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博文

2016年6月8日 下午三點多的航班回北京,上午諾珍姑娘臨時加了去羅布林卡的行程。 羅布林卡離我們住的香格裏拉酒店不遠,聽過羅布林卡的名字,走進才知道這是從達賴七世開始,經過200多年修建的達賴喇嘛夏宮。多代達賴在親政之前,曾在這裏習文、學經、修習佛法;親政後每年夏季來這裏辦公,現在是拉薩的公園。 從1740年清朝駐藏大臣為達賴七世修建烏堯頗章(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6年6月8日 明天要離開西藏了,今天是我們計劃行程的最後一天,當天往返納木措。 納木措距拉薩240公裏,湖麵海拔4718米。和羊卓雍措、瑪旁雍措並稱為西藏三大聖湖,也是我們這次選到的西藏唯一聖湖。不到納木措,就像沒到過西藏,好比到北京必去長城一樣。 一早我們沿著青藏公路G109國道,從拉薩經羊八井,當雄到納木措。一路與從雪山融化流下的雪水匯成的河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年6月7日 從澤當去桑耶寺,大約隻有50公裏路。但一路翻山越嶺,沿著雅魯藏布江蜿蜒而行,山南綺麗的風光盡收眼底。 都說桑耶寺是到山南必須要去的幾個地方之一。它是西藏最古老的寺院,始建於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內建築按佛教的宇宙觀進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漢族、印度三種風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稱作&l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年6月6日 進藏第七天,從拉薩行車150多公裏到山南地區,住在澤當。 山南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中下遊地區,在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南部有600多公裏長的邊界線與印度、不丹兩國接壤,1962年的那場中印爭端就發生在那兒附近,我們車過山南軍分區的大門。 開始感覺經過的道路、村莊比剛去過的林芝遜色。直到看見一段雅魯藏布江,看到獨特的河穀地貌、險峻的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年6月5日 今天是這次進藏的重頭戲,進布達拉宮。 我上網查過,布達拉宮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外觀13層,高110米。在海拔近3700米的拉薩爬高,真有些怵(我們這群都是60歲上下的人了)!導遊諾珍姑娘安慰我們:因為還不到旅遊高峰,不受以往進宮一小時的時間限製,我們可以慢慢爬台階,慢慢拍照,慢慢上行。 來到布達拉,身臨其境才有感受。布達拉宮對於藏傳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6-09-24 17:22:06)

2016年6月3日 昨天很晩到林芝,住在八一鎮。今天翻山越嶺,在山路上盤上盤下來到80公裏外的魯朗林海。看到周邊雪山林立,溝內森林蔥籠;草甸上悠閑吃草的犛牛母子;路邊顆粒飽滿的青稞......真難想象這是在雪域高原西藏。而轉過山彎,到達色季拉山口,遠遠望到7782米高的南迦巴瓦雪峰全貎更讓我們高聲歡呼,興奮不已! 南迦巴瓦峰位於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南側(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6月2日從拉薩至林芝,行程約500公裏盤山公路,大部分路麵好,但有四五個小時走老的G318國道,顛得夠嗆!在米拉山口,格外感覺高山反應的厲害,爬點小坡要大口喘氣。 翻過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不但是西北邊的拉薩河水係與東南麵的尼洋河水係的分水嶺,也是林芝地區海洋性氣候與拉薩地區內陸性氣候的自然分野。米拉山以西氣候幹燥寒冷,而東部則是溫暖潮濕,植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年6月1日 今天先去西藏博物館又去色拉寺。西藏博物館比我想象的小,內容不夠豐富。導遊諾珍的說法是,西藏有那麽多寺廟,每一個寺廟都是一座博物館。 色拉寺就在拉薩城北郊的烏孜山南麓,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哲蚌寺、甘丹寺合稱拉薩三大寺。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這裏的辯經活動極有特色。 辯經,據說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是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年5月31日 清早登機去拉薩。 知道西藏是很早很早的事: 1963年,八一廠拍攝電影“農奴”。一天,藏族演員們在小禮堂前的操場練功。”小強巴“正拿大頂,有院裏的男孩故意去捅人家,那個藏族男孩一怒之下差點和這調皮蛋打起來。 媽媽的老友楊星火阿姨50年代隨18軍進藏,是在那裏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老西藏。她的歌詞《叫我們怎麽不歌唱》、《太陽和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5月31日中午到拉薩了。想想我們來玩幾天還緊張,耽心高山反應;在那裏生活、工作的人太不容易,滿懷欽佩。(機上兩張是靠機窗朋友拍的) 2016年6月1日 這幾天拉薩陣雨,導遊諾珍姑娘說都是晚上淅淅瀝瀝下,早上晴。我昨天頭暈、心慌錯過傍晚的雨後布達拉(拿朋友的),早晨酒店天台上隻有雲霧中的群山和布達拉側景。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