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位老三屆網友發文--三十年後評毛澤東 5

(2009-05-17 15:47:31) 下一個
三、三個特點

現在我們來簡要談談毛澤東詩詞藝術風格的三個特點。

第一,豪放大氣。也可以說,充滿了革命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但也還可以有個解釋,叫做“霸蠻”,霸王的霸,蠻橫的蠻。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就是特別“霸蠻”。我們可以做點量化分析,比如毛澤東詩詞中好用大的字眼,名詞如天啊山啊海啊,量詞如億啊萬啊千啊之類的,平均每一首裏不止一個“萬”字。“看萬山紅遍”、“萬裏雪飄”、“一萬年太久”、“萬類霜天競自由”、“糞土當年萬戶侯”、“寥廓江天萬裏霜”、“敵軍圍困萬千重”、“飛起玉龍三百萬”、“萬水千山隻等閑”、“萬戶蕭疏鬼唱歌”、“百萬雄師過大江”……比較集中的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

看看這氣勢,用了3個“天”、3個“萬”、2個“千”,還不包括“衝霄漢”、“紅旗亂”、“風煙滾滾”這樣的大詞,真是聲色雄壯,文氣浩蕩,一瀉千裏、勢若長江大河!

現在盛傳的毛澤東16歲時寫的《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這哪裏是青蛙,簡直就是一隻老虎嘛。

到了32歲,寫了《沁園春·長沙》,“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雖是一介布衣,但有問鼎天下之氣勢。

而且,他的這種胸襟和氣魄是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和擴大的,比如說《元旦·如夢令》:“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隻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這是1929年冬,“古田會議”剛剛結束,國民黨便集中閩、粵、贛三省16個團的兵力來圍剿紅四軍,為安全計,朱、毛分兵轉移,毛所率部隊多不過數千,而且彈盡糧絕,他們衣衫襤褸,生死未卜,但毛這時把生死置之度外,完全變成一個詩人了,以審美的眼光去看半山腰裏的紅軍隊伍逶迤而來,隻覺紅旗招展,風光如畫。這哪裏是出生入死,殺開血路,完全是官方旅遊嘛。這是何等氣魄,何等境界!

還有一首《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複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就我的目力所及,自古至今,寫彩虹的詩,就沒有能超過毛澤東這兩句的,接下來的兩句,也寫得非常生動和形象,“雨後複斜陽”,傍晚的時候,雨住天晴了,或者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大塊大塊的雲彩迎頭飛過,當彩雲遮日的時候,山就顯得更加翠綠,更加青蒼,正是“關山陣陣蒼”啊。有過農村或山地生活的人,一定會覺得這個場景很親切,很生動。尤為精彩的是後麵,“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大家請注意,當年那密集的子彈打的就是你毛澤東,沒被打死已是萬幸,但是毛居然還能帶著欣賞的心情來讚歎這彈洞班駁的牆壁點綴了山村的美麗,“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和“戰地黃花分外香”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不是常人的心境。

再舉一首《清平樂·會昌》,1934年秋,毛澤東久已被剝奪了一切實職,可以說是政治生涯的低穀,甚至還有生命之虞,——差一點被當時的決策者扔在蘇區喂狗,一般人都會心情沉鬱,滿腹牢騷,然而毛澤東卻豪邁地唱道:“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格調明朗,情緒陽光,毫無壓抑感傷之狀。這是毛樂觀自信性格的自然流露。但是另有一點也值得注意和重視,那就是毛一方麵重視文藝創作的宣傳作用,但另一方麵,在自己進行創作時,卻不僅能超越一己之悲歡,還能超越功利,超越政治,超越宣傳,真正進入到藝術和審美的境界。這也是當他的時代的大量作品都隨著時光流逝而成為昨日黃花之際,他的多數作品卻能穿越時空,超越時代,永葆藝術活力的根本原因。

毛在逆境中的泰然心態,其實是以頑強的鬥爭精神為支撐的,而不斷鬥爭的勝利,又激發了毛更加豪邁的樂觀主義。但是,青年毛澤東“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鬥爭格言最終演變成了晚年毛澤東的鬥爭哲學。以至於誇大主觀意誌的能動性,迷信“精神原子彈”的無限威力。到六十年代以“反修”為主題的詩詞中,就明顯開始氣勝於韻,帶有主題先行的戰叫意味,例如“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凍死蒼蠅未足奇”;“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等等。固然豪邁大氣,但形象單薄,內容空泛,詩意不足,導致了毛澤東晚年詩詞藝術水準的下降。流風所及,從者如雲,但稍有不慎,即墜入“假大空”的陷阱。

第二,想象浪漫。

毛澤東自己說:“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豈止不廢,其實毛還頗為得意他的婉約之作,據我看來,他的幾首婉約之作都是上品。就說寫給楊開慧的三首詞吧,《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蝶戀花·答李淑一》。前麵我們說了豪放,這一節我們就單說婉約,而且這幾首婉約派,都很好地體現了毛澤東的浪漫的想象力。下麵逐一解析:

《虞美人·枕上》是毛澤東的第一首詞,寫於25歲那一年,也是他的第一首情詩,這是毛澤東畢生創作中唯一沒有政治色彩,表達個人情感最為純粹的作品。是寫給新婚妻子楊開慧的,新婚不久驟然別離,長夜難眠,輾轉反側,毛澤東的熾熱、深情、真摯、在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開篇兩句就起手不凡——“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所謂愁是一種心境,一種情緒,莫可名狀,最難形容,古人的妙句無非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言其煩;“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言其重;“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言其長;而毛詞是言其形,形象清新,想象別致,自出機杼,儼然又一婉約名句。

時隔5年,毛澤東正值而立,在國共兩黨中,或身居要職,或嶄露頭角,正是一代才俊,任重而道遠,但為了革命大業,他不得不拋妻別子,出門遠遊,一方麵是嬌妻稚子的溫馨小家,一方麵是凶險莫測的茫茫征程,毛澤東選擇後者,但離別之痛、後顧之憂卻油然而生,千言萬語匯成了一首《賀新郎》。毛澤東一生為楊開慧寫了三首詞,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許是這首詞暗示出的命運的神秘性使毛澤東終生對其另眼相看,前後珍藏、修改了半個世紀,今天我們回首賞析這首詞,確實能嗅到一絲不祥之音,“揮手從茲去。更哪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臨別之際楊開慧那幽怨的神情深深地銘刻在毛澤東心中,或許楊開慧也有預感,一次普通分手,可能變成永訣。“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真是一語成讖,終身追悔莫及。“人有病,天知否?”有點天人感應的意思,這種超越天人之隔的心靈感應和神奇想象,使毛澤東為婉約派又貢獻了一首傑作。

毛、楊之間的這種深厚感情和神奇感應,經過30多年的醞釀和發酵,終於又誕生出了一首大家所熟知的遊仙詩,這也就是他寫給楊開慧的第三首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時的毛澤東早已從兒女情長、生離死別中超脫出來了,他把一杯人間的苦酒釀成了一場漫天花雨。“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楊”字前麵加一“驕”字,毛澤東的驕矜心態,躍然紙上,章士釗曾問毛澤東“驕楊”二字何解,毛澤東答曰:“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沉重的曆史已成往事,革命的英烈卻羽化登仙,成為了尋訪月宮的客人,“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為什麽是桂花酒而不是別的酒?咱們後麵再細說。酒過三巡,神奇的場麵出現了,“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大家想想,這是何等壯麗、壯闊的景象!以萬裏藍天為背景,以千朵祥雲為舞台,寂寞嫦娥長袖善舞,以慰忠魂,這種想象的浪漫不羈,豪邁無涯,真是羞煞李後主,氣死李清照。 然而真正的高潮還在最後,“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其情緒、意境陡然間由淒清、淒美轉向了熱烈、放縱,一腔深情化做豪雨,告慰天下。可以說,這首詞出於婉約而又超越婉約,前婉約而後豪放,集婉約和豪放於一身,是千年婉約派中的一聲別調。

現在我要說說為什麽吳剛捧出的是桂花酒。當然有人要說了,吳剛在月亮上砍桂樹嘛,自然就是桂花酒了。其實不然,這裏毛澤東深藏了一個寓意,這就涉及了毛澤東的第二個妻子——賀子珍。

大家知道,賀子珍當年是井岡山下永新城裏的第一美人,1928年龍源口大捷之後,18歲的賀子珍和毛澤東結婚,此後曆經五次反“圍剿”,在長征路上遭遇敵機掃射,身負重傷,艱難輾轉,最終跟隨毛澤東到了延安,從1928年到1937年底,可以說陪伴毛澤東走過了最困難的十年。但到延安以後就開始有情況了,一個是出現了外國女記者,比如史沫特萊,比如路易斯·施特朗,她們作風開朗,性格活潑,對毛、朱采訪同時,便教他們跳舞,以打破延安生活的枯燥單調。很快就在延安形成了一股跳舞之風,凡是從前線回來了重要將領,首先是宴會,然後就是舞會。中共高層的舞會慣例,大概肇始於此。跳舞嘛,就是摟摟抱抱,嘻嘻哈哈,但來自井岡山下的賀子珍哪見過這個,據說某次還當著毛的麵給了某記者一耳光,事後後人向賀子珍證實此事,她笑而不答。此其一。其二,國統區開始有大批青年女學生投奔延安,毛澤東和青年女性接觸機會自然就多了,賀子珍因此吃醋、賭氣。但又沒有及時和毛交流溝通,一直憋到1937年底,這一天晚上,當賀子珍收拾東西要離家出走了,毛才意識到嚴重性。兩個人此前有很多口角,但這次毛流淚了。我看的資料說,毛澤東當著女人的麵流淚隻有兩次,這是第一次。他勸賀子珍,但賀子珍執意要走,之後輾轉一年到了蘇聯的莫斯科。到了莫斯科就後悔了。此間傳聞江青趁虛而入,和毛澤東結了婚,賀子珍還不相信。1954年賀子珍回國後有一天,無意聽到廣播裏播放毛澤東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的講話錄音,如遭雷擊,當時就昏過去了,從此精神分裂。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想起來要見賀子珍,讓水靜和方誌純夫人朱旦華兩個人辦的這個事,把賀子珍接到廬山上。毛澤東為了保密,把他的衛士李銀橋等都支出去散步了,搞得很詭秘。現在很多人做這方麵的文章。但是你看水靜的回憶錄,就是水靜陪賀子珍進去的,水靜在外麵的客廳等了近兩個小時,賀子珍自己進去和毛在裏邊談,近兩個小時後毛出來對水靜搖頭說,不行了,她這個腦子全壞了。就是哭,什麽都談不成。此後,毛還給賀子珍寫過很多信,都是通過他們的女兒嬌嬌轉交的,抬頭寫的都是“桂妹”,因為賀子珍是桂花飄香季節出生的,小名就叫桂花。(31)

這是我最近讀水靜回憶錄《陪賀子珍上廬山》的一個新發現和新推斷。據此我認為,這首詞既是懷念楊開慧,又是兼懷賀子珍,一個是他的初戀,一個是陪伴他走過10年最艱苦歲月的人生伴侶,是寫給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的,所以寫成了一首絕唱。

第三,文采華美。

後麵我們將還要展開講到,文采是毛澤東臧否曆史人物的重要標準。他自己也看重文采,追求文才,並且以文采自傲於世,他寫文章追求“神氣”,追求“光昌流麗”,他寫詩詞亦如是。下麵我們舉例分析。

一般看來,兩首《沁園春》是毛澤東詩詞中氣韻兼勝的代表之作,我們就來看看這兩首《沁園春》的上闕: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這兩個半闕都何其色彩明麗,形象生動,氣勢磅礴,文辭華美。但細觀之下,又各有不同。前者體現了青年毛澤東對世間萬物充滿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觀俯察,細致入微,以至於“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都曆曆如在目前。後者則反映了中年毛澤東將個人和民族命運結合在一起並握於股掌之中,雄視天下,這時候看世界就觀其大略,變成了粗線條,“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多大的龐然大物在他眼中也成了須彌芥子。而且,從這兩首《沁園春》中各取一句,恰成了一對妙聯,正是毛澤東前半生的真實寫照,那就是上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類似這樣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再挑幾個七律中的頜聯和頸聯來看看——

“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七律·登廬山》);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七律·答友人》)

大家仔細看看,“雲橫”對“浪下”,“九派”對“三吳”,“浮黃鶴”對“起白煙”;“洞庭波湧”對“長島人歌”,“斑竹一枝”對“紅霞萬朵”,“千滴淚”對“百重衣”,“連天雪”對“動地詩”,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量詞對量詞,色彩對色彩,對得何其工整,何其漂亮,用毛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光昌流麗”,他喜歡用這個詞來形容文章寫得漂亮。

這是一種文雅華麗的,還有一種就是口語傳神的。比如:“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把敵酋師長的名字直接到詞裏,不禁讓我們想起辛詞“試問天下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而且行軍隊伍中一片歡騰聲如在耳畔,頗有神韻。再比如“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如話桑麻,聲聲悅耳。再比如“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娓娓道來,質樸動聽,雖如白話,但氣韻生動,意境高妙。

通過以上的簡單分析,現在我可以給毛澤東詩詞作出一個基本判斷和結論。

第一,毛澤東是一流詩人。

即便放在中國兩千多年的詩歌長河中比較,也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作品不會輸給大家。前麵說了很多例子就不重複了,這裏再說一個小令就是《十六字令·山》,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在我的閱讀記憶中曆史上的十六字令就沒有名篇,為何?因為它的形製過於短小,十六字令十六字令就是十六個字,還沒開頭就已經結束了,此所謂英雄無用武之地,但是你們看看毛澤東是怎麽寫的——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雖然短小,但口語生動、描繪傳神,無論言其高、言其雄、言其險,都有一股大氣磅礴於其間,毛詩全部特點都濃縮於此,此篇一出,改寫了中國詩史上十六字令無名篇的曆史!

順便我再提醒大家注意,此篇的創作時間,毛澤東自署為“1934——1935”,也就是說三首十六字令48個字,毛澤東在馬背上推敲了一年。那時候正值長征,雖然天上有飛機,後麵有追兵,經常突圍生死關頭,艱難困苦,莫此為甚。但是,一、兩萬五千裏長征畢竟是打的時間少,走的時間多,毛澤東騎在馬上搖頭晃腦,吟詠推敲,毛自稱“馬背詩人”,即由此而來。這是我們可以想象的長征途中的另一個毛澤東。二、槍林彈雨、九死一生,毛澤東雖然身為三軍統帥,但是同時又是馬背詩人,似乎完全將自己置身世外,以郊寒島瘦的苦吟精神來苦苦追求48個字的最佳效果。這種身份的反差和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的奇妙組合,成為了古今文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根據我個人的心得,我認為毛詩的上乘之作包括如下一些篇目,在此提供給各位方家,僅供參考。

1、《虞美人·枕上》

2、《賀新郎·別友》

3、《沁園春·長沙》

4、《菩薩蠻·黃鶴樓》

5、《西江月·井岡山》

6、《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7、《采桑子·重陽》

8、《菩薩蠻·大柏地》

9、《憶秦娥 ·婁山關》

10、《清平樂· 六盤山》

11、《十六字令·山》

12、《七律·長征》

13、《念奴嬌·昆侖》

14、《沁園春·雪》

15、《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6、《蝶戀花·答李淑一》

17、《卜算子·詠梅》

18、《浪淘沙·北戴河》

19、《水調歌頭·遊泳》

20、《七律·到韶山》

21、《賀新郎·讀史》

22、《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第二,毛澤東古為今用。

毛澤東完成了古典詩詞的現代轉型,就是把中國古典詩詞用來反映當代生活,反映無產階級革命鬥爭,這幾乎是毛澤東一個人完成的,而且完成得非常傑出和自然。這方麵我覺得八個樣板戲也有類似的功能,用反映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傳統京劇來表現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和鬥爭生活,雖有假大空之嫌,但藝術形式上確實做到了精益求精。一段唱腔,一句台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做到了精準精妙。否則,文革結束了三十年,一切都時過境遷,今是而昨非。惟有樣板戲仍然在電視、廣播中大行其道。這就說明它的藝術形式已經超越了內容而獲得了自身的存在價值。你聽聽《杜鵑山》中的《亂雲飛》、《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真是聲如裂帛,響遏行雲,蕩氣回腸,百聽不厭。

扯遠了,打住。回頭再說毛澤東詩詞。毫不誇張地說,經過藝術創化和創新,毛澤東詩詞已然成為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最後一座高峰,和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型過度中的一座重要橋梁。毛澤東詩詞中的許多名篇名句,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長河中的瑰寶和當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警句格言。比如: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不到長城非好漢”,“踏遍青山人未老”;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這都已經成為了毛澤東巨大精神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就詩詞而言,它的普及程度無人可及,創造了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跡。

第三,毛澤東詩史合一。

據我考證,從25歲的毛澤東1918年寫下《送縱字一郎東行》明確表明革命心誌,到1949年寫《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30年恰巧有28首詩詞,正好對應和記錄了毛澤東開創和領導的28年武裝鬥爭。你可以說是巧合,也可以說是天意。用自己大氣磅礴的、瑰麗多姿的、文采風流的詩詞創作,有意無意地記錄了自己領導的艱苦卓絕的、驚天動地的、波瀾壯闊的、翻天覆地的鬥爭曆程。所謂艱苦卓絕,就是一介書生,起於草莽,千難萬險,艱苦備嚐;所謂驚天動地,就是以弱抗強,以卵擊石,石破天驚;所謂波瀾壯闊,就是從小到大,百川歸海,勢不可當;所謂翻天覆地,就是乾坤再造,搗它一個底朝天,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毛澤東是用詩寫史,也是以史寫詩,正事寫史,餘事寫詩,詩史合一,是為史詩。這才是一等一的大詩人,大手筆。我敢說是千古一人,既前無古人,肯定也是後無來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