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小橋

歲月如流水,記下點滴
正文

流亡大半個中國,遠赴延安

(2020-08-23 00:09:51) 下一個

《抗戰時期的中國文藝口述實錄》收錄了80位老人回憶當年從事抗戰文藝活動的口述,開國大典軍樂隊隊長羅浪就在其中。

 

羅浪(1920—2015),原名羅南傳,福建德化人,指揮家。1938年入陝北公學,同年入延安魯藝音樂係學習。1939年後,在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戰線劇社及軍區抗敵劇社,從事音樂工作。1948年組建華北軍區軍樂隊,1949年任開國大典聯合軍樂隊總領隊、總指揮。後曆任上海市文化局音樂室主任、解放軍軍樂團團長、中央廣播樂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軍教片室主任等。主要音樂作品有《五壯士之歌》、《從軍曲》、《英雄讚》、《子弟兵進行曲》、《保衛勝利果實》、《一分區進行曲》、《分列式進行曲》、《哀樂》等。

 

開國大典彩色視頻中(7分30秒),羅浪指揮聯合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

 

 

 

流亡大半個中國,遠赴延安去抗日

 

我是福建人,我的家鄉在福建德化戴雲山上的一個小山村——雷峰鎮潘祠村。我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是教書的,詩書傳家。開始時我父親也教過私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母親跟著做飯,家裏比較困難。後來我父親上了德化縣的師範,畢業後就當了學校的教師。我小的時候曾跟父親讀書。後來因為家鄉鬧匪患,我父親就下南洋去馬來亞了。去了時間不長,因為我祖母有病,他就回來在縣城教學,養家。在我九歲的時候,家鄉匪患又起。這次父親帶著我們一起逃到馬來亞和新加坡。我父親在那裏也主要靠教書為生,後來他自己辦了個小學,還兼任過陳嘉庚創辦的《南洋商報》記者。抗戰時期,他曾在當地參加華僑組織的支援抗日的團體,當過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委員。解放後我父親當過德化縣僑聯主席。

 

我13歲時回國在福建省的中學讀書,初中畢業後再次去馬來亞隨父親謀生。1937年我從新加坡回來,到上海考了高中,但還沒有怎麽上,就遇到八一三事變。那時整天都是槍炮聲,還有飛機轟炸。一次轟炸後,我看到一個人半個腦袋沒有了,還在路上跑,旁邊有人跟他說,他一摸頭,一下子就倒下了。我無法繼續讀書了,就乘難民船離開上海,取道香港,到廣西繼續讀高中。

 

在桂林,我參加了共產黨組織的抗日宣傳。當時有不少東北人流亡桂林,我和他們一起演唱“我的家在東北送花江上……”。那個時候,學校裏有國民黨軍隊的人員對學生進行軍訓。一次,我與學校軍訓人員發生衝突後,正好我父親寄來生活費,我就和學校說父親病了,我要回去探望,請假離開了學校。當時我不知道要去哪裏,就去了香港,找我在難民船上結識的陳沫大哥,那是1938年。

 

陳沫也是馬來亞華僑,比我大一歲,我一直管他叫老大哥。他的父親在香港開了一個不大的布店。陳沫大哥對我說:延安有個共產黨,是抗日的,咱們一起到延安去吧。那時,我父親寄來的生活費已經差不多花完了,是陳沫從家裏拿錢幫助我,我才能去延安的。

 

我們先去找到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在那裏碰到在馬來亞當過老師的廣東人陳敏老大姐,她帶了幾個華僑學生(包括她的親屬)也要去延安,於是我們一起結伴出發。在香港的辦事處,我們得到了廖承誌的幫助。以後我們途經廣州、武漢、西安,都是到八路軍辦事處。從西安再往延安去,先坐了一段汽車後,沒有路,也沒有汽車了,就徒步走了將近一天,到了延安南麵一個叫看花宮的地方,進了那裏的陝北公學。從香港到陝北這一路上,陳敏老大姐是我們的領隊。到陝北公學時,我們一共有十四個人,都是歸國華僑青年,都是到延安參加抗日的。那年,我18歲。

 

我到北方以後,日軍攻占了香港和東南亞。1942年,我的母親和兩個妹妹在馬來亞慘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

 

 

跟著冼星海學音樂,《保衛黃河》唱的就是戰鬥

 

陝北公學是當時黨中央辦的一所學校,從敵占區到延安的人都要先到這裏學習。“陝公”的幾十個女生住在看花宮,我們男生住在離看花宮一、二十裏地的一個村子。我在陝北公學學習了幾個月。這年底,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來陝北公學招生。魯藝設有文學係、音樂係、美術係等,要招好幾十人,招收學音樂的、學美術的、學文學的。因為我在馬來亞的時候,曾看見英國人吹號、拉手風琴、彈鋼琴,我也多少學過一點,於是很多人動員我,我的老大哥陳沫也動員我去考魯藝音樂係。

 

進魯迅藝術學院需要考試,但那時,魯藝對考生音樂知識的要求不是很高。考試時,我隻唱了“我的家在東北鬆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九一八,九一八……什麽時候,才能回到我可愛的家鄉”。考試的人說我唱得很好,說你到魯藝去吧。我很容易就通過了考試,上了魯藝音樂係,成為第三期學員。那次,魯藝招收了30多名學員,我們步行了一周,到了延安的北門外,魯藝就在那裏。

 

1939年春節,魯藝舉行了聯歡會,院長沙可夫講話歡迎我們新學員,要我們好好學習,發揮各自的特長,為抗日戰爭的宣傳工作做出貢獻。那天我們聽到許多名師,如杜矢甲、唐榮枚的演唱。我們新學員也作了表演,有汪鵬的小提琴獨奏,朱榮輝的洋琵琶獨奏,還有杜芬和我的口琴演奏。從蘇聯回來的沙可夫演唱了一首蘇聯的《伏爾加船夫曲》,很受大家歡迎。春節後,我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學習,每天課程都排得很滿。音樂係的老師有冼星海、呂驥、向隅等。沙可夫也懂音樂,親自為我們講文藝史。我們很快學會了他和呂驥合作的魯藝校歌。

 

冼星海

 

我到魯藝不久,就認識了冼星海。冼星海是廣東人,那時,在延安能聽懂廣東話的人很少,我對他說廣東話,冼星海一聽,就說:“噢,你是廣東人,咱們是老鄉。”以後他對我很好,經常把我叫到他的家,那個小窯洞裏去,教我拉手風琴,吹口琴等等。我學什麽,他就給我個別指導。指揮和作曲我就是跟冼星海學的,他是個好老師。

 

我們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基礎知識和文藝理論之外,還經常參加演出。我們排練演出過《生產大合唱》、《軍民進行曲》,還演出了冼星海的名作《黃河大合唱》。冼星海寫的《黃河大合唱》在1939年5月首次公演的時候,當時樂隊的樂器隻有3把小提琴算是西洋樂器,其餘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口琴,還有一把用汽油桶自製的低音琴,打擊樂隻有鼓。那個時候,延安能有的樂器就是這些,真的是很簡陋。現在一些影視劇裏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的演出,樂隊裏圓號、單簧管都出現了,延安那時哪裏有那些西洋樂器?太不真實。冼星海是到法國留學,學習的作曲與指揮,他能從當時的這點樂器出發,為大合唱編配出那麽有氣勢的樂曲,實在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參加了這個不規範的小樂隊,從排練到演出都經曆了。演出時,我吹口琴、打鼓。

 

1939年5月,延安魯藝首演《黃河大合唱》樂隊合影,後排右四是羅浪。

 

《黃河大合唱》有獨唱、有合唱、有齊唱。一開始是過黃河,“嗨喲!劃呦!劃呦!”冼星海把船夫喊號子的聲音都寫進來了。《保衛黃河》是齊唱:“風在吼、馬在叫……青紗帳裏遊擊健兒逞英豪” 。風在吹著,馬在叫著,遊擊隊員們在戰鬥。這就是當時的戰鬥情景,是作者親身體驗到的。

 

魯藝的演出樂隊

 

1939年6月,中央決定由魯藝、陝北公學、青年訓練班等聯合成立華北聯合大學,要開赴敵後。所以,我在魯藝學習了不到一年,就隨華北聯大、抗大和部隊的一些同誌離開延安,開往敵後晉察冀根據地。為什麽要這麽多人離開延安呢?因為那時蔣介石破壞國共合作抗日的協定,對延安地區實行經濟封鎖,使延安缺糧。所以我們離開延安,一個是要去敵後發展根據地、辦學,一個就是要解決吃飯問題。

 

1939年夏,我們從延安出發。走到黃河邊,當時我印象很深,要下很陡的山,上麵是黃土高原,底下是黃河。黃河水流很急,浪很大,從上往下衝,嘩嘩地響。我們想辦法從浪比較小的地方搞船作交通工具渡過黃河。過了黃河,就到了敵人的後方。

 

我們一路上都是步行,沒有車。我們隊隻有隊長有一匹馬,可以馱一些東西、辦公用品什麽的。我們經常在山上睡覺,沒有房子,也沒有老百姓,沒有吃的,怎麽辦呢?就到處找,能買到什麽東西就帶過來給大家吃。吃的東西很簡單,菜也很少,能夠吃點糧食就知足了。

 

到了太行山,抗大的人在那裏安家辦學校。我們搞文學藝術的人和其他一些人繼續走,從太原北邊,經過五台山向東走,就到了河北省平山,進入了晉察冀邊區根據地。我們正要在陳莊準備開課學習時,日本鬼子開始向陳莊進犯,於是我們在沙院長帶領下,進入五台山地區,又開始了敵後的遊擊生活,在河北和山西交界的高山上隱蔽了一周。事後知道,鬼子掃蕩我們的駐地陳莊,剛好進入了護衛我們通過封鎖線的部隊120師包圍圈,被全部殲滅。“陳莊戰役”之後,我們回到陳莊,在開課前,我們投入到慶祝陳莊戰役的慰問活動中,沙可夫院長領著編寫和趕排了《陳莊戰鬥》話劇,我們還排練了《黃河大合唱》,趕到120師部隊駐地進行慰問演出。

 

約在1939年9月,華北聯大在晉察冀根據地開學了,我在音樂係學習。我們把延安的文藝作品帶到了晉察冀,《保衛黃河》的歌曲很快在全根據地傳唱起來。但沒有學習多久,到冬天我就被分配到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參加了一分區的“戰線劇社”。那時哪裏需要,調你去,你就要去。

 

 

《五壯士之歌》是如何創作的?

 

一分區司令是楊成武,政委是羅元發。楊成武是福建人,是從福建長汀參加的紅軍。他在和我說話的時候,知道我是從福建出來的,就用福建話問我:“你什麽地方人?”我告訴楊成武、羅元發,我是福建出生,在德化、永春、香港讀過書,還到過新加坡,所以我廣東話、福建話、新加坡話都會講。楊成武和我是福建老鄉,就比較親切。他部隊裏很多幹部也是福建人。楊成武把我留下來當了戰線劇社的音樂指揮和教員。我除了指揮,還作曲、教唱歌、表演戲劇。

 

一分區戰線劇社大約有50多個人。戰線劇社的曆任社長有好幾個人,當時不叫社長,是叫宣傳隊長。我在戰線劇社的時候,隊長是胡旭。楊成武知道我會指揮,他沒有讓我當隊長,讓我往音樂方麵發展。有一次,楊成武要當時在晉察冀邊區的詩人田間為一分區寫一首歌,田間就寫了《一分區進行曲》,由我作曲。這是個大合唱(唱:)“獨立團,一一五師的兵團,獨立團,紅軍的老兵團,過了黃河,就打了腰站戰鬥,這個是第一次的戰鬥,這個是勝利的戰鬥,為了中華民族,為了華北,英雄們底血肉勇敢衝鋒,收複了七個大縣城,建立一分區……”這個歌曲當時在一分區傳唱。我還和田間合作寫了歌曲《你為什麽不當兵》。

 

在戰線劇社,我們開始唱的最大的歌就是《黃河大合唱》。我到一分區後不久,楊成武就問我會不會《黃河大合唱》,我說會,他就讓我指揮《黃河大合唱》,這是當時非常流行的。我們演唱《黃河大合唱》的時候,除了劇社的人之外,還從部隊抽出一些在歌詠比賽中唱得好的戰士來參加演出,並叫來了當地小學校的一些學生,讓童音充實女聲部的演唱。在一分區,我們把《黃河大合唱》傳唱了下來。我還指揮過《生產大合唱》、《大刀進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等歌曲,還有一些晉察冀邊區流傳的歌曲和民歌。

 

 

 

一分區就在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1941年秋天,日本軍隊來“掃蕩”。楊成武指揮,帶著一分區司令部、政治部和獨立團的主力部隊,避開敵人的主攻路線轉移,有一部分部隊留在狼牙山。鬼子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周圍的老百姓和部分地方的黨政機關和遊擊隊也向狼牙山跑。狼牙山裏有不少樹林,沒有路,軍民們就從樹林裏鑽過去,轉移到山北麵的山溝裏。一分區一團的一個班,在完成了掩護大家安全轉移的任務後,為了不暴露軍民隱蔽的地方,吸引日本人往相反方向的山頂上跑,邊退邊打,打死日軍30多人,最後退到山頂。再往前,沒路走;子彈打光了,手榴彈沒有了,日本人衝上來了。這個時候,擔任掩護的五個戰士先把槍扔下去,然後就從山頂懸崖往下跳。三人壯烈犧牲,兩個人被樹杈掛住,雖然受了傷,但還活著。老百姓發現後,把他們救了回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這兩個戰士活了下來。這就是很有名的狼牙山五壯士。

 

晉察冀軍區司令聶榮臻知道了這件事,表揚他們。我們戰線劇社由魏巍寫了《五壯士之歌》,我譜的曲。《狼牙山謠》和《五勇士故事歌》是我寫的詞曲。以後我還創作過《保衛一分區》、《七月小唱》、《當兵謠》、《抵製仇貨》、《騎兵歌》、《軍民抗戰謠》等歌,並為歌劇《從軍曲》作曲。

 

大約在1942年末,上級把我調離一分區,到了阜平,調到晉察冀軍區的抗敵劇社當音樂隊隊長兼指揮。抗敵劇社是晉察冀第一個集中建設的文工團。我們抗敵劇社經常在軍區各部隊巡回演出。部隊那時都在農村,和老百姓住在一起,房東住那邊,我們住這邊。所以每次演出的時候,老百姓跟著部隊的官兵都來觀看。

抗敵劇社演出的節目很多。我在劇社指揮過的歌曲有《黃河大合唱》、《鬆花江上》、《抗大校歌》、《太行山上》、《畢業歌》。凡是戰鬥歌曲、救亡歌曲,抗敵劇社沒有不會的。有些是從延安魯藝傳來的歌曲,比如《二月裏來》(唱:)“二月裏來,好風光”。我還把一些歌曲改編成口琴曲。我會吹口琴、拉手風琴、彈風琴。

 

我們劇社演出了一些話劇、歌劇、活報劇等,如《兄妹開荒》、《農村曲》、《放下你的鞭子》、《夫妻識字》等等,抗戰時流傳什麽劇我們就演什麽。我曾為劇社自己創作的歌劇《千裏尋部隊》、《團結在晉察冀的旗幟下》、《李長勝抓俘虜》作了曲,我還創作了不少歌曲,但現在記不起來了。

 

 

在晉察冀收編國民黨的軍樂隊

 

抗敵劇社後來到了冀中。我在這個劇社一直工作到解放戰爭才離開。1947年清風店戰役中,華北野戰軍殲滅了國民黨第三軍,活捉了軍長羅曆戎。羅曆戎在黃埔軍校當學生時,聶榮臻是教官。羅曆戎見到老師聶榮臻時說:他的這個軍裏有一支軍樂隊。聶司令讓政治部派人把這個樂隊收編過來。不久,我接到上級通知,去收編第三軍軍樂隊。我就帶著一個通訊員,騎著繳獲的自行車,一處處跑,把分散到晉察冀野戰軍三個縱隊的俘虜營裏的樂隊隊員找來,大約有四十多人。1948年初,我們抗敵劇社樂隊的十多個吹奏管樂的人,再加上這些收編來的演奏員,成立了華北軍區軍樂隊,我任隊長兼指揮。

 

1948年,華北軍區軍樂隊成立時,最前麵是羅浪。

 

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奉命組建了聯合軍樂團。在開國大典上我指揮演奏的歌曲大多都是在抗日戰爭烽火中誕生的。被定為代國歌的就是《義勇軍進行曲》(唱):“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這些在抗日戰爭中流行的歌曲,至今仍然在鼓舞著人們。

 

1949年開國大典軍樂隊指揮羅浪

 

1950年羅浪,高英夫婦

 

 

 

在國家圖書館查到老人家發表於1955、1956年《人民日報》上的3篇文章。

 

1974年全家

 

(2014年4月13日郭聿林、李丹陽采訪,羅浪之女羅新新提供幫助;郭聿林整理出錄音稿;羅浪之女羅靜根據父親以前談的情況,參考有關資料修改補充,做最後整理。原文最初載於《近代史資料》總131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6月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gweipwu 回複 悄悄話 一代人一代人的故事啊,看得我熱淚盈眶。謝謝!
廣州老小北 回複 悄悄話 宋慶齡,廖承誌在香港籌集了大量華僑資金抗戰,光複後用這些資金創建華潤公司,可能是最早的外資黨企。建政後連同起義的民國國企“中國銀行”,前清國企“招商局”等,變成共和國在港的中資力量。港人領取“回鄉證”都要去灣仔的華潤大廈辦理。華潤萬家超市現在在廣州也有數家。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吹拉彈唱可以,象王實味那樣對延安高官特權發點牢騷,結果就是被砍頭。
回複 悄悄話 曆史為勝利者所寫。
登錄後才可評論.