相反卻喚起了許多難忘記憶。史文幟1924年出生於陝西蒲城縣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史兌風是當地農民 運動的領袖,1928年參加了共產黨發動的“渭華暴動”。暴動那天,農民聚集在村前,旌旗招展、鑼鼓喧天、炮竹轟鳴、熱鬧非凡。當時隻有4歲的史文幟,也 跟在哥哥、姐姐的身後,在暴動的隊伍裏鑽來鑽去。這場農民暴動後來雖失敗了,但革命的火種卻播撒在史文幟幼小的心靈,壯觀的場麵一直銘刻在他的腦海中。正 是具有感同身受的體驗,他才能在《怒潮》中,把農運暴動排山倒海的聲勢、波瀾壯闊的場景,再現得宏偉壯觀、淋漓盡致。
片中有一場很為動人的 戲:馬家爹爹不顧白色恐怖嚴重,毅然讓孫子長生重新跟隨邱金、羅大成揭竿而起,行前讓長生持刀下跪起誓:不給窮人打個天下,死也不進馬家門,就是史文幟依 據自己親身經曆增添的。抗戰期間,史文幟兄弟三人經黨組織批準赴革命聖地延安。在臨走的深夜,剛強的史媽媽讓史家三兄弟跪在地上起誓,對他們講:“你們去 延安革命,要去就得幹到底!要學薛仁貴十年不回家才成,革命不成功就不要回來見我!”這一難忘情景始終銘刻在史文幟心裏,成為他奮鬥一生的動力,在拍攝 《怒潮》馬家爺孫告別時,情不自禁地移用上了。
       1952年,史文幟分配到八一廠任編導,通過紀錄片到故事片“摸爬滾打”,進一步熟諳了電影藝術特性。這些厚實積累在《怒潮》拍攝中得到充分發揮。他以自 己的音樂擅長,與作曲鞏誌偉密切協作,精心創作了六首插曲,即悲壯激越的《工農他記得》、寓意深刻的《猛虎學道》、明快昂揚的《一支人馬強又壯》、深沉抒 情的《送別》、熱烈歡騰的《秋風卷烏雲》、雄壯自豪的《工農齊武裝》,分別穿插於劇情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烘托主題、創造氣氛、表現主人公內心情感等方麵起 到了突出作用。如羅大成受錯誤路線排擠打擊被迫離開戰鬥崗位,即借助一曲痛而不悲、憂而不傷的《送別》,表現邱金及農友鄉親的依依難舍,成為新中國電影史 上的經典場景。這些插曲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鮮明的民族風格、突出的地方色彩、濃鬱的抒情意味,隨著影片上映迅速流傳膾炙人口。
《怒潮》於 1963年“七一”在全國公開上映,很快引起熱烈反響,被認為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影片。時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十分高興,稱讚它是八一廠那一時 期“最好的影片”。中南局第一書記、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看後也很感動,特意向曾在中南軍區、廣東省軍區任職而相識的吳自立表示祝賀,誇獎他“可變成了個 秀才了!”時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的江渭清和夫人、時為省婦聯主席的徐敏在家中招待老朋友吳自立時,談到電影《怒潮》,江渭清夫婦都交口稱讚,認為影片拍得 有氣勢,思想性、藝術性都不錯,片中插曲優美動聽。





編輯本段影片資料:


導 演:史文熾



編 劇:吳自立 未央 鄭洪   主 演:張平 周鳳山 關淑貞 劉秉章 翟春華   上 映:1963年   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黑白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1927年湖南省平江縣。 繼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之後,湖南於5月21日也爆發了馬日事變”,大批的共產黨員、工農群眾和愛國誌士被殺害,革命由高潮轉入低潮。邱金是南 鄉農民協會主席,起初誤認敵為友,不幸被捕,在屠殺時僥幸逃脫。複仇的怒火在胸中燃燒,他手執一把柴刀,要和敵人拚個死活,但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幸被 縣特派員羅大成救出。羅大成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過,他遵照毛澤東同誌的教導,重新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和敵人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節節的勝利,鼓舞了 群眾。右傾機會主義者王懷誌(中央特派員),大喊農民運動過火了,撤了羅大成的職,還要解散工農武裝。羅大成後來壯烈犧牲,王懷誌也遭到了敵人的毒手。值 此革命的緊急關頭,黨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 群眾繼續革命的鬥爭。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前敵委員會在湖南成立,領導了舉世聞名的秋收暴動。在複雜的階級鬥爭中,在黨的幫助下,邱金從一個複仇主義者,成 長為一個紅色的指揮員,他響應毛委員的號召,領導工農自衛隊,舉行了暴動,最後,他帶著暴動的部隊,跟隨毛澤東同誌進入了井岡山地區。   這是一部較早運用電影藝術表現和反思黨內不同思想和路線鬥爭的影片。它以1927年湖南農民革命運動為背景,描寫了在血與火鬥爭中站立起來並匯人革命洪流的農民武裝的成長過程。   對於右傾機會主義者的投降主義路線及其給中國革命帶來的重大損失,影片以形象的力量予以批判和 總結。它還以宏偉鬥爭場麵的表現和細膩的心理刻劃,從不同的側麵,多角度地表現了幾位在複雜的鬥爭中經受洗禮的農民革命者的形象。該片音樂在烘托主題、創 造氣氛表現主人公內心情感等方麵起到了突出作用,其中的插曲頗具特色。


編輯本段電影插曲:送別和一支人馬強又壯


《送別》   鄭洪等詞 鞏誌偉曲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裏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送君送到大樹下   心裏幾多知心話   出生入死鬧革命   槍林彈雨把敵殺   ------   半間屋前川水流   革命的友誼才開頭   那有利刀能劈水   那有利劍能斬愁   -----   送君送到江水邊   知心話兒說不完   風裏浪裏你行船   我持梭鏢望君還



轉播電影“怒潮”插曲“無義之人莫相交”


(2010-08-08 14:11:22)



轉播電影“怒潮”插曲“無義之人莫相交”


    博友曾順希望將電影“怒潮”插曲“無義之人莫相交”的詞曲找到,很遺憾沒有找到簡譜,隻有歌詞。幸運的是找到原唱的視頻,特轉播在這裏。請欣賞!歌詞是:


    昔日猛虎去學道 虎在深山乍遇貓 貓兒曾把虎道教 猛虎得道反傷貓
    貓兒跳上楊柳樹 虎在地下緊身毛 貓兒朝天歎口氣 無義之人莫相


無義之人莫相交視頻: http://sinaurl.cn/bdk0k



  • 電影【怒潮】插曲:一支人馬強又壯(孟貴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jc3Sef-n7E/


 


老電影【怒潮】插曲:工農永不不忘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668963o1p86.html


 


 


鞏誌偉


鞏誌偉,著名作曲家。山西平遙縣 城內人。1924年生,高小畢業後,在中國共產黨抗日宣傳的影響下,於民國26年(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民國28年(1939),入魯迅 藝術學校學音樂。半年後考入音樂研究班,學習作曲理論,研究民族音樂。1940年入太行區魯藝學習。民國31年(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抗大 總校文工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中南軍大文工團等處曆任音樂隊長、藝術指導、副團長等職務。其時,以音樂為武器,於炮火硝煙中潛心創作了《把一切獻給 黨》(進行曲)、《防旱備荒》(民歌風)、《蘇聯好比一條龍》(行軍曲)等一係列鼓舞戰士衝鋒陷陣,奪取勝利的歌曲。作品氣勢磅礴,風格豪邁。解放戰爭 中,創作的《民主聯軍大進軍》、《三下江南》、《唱紅五月》、《翻過山頂勝利向前》、《百萬雄師打過關》等歌曲 ,熱情奔放,風行全軍。創作的軍樂曲《進軍曲》、《慶祝勝利》、《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等,極大地鼓舞了全軍及全國人民奪取解放戰爭全麵勝利的信念。建國 後,曆任中南軍政大學文工團藝術指導,第四高級步兵學校文工團副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音樂組組長,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1951 年,出任赴朝慰問藝術演出隊隊長,又創作了《歌唱最可愛的人》、《報仇恨向前進》、《動員起來抗美援朝》、《慶祝朝鮮大勝利》等歌曲。1952年成立八一 電影製片廠時,任音樂主編。1955年,參加為中保(保加利亞)兩國合拍影片作曲等活動,並赴保會見了著名作家彼波可夫。從事電影音樂後,先後為30多部 電影作曲,4次獲獎,發表歌曲120多首,發表音樂論文20多篇。用20多年時間完成大型器樂作品小提琴協奏曲《難忘的時代》。編著了《民族器樂200 首》。作有歌曲《春暖花開》、《送別》等。曾為《怒潮》、《道是無情勝有情》等影片作曲。   鞏誌偉後期創作的歌曲,旋律新穎,優美動聽,個性獨特,曲調感人。既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又有頗高的專業作曲技巧,深受全軍將士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1]

參考資料


開放分類:
藝術家名人山西人
電影詞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