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到南疆我們看過鐵門關後,沿吐和高速-G3012直奔360多公裏外的庫車去了,尉犁(讀yù lí)“羅布人家”是返程時再經庫爾勒時去的,為了方便記載,放在前麵。
庫車縣城的主要馬路很寬,按導航找‘龜茲故城‘遺址,隻見一塊龜茲故城牌標,我們六輛車卻都找不見故城,找人問也不得而知。奇怪!隻好返程過庫車時再回來找。
入住庫車國際酒店,大廳裏的巨幅紅色土台照片給我的視覺感極強烈。後來知道這是庫車附近的克孜爾尕哈烽燧 (烽火台)。 烽起煙,燧起火;狼煙與烽燧緊密聯係在一起,隻要煙火被點起,傳遞信號,一場戰爭的幕布就拉開了, 這座烽火台已經存在了2000多年。 (這次我們沒有近前看到)
從烏魯木齊出來,天一直是黃的,有時早上還好,中午以後漫天沙塵飛揚。
南疆第三天從庫車去拜城克孜爾石窟,距離有70公裏。沿途經過地貌猙獰的鹽水溝路段,據說這也是雅丹地貌景觀。
龜茲石窟指分布在古龜茲地區大小二十餘處佛教石窟遺存,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石窟有克孜爾石窟、台台爾石窟、溫巴什石窟、庫木吐喇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阿艾石窟、瑪紮伯哈石窟和托乎拉克艾肯石窟9處。
克孜爾石窟是古龜茲石窟中年代最早,最大的一個,似乎也是唯一對遊客開放的洞窟。現在有洞窟339個,大約開鑿於公元3世紀,至8-9世紀逐漸停建,比我們都知道的敦煌莫高窟開鑿還早很多年。
黑色雕塑是出生於龜茲的西域高僧、佛學譯經大師鳩摩羅什
到克孜爾石窟的人稀少,除了我們一起自駕的三十多人外沒有幾個。要每10人一組,分別有服務員帶領拿鑰匙開門上山進開放的窟洞。
我們一組請小姑娘講解,她有點羞澀地說她不是講解員,知道一些。我們說你把知道的告訴我們就行,大家一起付費用。沒辜負我們這些大媽大叔們的期望,小姑娘挺生動地介紹,還講了些石窟壁畫的佛教故事,讓我們長知識,了解西域文化曆史。
我們隨講解員來到僅開放的6個洞窟,開一個石窟門,講解完鎖上,再看下一個。洞窟裏可看到色彩豔麗,形象生動的壁畫和以前放佛相的地方。但滿目瘡痍,最明顯的是大量切割痕跡。小姑娘說這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批批西方探險家來此偷盜所致,其中德國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盜割的壁畫最多,現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
僅僅到此一遊,無論如何記不下克孜爾石窟的全貌,我很想知道更多些。
從和田穿過大沙漠後,我們又在庫車停留一天。看到的庫車王府和最後找到龜茲故國遺址叫人失望。
這是2004年按最後一代庫車王的回憶,重新修建的"庫車王府"。
曾幾何時,西出敦煌之後的絲綢之路一分為三,其中兩條在這裏穿過。烏孫、龜茲、焉耆、若羌、樓蘭、且末…… 西域三十六國的名字在曆史長河的記載中閃亮出現。而如今,我們隻能在漫漫黃沙中,憑借一牆殘畫、一堆土丘、一片枯木來回想當年的繁盛。
查到有關克孜爾千佛洞一篇文章和龜茲一段視頻 留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