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軍史:抗戰時期八路軍是如何熟練掌握日語的?
(2009-06-12 07:49:25)
下一個
軍史:抗戰時期八路軍是如何熟練掌握日語的?
2009年3月1日 09:07
來源:青年參考
旅日著名軍史作家薩蘇,又推出新作《尊嚴不是無代價的: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作為廣受好評的《國破山河在》一書的續作,本書秉承了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和立場,以發掘出的日方資料和國內記載相互考證,力求使更多曆史細節得以重現。
在描寫敵後抗戰的文藝作品中,時常出現八路軍講日語的情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八路軍,是怎樣熟練掌握日語,以至冒充日本兵都不會被發現呢?從敵後武工隊出身的老戰士那裏,作者找到了答案。
1.“學不好的,都犧牲了”
筆者曾經對文藝作品中的一種描述不屑一顧,那就是八路軍居然能冒充日本兵。這是因為,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日語是一門非常難以吃透的語言,它的發音、變格等微妙之處極多,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很難說得天衣無縫。即便是在日本呆了十幾年的中國人,開口說話,不用3句,對麵的日本人就會恭維起來——“您的日語說得好極了!”
言外之意是,你講得再流利也能聽出是外國人。
在上世紀30年代,精通日語的人更少,連魯迅這樣號稱日語流利的,今天看他的日文信件,都有“慘不忍睹”之感。既然如此,在連高小學生都當知識分子看待的八路軍裏,誰能有那麽好的日語水平,冒充日本兵都不被發現呢?
然而,和當年在冀中做過敵工工作的老八路朱占海談起來,老人卻告訴我,冒充鬼子這種事一點兒也不稀奇。他當時在任丘等地活動,敵工部的人經常把鬼子的電話一掐,連上話機就跟敵人講話套情報,也確實有武工隊員化裝成日軍活動過。
怎麽學的?反戰同盟的“日本八路”教的唄。“也沒覺得有什麽特別難學的。”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當時我剛到日本不久,若是從他那兒學到什麽日語速成法,可是不得了的收獲。
“你們現在學不到我們那個水平。”老爺子搖頭。
“為什麽?難道我們還學不過您一個高小畢業的?”這後半句話,我沒敢講出來。
“你們學不好,就是少掙倆錢兒。我們學不好的,都犧牲了。”
他說,當時裝成日軍,主要是嚇唬偽軍的,碰上鬼子多半是意外遭遇。八路學日語的時候,很多人連日文字母有多少個都不知道,純粹是硬背下來的。也就是固定的一些句子能以假亂真,以外的多半一竅不通。比如,鬼子要問你是哪個部隊的,八路把旅團、大隊、軍銜說得極流利,問老家是哪兒的,也能對答如流,連村裏有個菩薩廟都能說出來。鬼子要是問喜歡吃生鯛魚還是烤魷魚,那就全完了。
“倒是沒有鬼子問這樣的問題”,朱老說,“他們的性子是一根筋。”
“那萬一有哪個鬼子特別,這麽問呢?”
“那還用多說嗎?掏槍就打唄,大不了一個換一個!”老人笑答。
2.用“八路式日語”喊話很有效
我可能真是有點兒小瞧了當年的土八路。前幾年聽影視界的朋友說有人想改編《敵後武工隊》,我趕緊插嘴,說您有機會可得勸勸,沒那個金剛鑽,千萬別攬這瓷器活。那《敵後武工隊》是誰寫的?馮誌啊,馮誌自己就是老牌武工隊員,原著裏頭幾乎每一個細節都是從真實的戰鬥中提煉出來的,他的作品能拍出原汁原味,你就是大師了,改編?最好先掂掂自己的分量……
不過朱老也承認,雖然當時要求每個八路軍都要會57句日語,但多數人,如果不是做敵工工作的,日語的水平確實很一般。1944年後開始局部反攻,經常出現圍住鬼子炮樓用日語喊話的情景,一時間南腔北調,敵工部的同誌經常抱著腦袋哀歎,說這些唐山味兒的冀東日本話,保定味兒的冀中日本話,隻怕炮樓裏麵的鬼子和偽軍沒一個能聽明白。
“那還喊什麽呢?”我有些不解。
老人答曰,話不能這樣講。事後從俘虜那兒知道,用這種變了調的“八路式日語”喊話,與正規的“日本八路”來喊話,效果竟然差不多。
原來,鬼子炮樓裏,一聽到正宗的日本人在下麵喊話宣傳,指揮官就會大罵“反賊”,並勒令射擊,用槍炮聲壓住對麵的喊話,宣傳的內容也就聽不到了。而如果是中國八路說日本話,日軍指揮官總是聽不懂,不知道對方在喊什麽,往往也就不會射擊,聽之任之。日本人好認死理,越是聽不明白越要聽,使勁兒琢磨八路在喊什麽。
有時候還真讓他們給琢磨明白了,還要彼此交流一番。
於是……八路的宣傳效果,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