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袁隆平生平:
袁隆平(1930.9.7-)出生於北平,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係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製種技術,從而為大麵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係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為什麽18億畝耕地紅線沒有必要?
  茅於軾
  2008年12月24日,天則所發布了“糧食安全和保護耕地”的研究成果。有約二十名記者參會。今天各方麵的報道已經出來了。同時我的郵箱裏收到不少罵我的信。內容十分簡單:“老不死”,“王八蛋”,“”,除了罵人沒有任何話。我知道,這個研究成果得罪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可又講不出道理,隻好用罵的辦法。當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五、源自湖湘文化。
這是我要著重展開來說一說的。大家注意,這個湖湘文化和2000多年前的比較浪漫奇異的楚文化不大一樣,這是300年以來一種經世致用的、大氣霸蠻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湘人學子或者仕人集團影響中國曆史命運的文化精神。嶽麓書院大門外的名聯說得好:“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但我一直想為其改個下聯:“無湘不勇,”湘楚人物,文武兼備啊。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四、四個“佐證”
毛澤東為什麽能成為千古一人?既是開國領袖,又是詩書大家?當然,首先是時勢造英雄,從客觀條件而言,20世紀是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過渡的轉折時期,它需要英雄也產生了英雄,毛澤東應運而生,因勢利導,乘勢而上,成為了其中最傑出、最重要的代表。這是曆史的選擇,中華民族的選擇。就主觀條件而言,毛澤東胸懷天下,生性好學,博聞強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三個特點
現在我們來簡要談談毛澤東詩詞藝術風格的三個特點。
第一,豪放大氣。也可以說,充滿了革命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但也還可以有個解釋,叫做“霸蠻”,霸王的霸,蠻橫的蠻。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就是特別“霸蠻”。我們可以做點量化分析,比如毛澤東詩詞中好用大的字眼,名詞如天啊山啊海啊,量詞如億啊萬啊千啊之類的,平均每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換一個角度,換一個例子。1961年冬天的某日,毛澤東剛剛寫完《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這篇文章之後,心情愉悅,上班的時候,他的衛士張仙朋進來給他倒開水,毛澤東就問,小張,你知道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嗎?小張當然不知道,看著毛主席傻笑。毛澤東很有興致地把這篇文章的觀點給他講了一遍,講完以後看他還是似懂非懂,毛澤東長歎一聲說了一句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二)毛澤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
毛澤東當然吸收了很多西方先進的思想,比如馬列主義中的暴力革命的理論,階級鬥爭的理論、唯物辯證法的理論等等。再比如,20歲的毛澤東曾對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頗為激賞,用蠅頭小楷在書中寫下12000多字的眉批和旁注,包含了3個核心思想: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集中政治權利;個人意誌超越一切的重要性;中西文化有時對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因此,就說到了毛離開我們30年來,中國大陸對毛澤東評價的三個變化。第一個小變化是1976年到80年代初。毛雖然離去了,但政治上還是堅持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對毛澤東的頂禮膜拜變化不大,顯示出了一種民族的巨大的思維慣性。
第二個大變化是80年代。以思想解放運動為標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梁漱溟人稱是中國20世紀最後一個大儒,是反對階級鬥爭第一人,是毛澤東一輩子的諍友和辯友。1957年,為了試一試中國共產黨的氣量,他在大庭廣眾麵前與毛澤東辯論,大戰三百回合,最後在一片“梁漱溟滾下來”的口號聲中才悻悻下台。晚年梁漱溟對毛澤東有三句話的著名評價。第一句話說,影響20世紀中國的有三個人: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這後來成為流傳甚廣的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