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老三屆網友發文--三十年後評毛澤東 7

(2009-05-17 15:50:48) 下一個
第五、源自湖湘文化。

這是我要著重展開來說一說的。大家注意,這個湖湘文化和2000多年前的比較浪漫奇異的楚文化不大一樣,這是300年以來一種經世致用的、大氣霸蠻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湘人學子或者仕人集團影響中國曆史命運的文化精神。嶽麓書院大門外的名聯說得好:“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但我一直想為其改個下聯:“無湘不勇,”湘楚人物,文武兼備啊。

先來看看湘楚人物。從兩千年前的屈原,賈誼,到1000年前的宋明道學的開山周敦頤,再到300多年前的王船山,逐漸形成了一個經世致用的哲學思想體係。由於王船山思想體係的形成,影響了湖湘幾代人。第一代是兩江總督陶澍以及賀昌齡、賀熙齡、魏源等人;第二代,就是將近兩百年前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所謂的晚清中興名臣;第三代就是以一百多年前“去留肝膽兩昆侖”,“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譚嗣同為代表的戊戌變法人士;第四代就是一百年前的黃興,孫中山的總司令、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前敵總指揮,還有國民黨的元老宋教仁,《警世鍾》《猛回頭》的作者陳天華,還有以護法運動名震天下的雲南督軍蔡鍔等等,都是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第五代就到了將近一百年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大家數數看,光擔任過中共領袖和國家元首的湖南人就有毛澤東、劉少奇,胡耀邦、朱鎔基,擔任政治局常委的有任弼時、李富春、陶鑄,十大元帥有其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十個大將有其六:粟裕、黃克誠、陳賡、譚震、肖勁光、徐光達,1955年授的57個上將裏有19個上將,140多個中將裏麵有40多個中將。前麵我們說的是共產黨,其實國民黨也值得一說。就說八年抗戰吧,國民黨的正麵戰場裏從忻口會戰開始,曆經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等,一共打了22次大型會戰,其中有6次是在湖南打的,占了四分之一強。而且光是長沙會戰就打了四次,四進四出,薛嶽指揮的長沙會戰打得非常精彩。淞滬會戰的中日傷亡比是四比一,而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時,傷亡比打到一比一。八年抗戰,在湖南境內殲滅日寇多達20餘萬。僅1945年4月,在中國大陸對日最後一戰就是在湖南湘西芷江打的,殲滅日寇80000多人。如果抗戰戰果以省區來劃分的話,湖南無疑是第一。綜上,說湖南人深刻地影響和決定了中國近現代史的走向,是毫不為過的。

其實湖南人這種雄視天下的精神,在上世紀初,就為國人所高度讚揚。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陳獨秀曾撰文指出,“湖南人的精神是什麽?‘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以湖南人這種奮鬥精神,卻不是楊度說大話,確實可以拿曆史作證明的。二百幾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艱苦奮鬥的學者!幾十年前底曾國藩、羅澤南一班人,是何等‘紮硬寨’‘打死仗’的書生! 黃克強曆盡艱難,帶一旅湖南兵,在漢陽抵擋清軍大隊人馬;蔡鬆坡帶著病親領子彈不足的2000雲南兵,和10萬袁軍打死戰;他們是何等堅毅不拔的軍人”!最後,陳獨秀大聲疾呼:“歡迎湖南人的精神”!(63)

陳獨秀說到的楊度,是一代曠世逸才,他模仿梁啟超的《少年中國歌》寫了《少年湖南歌》,其中最著名的兩句就是“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道盡了湖南人的霸氣和豪氣!這也就是毛澤東的霸氣和豪氣。

據彭大成《湖湘文化與毛澤東》的研究,總結出湖湘文化有五大特征,雖然有待推敲,但我認為富於原創和發現,我願意在此結合我的體會介紹給大家共享。(64)

第一點是“哲理思維與詩人才情的有機統一”。

一方麵是哲學思維,從屈原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北宋周敦頤首創太極圖說,到王船山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哲學思想體係,一直到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曆代的湖南知識分子都力圖探尋把握宇宙社會人生的根本規律。就是所謂大本大原的問題。不是解決小問題,做什麽比怎麽做更重要。另一麵就是瑰麗浪漫,神奇精妙的雲景文章,這個就是我們前麵所說的毛澤東所重視的文采問題,從屈原到毛澤東,如出一轍,我們也不用多說了。

第二點是“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潮與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

講究實事求是。東漢漢獻王最早提出的“實事求是”,後來在20世紀初被當時嶽麓書院類似院長這樣的人物把它寫在嶽麓書院一進門的影壁上。又過了20多年被毛澤東寫在延安的中央黨校,成為中央黨校的校訓直至今日。實際上從南宋的胡宏、張軾開始,湖南人就十分重視經濟之學,主張從國計民生中探求富國強兵之路。毛澤東就更加把它化成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力行踐履的道德修養。就是嚴於自守,苦行清修。像青年毛澤東搞雨浴,風浴,遊泳等等,這都是鍛煉體魄,更主要是鍛煉意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謂“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王船山、曾國藩、左宗棠、羅澤南這些人也都是起於底層,出身寒微,但自律甚嚴。曾國藩為尤。

我們來說一段小插曲。當時剿滅洪楊之後,曾氏和湘軍幾乎一統天下。曾國藩時任兵部尚書兼直隸總督,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兼北京軍區司令,他的弟弟曾國荃相當於南京軍區司令。其他各處大體可以說無湘不成軍,無湘人不成衙門。光曾國藩老家湘鄉縣,因軍功授二品的就不下2000人。全國的武裝部長,軍分區司令、省軍區司令基本上都是湘人。全國的武裝力量盡在曾氏掌握之中。所以說當時有一種動議,主張曾國藩反清複明,漢人嘛。其中最主要的人物是王闓運。王闓運是何許人?一代狂人、無雙國士也。他在嶽麓書院也題有一幅名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湖南人這種大氣,真是氣死外省人,但你還真沒法不服氣。從王闓運的“湘水餘波”到毛澤東的“湘江北去”,其中不是都澎湃著湖南人的鐵血豪氣嗎?

王闓運就是專門研究帝王學的,他是曾國藩的幕僚,牽頭鼓動曾國藩反清,但曾國藩始終沒有反,為什麽呢,這也算是一個曆史之謎,見仁見智,人言言殊。我沒有專門研究,不敢妄言,但我認為曾國藩有一句名言可以為其略作解釋,即:“人不概之,天概之,天不概之,自概之。”這個“概”字就是大概的概,在古代就是量具,其實就是個木板。古代用缸,用桶,用盆來盛米,稻穀,堆得高一點,然後用這個木板來刮平,起的就是這個作用,這個叫作概。別人不來管你,自然有上天管你。中國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靈”,如果天再管不了你,那就自己管住自己,這就是自律。讓我來引申一下曾國藩的意思就是說,要見好就收,要激流勇退。我覺得這是曾國藩的一種處世哲學。當然也包括他對清朝的感恩,他曾經一年連升4級,36歲就當到了禮部侍郎,正二品。所以說,鹹豐、慈禧對他是龍恩浩蕩,知恩圖報,正是儒教文化的道德傳統。上個世紀20年代,毛澤東組織青年學會諸友赴法赴日時,曾遇經濟拮據之困,幸得章士釗伸出援手,資助兩萬大洋才得以成行,毛當時在《送縱宇一郎東行》中欣慰地寫道:“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裏”,說的就是這件事。時隔近半個世紀,毛澤東對此還念茲在茲,感激不盡,從1963年開始,讓他的秘書林克在每年大年初二給章士釗送2000元錢,一直到他去世。毛對章的女兒章含之說,這就是還他那筆債。錢少情意重,其實毛對章家幾代人都特別關照。這種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

第三點是“氣化日新,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從胡宏提出的日新不息的辯證發展觀到王船山的“造化日新而又不用其故”的日新哲學與人類進化史觀,這種精神一直盛行於湖南。所以青年毛澤東提倡“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追求新事物,敢為天下先,這也是湖南人的一個特點。曾經有人拿秦始皇來影射毛澤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做了這種事情,可能要斷子絕孫啊。結果毛澤東反問:“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誰無後乎?我無後乎?!”毛澤東就是不信神鬼,敢為天下先。

第四點是“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群體參政意識”。

湖南的知識分子參政,不是個別人,少數人,而是一個群體。例如前麵我列舉的從陶澍到毛澤東,這前後200年左右,五代人,薪盡火傳。而且請大家注意一個特點,這些人主要是文人,平時都是道德文章交往,切磋學問。張軾、胡宏都在嶽麓書院講學。曾國藩、羅澤南這幫人都曾在嶽麓書院讀書,都是同學。當然毛澤東在第一師範學習時,也常去嶽麓書院旁聽。平時他們以學問陶鑄人心,轉移風氣,一旦到了時代更迭,國家動蕩之際,這個文化群體就轉化為左右國家政局的政治力量和軍事力量。他們是典型的上馬擊狂虜,下馬草軍書的儒將,詩聯唱和,每有絕響。

我舉幾個名聯。一個是兩江總督任上的陶澍,回鄉省親,下榻賓館,青年學子左宗棠抓住機遇在其下榻的賓館寫了副對聯:“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洲子弟,翹首公歸。”立刻博得了陶澍的歡心,因為上聯巧妙地嵌入了陶澍一生中最得意的時刻,“春殿語從容”指的是鹹豐皇帝在金鑾殿和書房裏問對,即接見陶澍;下聯又強烈地表達了三湘學子對當時作為湖湘仕人領袖陶澍的仰望和倚重之情。陶澍深為感動,就打聽這個聯是誰寫的,別人告知是左宗棠。左宗棠也是一介狂生,字今亮,等於說自己是今天的諸葛亮。但他應試能力不行,三次科考都铩羽而歸,所以後來一怒之下就不考了,他的最高功名就是舉人,但他才華出眾,能力超群,一個對聯就把陶澍搞定。陶澍把左請來,徹夜長談,盡管他們年齡差了一代,地位懸殊,陶澍是封疆大吏,左宗棠僅是個舉人,竟然結成了兒女親家,一時傳為佳話。陶澍是最早推薦左宗棠的,體現了湖湘仕人互相提攜的抱團精神,這是一例。

此後,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炳章手下當幕僚,其實是“大秘”,相當於省軍區的秘書處長。當時清朝有個製度,地方衙門給朝廷送重要文件,要發炮三響。表示政務透明公開,告訴大家我們湖南給朝廷發了什麽重要文件。駱炳章是巡撫,是書記兼司令,應該是送發他簽署文書就發炮,結果弄到後來,他簽署的不發炮了,左宗棠簽署的倒發炮,這就僭越了,再加上湖南總兵樊燮在公堂上被左宗棠踢了屁股,大怒之下辭官告狀,說左宗棠一介布衣當眾毆打四品大員,這是侮辱朝廷,罪該當斬。一時引起朝野嘩然,鹹豐震怒,著即派出官文為欽差大臣,南下查辦。當此之際,禦史中臣潘蔭祖緊急上了一道奏折,寫出了兩句名言:“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加上湖北巡撫胡林翼等的運作,這才保護了左宗棠,並使其一夜之間名動天下。但左宗棠也並沒有因此順利發達。到了他44歲時,林則徐從新疆特赦回福建,路過長沙,點名要見左宗棠。那年左宗棠雖然名氣很大但還沒有授到實職。林則徐送了他一幅名聯,予以鼓勵:“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又把自己在新疆勘探畫在羊皮上的軍事地圖送給左宗棠,對他寄予厚望。事實上,又過了20多年以後,左宗棠就是拿著林則徐送他的羊皮地圖到新疆平叛,打的是沙俄的阿古柏,平定了準噶爾叛亂。這是第二例。

真正對左宗棠仕途起了最重要作用的,還是曾國藩。清代有個密薦製度,就是地方大員有權力直接寫密奏向皇帝推薦人才,這個比吏部的考察更重要。曾國藩一生中密薦過兩個人,一個是左宗棠,一個是李鴻章。他給這兩人寫的評語大體相同,都是12個字:“取勢宏遠,用事精微,堪當一麵”。這兩個人都成了曾後時代晚清的股肱大臣。李鴻章是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左宗棠是陝甘總督,在陝甘總督任上收複了新疆失地,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功績卓著的民族英雄。雖然李鴻章不是湖南人,但李鴻章的父親和曾國藩是同年進士,因為很佩服曾國藩,就把青年李鴻章托付給曾國藩,所以李鴻章是正經的曾國藩的入室弟子。後來李家勢力坐大,淮軍超過湘軍。有一個小故事很說明問題,就是“總督換防老太太不換房”。說的是李鴻章在兩江總督任上調直隸總督,李鴻章的老母親和他一起住在兩江總督衙門內,但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他的哥哥李瀚章調來接任兩江總督,所以老太太就不用搬家了。

我們接著說第三例,有關“曾、左失和”的一副名聯吧。就在人們慫恿曾國藩反清之際,風聲傳到朝廷慈禧太後耳朵裏,引起懷疑,為了避嫌,曾、左別出心裁,演了一出好戲。當年曾國藩和他的幕僚有一個早餐會,就是在早餐上研究部署一天的工作。那天早上,議完要事後閑下來了,曾國藩就用手指蘸著茶水在桌上悠閑地寫著上聯“季子自視甚高,與我議論常相左。”把左宗棠的名字“左季高”嵌入其中,無意間流露了他對左的不滿與不屑。當時就有左宗棠的臥底快馬這個上聯報給左宗棠,左宗棠一聽,佯作大怒,立馬對了個下聯:“藩臣以身許國,問伊經濟又何曾。”就是說,你以為你是個人物,但是關於軍國大事,我左宗棠什麽時候問過你曾國藩?不僅把曾的名字嵌入其中,而且強烈地表達了對曾國藩的大不敬。兩個人鬧意氣,鬧出了這麽一對名聯。又被慈禧的臥底報給朝廷,解了慈禧的後顧之憂。這是曾、左用的小權謀,也是他們的大智慧。最為難得的是表達得風流儒雅。左宗棠收複新疆之後,後人有詩讚曰“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裏,迎得春風度玉關。” 湘軍將帥裏麵,風流雅士很多,顯示出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此前的中國古代將領不大一樣。這些對毛澤東都深有影響,所以後來毛在中共的上層也經常這麽幹,但他沒有對手,英雄寂寞,隻能自己天馬行空,獨來獨往,要唱和隻能和郭沫若、柳亞子等人搞一搞,其他人不懂啊,弄個聯他也對不出來啊。

第五點是“運籌決勝,平治天下的軍政謀略”。

前麵講到,集大成者王船山總結了中國曆史上治國治軍的方略,其思想體係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對300年以來的湖南人,對湖湘文化,對湘軍,對曾國藩都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1861 年曾國藩和他弟弟曾國荃捐資了4200兩白銀,最早刊行了《船山遺書》,就是幫他出了文集。曾國藩把這套書帶在身邊,包括在剿滅洪楊的過程中,戎馬倥傯,經常是挑燈夜讀。王船山的很多思想通過曾國藩的傳承,後來被毛澤東所發揚。王、曾都是從統治階級角度來研究當時農民起義,就是所謂他們的敵人的作戰規律。比如說人民戰爭如火之燎原,就是王船山最早提出來的,毛澤東換了個說法,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還有一句王船山的原話:“兵民是勝利之本”,後來也成了毛澤東的名言。王、曾總結農民軍的戰爭特點是“勝亦走,敗亦走,無所不走。”即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包括打得贏也走,撈了一把就跑。表現為機動靈活,讓你抓不住。這個後來被毛澤東發展為遊擊戰,運動戰。曾國藩的原話是“我進則敵退,我退則敵又進。多打幾個圈圈,官兵之追者自疲矣。”被毛澤東改造成“敵駐我擾,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疲我打。”十六字訣。再比如曾國藩說的“全軍以破敵為上,不以占城池土地為意。”“隔而不圍,圍而不打。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後來都被毛澤東整合為他的戰爭名言和戰略思想。(65)

其實更加著名的《三大紀律八大注意歌》,也是改自曾國藩的湘軍《愛民歌》:

“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要先愛百姓。

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人。

百姓被賊吃了苦,全靠官兵來做主。

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

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上賬房……

第三號令要嚴明,兵勇不許亂出營,

走出營來就學壞,總是百姓來受害,

或走大家訛錢文,或走小家調夫人,

在家皆是做良民,出來當兵也是人……

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

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萬不可欺負她,

日日熟唱愛民歌,天和地和人又和。”(66)

尤其是後麵四句,完全可以被視為毛澤東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原版。

上述材料,大家可能不大熟悉,披露的不多,宣傳就更談不上了,因為我們曆來把曾國藩定位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怎麽可能受它的影響呢?但這是事實,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開篇我們說毛澤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而且主要講的是詩詞,其實毛對中華文化的承傳不光是文學藝術,也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曾國藩不過是中國傳統文化鏈中的一環。曾國藩,包括湘軍的其他將領對毛澤東的影響都很深刻,比如說湘軍的水軍統領胡林翼,字潤之,後來就變成了毛澤東的字。當然,毛澤東最推崇的還是曾國藩,對其有很高的評價,說他可以做大事,又可以教書。幾乎就是“君師合一”。毛澤東在1915年9月6日給蕭子升的信中寫到:

“昔人有言:欲統一經,早通群經。今欲通國學,亦早通其常識耳。首貴擇書,其書必能孕群藉而抱萬有,幹振則枝披,將麾則卒舞。如是之書,曾氏《雜鈔》(《經史百家雜鈔》)其庶幾焉!是書上自隆古,下迄清代,盡抱四部精要。”(67)

從中可見,青年毛澤東對曾氏《雜鈔》推崇備至,幾乎視為天下第一要書。事實上,在長沙第一師範就讀期間,毛澤東對曾國藩是下了大功夫的,光筆記就做了厚厚的幾大本,而且是越讀對其越佩服。時隔兩年,1917年8月23日毛澤東在給黎錦熙的信中又寫到:

“今之論人者,稱袁世凱,孫文,康有為而三,孫、袁吾不論,獨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細觀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徒為華言炫聽,並無一幹豎之,枝葉扶疏之妙。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惟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時懼傾圮。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68)這話表明毛澤東對曾國藩的佩服無以複加。

誠如毛澤東所言,“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毛為何對曾偏愛至此,我覺得還有三點特殊原因可以解釋。

其一,湘潭和湘鄉兩縣毗鄰,毛家和曾家相距不過幾十裏路,而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就是湘鄉人,少年毛澤東常住外祖父家。曾國藩是1872年去世的,毛澤東是1893年出生的,相隔21年,可以想見少年毛澤東是聽著曾國藩的故事長大的,這是一種鄉情的耳濡目染,人文的啟蒙教育。

其二,恰如曾國藩密薦左、李所言,“取勢宏遠。” 曾國藩自己就身體力行。剿滅洪楊之後,他將天下財富聚集湖南,主要不是用來大興土木,光宗耀祖,而是興辦鄉間教育。湖南近代以來人才輩出,重要原因就是鄉間教育辦得好,從娃娃抓起。其中毛澤東就讀的東山學堂,就為曾國藩所創辦。後來,毛澤東曾多次說起“沒有東山學堂,我就不可能走到長沙,如果走不到長沙,我就更不可能走向全國。”言詞之間,充滿了對東山學堂和先賢曾國藩的感念之情。

其三,曾國藩一介書生,36歲時以禮部侍郎的身份被鹹豐奪情,受命於危難之際,辦團練、聚鄉勇,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挽狂瀾於既倒,曆經10餘年而剿滅洪楊。文人出身, 和軍事不沾邊,從不舞槍弄棍,在這一點上,毛澤東和曾國藩其實是很相似的。他練遊泳,搞風浴雨浴,也是為了練意誌練體魄,跟武藝並不相幹。1927年,朱毛井岡會師時,毛澤東唯一一次背上手槍,還撰打油詩自嘲曰:“背上駁殼槍,師長見軍長”,語氣頗為不屑。這是一次文字記載。還有一次圖片記載是1964年,毛澤東在羅瑞卿陪同下檢閱了大比武之後,一時興奮,現場留下兩張照片,一為揮拳打沙袋,一為端著步槍作瞄準狀。這就是作為千軍萬馬統帥的毛澤東畢生留給我們和武器、武藝相關的記載。此外,如毛自述,他所讀兵書也不多。長征途中,博古、李德等教條主義者嘲笑毛澤東打仗就靠兩本書,一本是《孫子兵法》,一本是《三國演義》。毛澤東後來多次反駁這種說法,說《三國演義》是從小就看過的,但是《孫子兵法》那個時候我根本就沒看過。當然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可信,但大體說明毛澤東以前和軍事無淵源。鬧秋收起義,上井岡占山為王,實在也是被逼無奈。因為蔣介石搞了4.12政變,要殺共產黨人,你不殺他,他來殺你。而且毛、曾之間還有一點也很相似,開始多是屢戰屢敗,曾國藩弄得兩次跳水自盡,毛澤東帶著秋收起義的隊伍也是且戰且走,到永新三灣改編才基本穩住陣腳,後來又曆經了第四、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萬裏轉移的大跌宕、大挫折,但是屢敗屢戰,愈挫愈奮,最終都戰勝了對手,成為了王者。

現在我們就湖湘文化對毛澤東的影響作四點小結。第一點就是湖湘文化的愛國主義傳統進一步激發了毛澤東救國救民的偉大抱負“妙手著文章,鐵肩擔道義”,兼濟天下、舍我其誰。第二點就是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培養了毛澤東堅強的革命意誌,廣闊胸襟和領袖氣質。毛的成功可以說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由於意誌的堅定和強大所致,但後期發展到唯意誌論,過分看重誇大精神的作用,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麵。第三點就是中國傳統的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與馬列主義的結合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基礎。這裏所說的樸素的唯物主義主要是指王船山的哲學思想體係。第四點就是軍政謀略啟迪了毛澤東的文韜武略。湖南的仕人集團的智謀和風格對毛深有影響。

當然,我們今天反觀湖湘文化以及對毛澤東的影響,也有四點值得反思。第一是長於研究社會人生問題,而短於研究自然科學。第二是長於研究政治軍事鬥爭謀略而短於研究社會經濟運動規律。說白了就是不大懂經濟,新中國成立之後長期在經濟決策方麵的失誤與此大有關係。主要領導不懂經濟,毛對經濟更不感興趣。經過大躍進、人民公社幾年折騰之後,1961年,毛終於在七千人大會上,公開認錯,表示自己對經濟問題不大懂,不如少奇、恩來、小平,更不如陳雲。第三是霸蠻有餘民主不足。霸蠻有餘,是毛澤東個性使然,也是湖湘文化使然,而民主不足,主要是封建文化的影響和體製使然,不好完全歸罪於毛澤東個人。第四是過於強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而忽視客觀規律。他的浪漫氣質和他的詩化人生頗為相得,但是浪漫到詩化政治、詩化經濟,就不免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顯而易見,上述毛的文脈來源的第五點“湖湘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遠遠超出了詩詞的範疇,它幾乎涵蓋了毛澤東思想文化的所有的主要方麵,但它又同樣不可避免地、曲折地、藝術地反映在毛澤東的詩詞創作中。同時,把毛的文脈來源分為五點,也僅僅是為了言說的方便,大可推敲和斟酌,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結語

以上是我對毛澤東詩詞和毛澤東的初步研究,權當拋磚引玉。因為隨著我對毛的學習和認識的深入,愈發感到毛是從傳統中國到現代中國過渡中的一個最重要的人物, 他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複雜的精神遺產。無論是從正麵總結經驗還是從負麵汲取教訓,我們對他的研究都還遠遠不夠。同時,毛澤東又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無法繞過的巨大存在。截至今天,毛澤東離開我們才不過僅僅30年,但是他的思想和學說的影響已經傳遍全世界。作為一種回饋,來自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已經是汗牛充棟,而且不管是讚成還是反對,人們都對他表達了應有的敬重和關注。多達成千上萬種關於毛澤東的傳記、資料、回憶文章、研究專著以及文藝作品,已然形成了方興未艾的“毛學”熱,而且這種超越國界的廣度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

研究毛澤東這個龐大的課題是我所力不能及的,但是我慶幸自己年過半百之後成為了“毛學”領域中的一個新兵。我願意繼續從詩詞的角度進入“毛學”,雖然目前我堅信毛澤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最後一座高峰,但是我又強烈地希望有人超越毛澤東,不斷地將中國古典詩詞和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推向前進。10年以前,當經濟和科技全球化風靡之際,我就固執地堅持“四不主義”——

1、走向世界不是走向西方;

2、中華文化不必妄自菲薄;

3、世界文化不能缺少中國;

4、傳統文化不能固步自封。(69)

今天,我更加偏激地成為了一個中華文化至上論者,正是由於中華文化的深邃和高妙、博大和精致,所以它不為今天的世界真正理解和認識。詩詞怎麽翻譯?最好的翻譯也隻能是表其意而喪其神。別說內容,就說詞牌吧,把《滿江紅》翻成《一條紅色的大江》,把《菩薩蠻》翻成《野蠻的菩薩》,這是哪跟哪?八竿子都打不著嘛。那麽怎麽辦呢?隻有當所有的老外都像大山一樣的精通漢語,他們才會真正懂得中華文化的偉大和毛澤東詩詞的魅力。而且我堅信這一天終究會到來的。

最後我用45年前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七千人大會中的一段講話作為本文的結語:

“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製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曆史時代都不可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鬥爭,為了這個事業我們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並且和今後世界革命的具體實際盡可能好一些地結合起來。從實踐中一步一步地認識鬥爭的客觀規律。”(70)

其一,45年過去了,白駒過隙,白貓黑貓,白領藍領,白道黑道,市場經濟,民主法製,全球化……不管毛澤東當時的所指是什麽,但這40多年的發展變化,完全印證了他關於翻天覆地的時代判斷;

其二,鬥爭依然存在,國際的、國內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宗教的、思想的、文化的,公開的、隱蔽的,離間計、反間計、美人計、超限戰……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又完全印證了毛澤東關於同過去有著許多不同的鬥爭特點和形式的判斷;

其三,近30年來,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闊,又恰好印證了毛澤東關於把馬列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並且和今後世界革命的具體實際盡可能好一些地結合起來的發展道路和前途的判斷。這就是毛澤東具有偉人氣質、氣勢和遠見卓識的偉大預言。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可以斷言,再過50年,中華民族將完成翻天覆地的偉大複興。而毛澤東的名字,將和這個偉大民族過去的覺醒、今天的崛起和將來的騰飛永遠聯係在一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